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事实上,孔子说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也不知拿他怎么办了啊!”
其实,要思考,就是说要不断地问问题,问过之后才会思考新的问题。如果不能问问题,此人就不会思考。不会思考,就不会进步,不会进步就不会成长。问问题的品质决定思考的品质,思考的品质决定成长的速度。
小的时候,你是不是经常问妈妈: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鱼儿为什么在水中游?鸟儿为什么在天上飞?太阳为什么在东边升起在西边落下?月亮为什么阴晴圆缺?没错!你的小小脑袋中装满了十万个为什么。事实上,也正是这一个个问题在帮助你一步一步的慢慢成长。学会问问题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在问题中得到真知,让问题引领成长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疑问,在他们的脑子里无疑也多了几个“为什么”。这对他们来说,是有益处的。美国心理学家弗吉尼亚·萨提亚说:“当一个人有问题产生了,这是一个机会到来,一个新希望的开始,一个成长的起步。”
由此看来,能够提出问题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千万不要小看一个不起眼的问题,也许就是那么一个小小的问题,你的思维就在问题里活跃起来,然后从问题里不断成长。一件很小的问题,你会懂得一个人的为人处事是如何的,一件很小的问题,你会懂得人际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问题意识在思维活动乃至人的认识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或许会有一些中学生会这样认为:只要把书本上的知识学到手了,我就可以“逍遥”走世界了。
其实不然,所有书本上的知识只是知识海洋里的“一栗”,学到了它,只是学到了一部分,并且还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如果中学生让自己的知识只停留在这样片面一个阶段,那么,不仅会被社会、时代淘汰,而且还会失去创新的能力。因为一切的真知,一切的问题都是创新的关键所在。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生活在创新时代的世界里,养成爱问好问的习惯,是很重要的。因为,所有的知识来源于你的未知问题里,得到答案的那一刻,也就是你得到智慧的时刻。
爱因斯坦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他在阐述提问题这个观点的时候,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是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是的,几乎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得到长足的进步,说的大气一点,也会让国家多一名有用的人才。
在问题中不断学习才是进步的开始
有许多科学上奇迹的产生正是因为他们都能够在问题中不断学习,这其实是一种特别伟大的进步,只有能提出问题,才能不断学习,才会在不断学习中取得进步,才会一直成长。在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故事广为流传:维特根斯坦在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读书,他的导师是著名的大哲学家穆尔。
有一天,大哲学家罗素问穆尔:“你认为在你的那些学生中,谁是最好的一个?”穆尔毫不犹豫地回答:“维特根斯坦。”罗素问:“你想都不想就回答,为什么?”穆尔又说道:“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听我的课时,总是流露出迷茫的神色,问我一大堆的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一次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了?”他只说了一句话:“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这个故事就十分贴切地点出了“问”的重要性,“问题”就如同所有学术的心脏,试想倘若心脏都不跳动了,那么机体还能存活吗?中学生听的最多的一句话,恐怕就是“学问学问,不懂就问”了,这句话也将“学”和“问”的关系显而易见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句话也就是说,所有的知识都应该是在不断提问中获得。
除此之外,中国还有个词语叫做“勤学好问”,将它拆开就变成了“勤学”和“好问”,这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勤学的结果,必然会产生诸多疑问,否则必然没有勤学,没有投入。这时候便可以将周围所有的人都当成问的对象,不论是老者还是孩童,他们都有可能成为你的老师。对于真正的教师来说更是如此,解惑是他们的天职,如果学生没有问题,往往会令老师感到无所适从。因此,有许多教师都说,他们最怕的就是课堂上的“鸦雀无声”,恨不得所有的学生都“开口就问”。
所有的进步都离不开问题,如果作为中学生,心里有问题却不问,或者是根本就没有问题可问,这是很可悲的。如果是有问题却不问,结果只能是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就又来了,问题越积越多,最终拖累自己的成绩。如果是没有问题可问,那他就谈不上进步,更谈不上创新。显然,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对于中学生智力的开发,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锻炼都显得非常重要。
美好未来,创新为帆!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的世纪需要创新的人才。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各种创新中,更加呼唤着知识的创新——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
事实上,学习和成长总是和问题离不开,有了问题,然后再去解决问题,中学生自己才能真正的成长起来。作为中学生要想有一番真正的作为,就应该从问题中不断去探索,去寻觅真正的答案,然后在问题里发现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