创新就是智慧和胆识有机结合的产物。所以,少了胆识都不可能有创新。有胆有识才有所为,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时才知轻或重。准备得充分,思考得周全,抓住要害,分清主次。无形中也就为创新铺了一条顺畅的道路。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常常在别人想出一种新方法之后不无遗憾的说:“其实我也想到了,只可惜我没有像他那么去做,要不,我也会成功的。”也许是你真的看到了机遇,但是你偏偏没有立即行动,这就只能说明你缺乏胆识。胆识是创新的第一关键,缺乏胆识也就选择了与创新和成功擦肩而过,有时这个擦肩而过甚至会给你留下终身的遗憾。
拿破仑曾经说过:“‘不能’这个词只会在愚人的字典里出现。”当然这不是说拿破仑的话就是金玉良言,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好还是不要说“不能”。从小孩的成长因素思考,没有跌跌跌撞撞的立立、站站,没有磕磕碰碰的走走、跳跳,哪能长大?创新需要胆识,需要眼光,需要魄力,需要勇气。中学生要明白,创新的机会处处时时都在,关键是看你能否善于开动脑筋,转换思维,敢于打破常规,去追求大胆创新。
丢掉恐惧,大胆创新
也许每一位中学生都会发现,一旦和身边的同学、朋友谈到创新这个字眼,就总是能够在人们本来平静的心灵中,激起共鸣的浪花,令人精神振奋,情绪高昂。这是因为创新是青春常驻、活力永存的力量之所在。但是,一旦让他们真正的去实践,他们较为明显的表现是:前怕狼后怕虎、怕担风险的多,锐意革新者少;循规蹈矩、沿着老祖宗脚印走的多,开拓进取者少;把创新挂在嘴上、落实不到行动上的多,脚踏实地、大胆创新者少。其中大多数人都是恐惧失败,不敢勇敢的迈出那一步。如果长期这样下去的话,对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甚至会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中学生一定要丢掉恐惧,大胆创新。
冯根生有一个“中药基辛格”的美称,他为中国的中药走向国际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这一切都来源于他的大胆创新。
在1949年2月,14岁的冯根生走进了河坊街大墙后的胡庆余堂,做了胡庆余堂的一名关门弟子。1972年,胡庆余堂被改造为杭州中药厂,车间主任冯根生临危受命。在这间破败的厂房车间里,冯根生立下了自己的誓言:一定把被人看不起的“国药”发扬光大。在十年当中,把中药二厂建立成为全国第一流的中药厂。
冯根生大胆创新,突破传统。他大胆地挑战中药的丸、散、膏、丹传统剂型、传统生产工艺,以求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生脉饮”和回逆汤是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和心肌梗塞的急救药。但是中药的汤剂却是临时煎服,用于急救,往往远水解不了近渴。冯根生经过研究后,决定综合两种药品制成安瓿口服。经过反复试验,全国首例中药安瓿口服液在中药二厂问世了。
当众多的厂家还都在生产感冒药、气管炎药的时候,冯根生却大胆的选择了抗衰老保健品这个独特的领域,来作为产品的主攻方向。参照古方所研制的“青春宝”,为中药二厂带来了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1982年,冯根生终于初步实现了他立下的誓言,盖起了崭新的厂房,引进了最先进的中药制造设备,此时冯根生已年近五旬,但他的创新精神却没有消沉,从这之后,冯根生带领着“青春宝”实现了中药剂型的革命性突破:成功开发出了“参麦注射液”针剂,让古老的中药和西药一样,可以进行静脉滴注,如此为中药产品的现代化生产铺平了道路。
冯根生有着极大的胆识,从他时不时地要当一回“出头鸟”的行动当中充分地体现了出来。每当企业的发展面临着紧要关头的时候,他都用改革的形式为企业寻找到了新的生机,用甘当“出头鸟”的勇气与胆识为企业争取到了新一轮的发展空间。
在经营企业的几十年中,冯根生从不满足于“守摊子”,从传统中药的最后一位传人到现代中药事业的领军人物,他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保持着“闯”和“冒”的拼搏精神。冯根生身上折射出了一个成功企业家所必备的无时不在的永远不可或缺的吃苦拼搏精神。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没有冯根生顽强的创新精神,就不可能有今天的青春宝集团。
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往往成为某一群体或某种关系中的受损者。这一类人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怕”字当头,不“敢”为先。害怕受到伤害,害怕承担责任,不敢突破常规,不敢表述情绪……做什么事都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有好的计划不能实施,有正当的利益不敢维护,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躲避退让、被动挨打的地位,更助长了不良用心者得寸进尺、肆无忌惮的嚣张气焰,而他们本人呢,既在利益上受损又在心情上受折磨,可谓是饱受身心的双重磨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其实就是一个互相适应的过程。说到底,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勇气和信心的缘故。所以,中学生要想实现创新,就一定要充分的相信自己的能力,大胆的去实践自己的想法。如果像上边所说的那一群人,那你就永远也没有创新的机会了。
有胆有识,创新不远
在哥白尼10岁时,父亲去世,便跟随着舅父进行生活。他的舅父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主教,哥白尼深受其影响,从此也便爱上了天文学和数学。早在上学的时候,就被天上的星星月亮给吸引住了。晚上,他经常坐在窗前,乐趣无穷地凝望繁星闪烁的天空。有一天,他哥哥不解地问:“弟弟,你为什么老是对着天空发呆?是不是在向天主祈祷?”
“不,哥哥,我是在观察天象,想探寻天上的奥秘。”哥白尼解释说道。
“什么,你要管起天上的事情?天上的事有神学家操心,我们怎能去干预!”
“为了让人们望着天空不感到害怕,我要一辈子研究它!我还要叫星星和人交朋友,让它给海船校正航线,给水手指引航向。”
“你要不听我的劝告,这一辈子你可有罪受了!”哥哥以训斥的口气大声说道。
“我主意已经打定,什么都不会感到害怕的!”哥白尼斩钉截铁地说。
沃德卡是哥白尼少年时期最敬重的一位老师。一天,哥白尼去沃德卡家做客,老师不在。他顺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打开一看,老师在折了角的地方写了一条批注:“圣诞节晚上,火星和土星排成一种特殊的角度,预示着匈牙利的皇上卡尔温有很大的灾难。”
正在这时,沃德卡推门走了进来。他看见哥白尼在家里看书,便高兴地说:“孩子,又看什么书了?”
哥白尼毕恭毕敬地把书递过去,老师边接书边关切对他问道:“孩子,你能看得懂吗?”
哥白尼认真地回答道:“老师,我看不懂。火星也好,土星也好,都是天上的星星,他们与卡尔温毫无关系,如何能够预示到他的祸福呢?”
“怎么不能呢?”沃德卡老师对他反问道,“命星决定一切!”
哥白尼仍旧当仁不让,大声反驳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人还有没有意志?如果有,人的意志和天上的星星又有什么关系?”
面对于哥白尼尖刻的反驳,沃德卡并没有为此而生气,他心里清楚地明白,信不信天命是关系到天文学命运的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他对传统的偏见有过怀疑,然而却还是为此而说不出其中的道理。他踌躇再三,深情地对哥白尼说:“孩子,天命决定一切,这是几千年以来的一条老规矩,我不过是拾前人的牙慧罢了。至于你提的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但我没有能力回答你,如果你对此有毅力学习的话,那么就在以后的日子里潜心地去研究吧!”
老师的希望,在没过多久这后就变成了现实。几十年后,哥白尼创立了“太阳中心说”的伟大理论,由此便宣告了“天命论”的彻底破产。
哥白尼的成功,与他自身的无畏精神是密不可分的,正是源于大胆而勇往直前的精神努力取得成功。
所以,广大的中学生朋友们,做一个勇敢的人吧,好好的坚持,好好地去做,成为你心中最想成为的人,做你想做的人,成就你想成就的人生。不要害怕选择,哪怕是错。做了就不要后悔,永远不要,不要再回头,相信前方,相信自己的选择。
美好未来,创新为帆!
“胆识”就是胆量和见识。识是胆的基础,没有识就不可能有胆量和勇气。胆是识的核心,没有胆量纵有再多的识,也难以成就事业。英国小说家萨克雷说:“大胆挑战,世界总会让步。如果有时候你被它打败了,不断地挑战,它总会屈服的。”创新也是这样,只有敢于改变现状,超越常规,在思想上确立敢为人先的意识,才会有创新的机会。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但是,无论你学习哪方面的知识,都不要忘了创新。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真的“万事通”,真正的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探索的人生。不管在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有一个永不放弃的探索精神,并让这种精神伴随着你的一生。21世纪的新型人才就是要求不断开拓创新。现在知识日新月异,中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不断的创新,才能开拓新的视野,挖掘自己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