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创新:奇思异想话未来
15191000000054

第54章 细节也是创新之源

很多中学生对爱迪生发明电灯泡与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耳熟能详,于是,我们从小就会有这样的错误观念:一切创造发明都是始于宏伟的目标,终于倍受瞩目的结果。而充耳不闻的细节反而就会成为制约创新的“魔鬼”。殊不知,细节是创新之源,要想获得创新,就必须要明白“不择小流方以成大海,不拒杯土方以成高山”的道理。

中学生朋友们可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魔鬼存在于细节之中”。但是,为什么细节会成为魔鬼的栖身之地呢?因为人们在工作和生活当中,经常会忽略了细节的存在,从而让魔鬼有机可乘。其实,“创新”何尝不是存在于细节之中。从一定意义上说,细节是创新的源泉,要想创新,就必须明白细节的重要性。

在学校里,也许我们会听到这样的话:“拘于细节势必会妨碍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对创新有一个新的认识。在课本上,我们会了解到一个哲学原理,即量变引起质变。任何事物的质变都是从细小的量变开始的。如果说创新是一种“质变”,那么这种“质变”就必然要经过“量变”的积累过程,才自然会达成大的变革。而这种量变的积累过程,就是一种在平凡的细节中创造不平凡的自然而然的过程。所以,人类历史上的许多创新都是从不起眼的细节开始的。人类的多数创新其实原本是对一些细节的改进、修订或提升,故而,细节具有创新功能。其实,创新很少是开天辟地、凤凰涅槃的过程,而是一个渐进的、逐步完善的过程。

创新存在于细节之中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而每一个细节,又都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细节之间存在着固有的内在联系,这种事物固有的内在联系,就是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时刻留心事物间的某种联系,找到隐藏在细节背后的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就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创意”出现。

瑞士工程师乔治·德梅斯特拉尔平时就很喜欢打猎。他是一个非常注意细节的人,每次打猎回来,他都发现自己的衣服上粘有一种叫鬼针草种子的东西,而且粘得很紧,不易摘下来。于是,他逐渐对这种长有倒刺的野花发生了兴趣。有一次,他摘下一个,就将之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种子上长有许多小钩子。他发现,这种小钩子紧紧地粘住了布料。经过反复思索,德梅斯特拉尔认为自己的设想是符合实际的。以此原理,他发明了尼龙搭扣带。乔治·德梅斯特拉尔的小发明,就是要注意细节的结果。

彼得·德鲁克曾说:“行之有效的创新在一开始可能并不起眼。”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往往会造就创新的灵感,从而能让一件简单的事物产生一次超常规的突破。其实,很多发明家都认为,创新并不是那种浮夸的东西,它要做的只是某件具体的事。

因此,中学生要想有所创造,就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如果只着眼于“大处”,创新只是一句空话。创新不一定是“以大为美”,所以,我们要想在学习上有所“新发现”,就绝不能忽视生活中的小细节。细节作为一种创新,存在于学习和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只要用心观察,就会有新突破。

细节是创新之源

中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可能会因为无意的一点小错误而发现人生美丽的景色。如果自己能为此而拓宽思维、发挥创造性,也许就能发现和创造出更令人惊奇的“美丽”。同时,细节的定义也告诉我们:通过细节可以窥见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如果我们能从每日的学习生活中“窥视一点”细节,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某学校的中学生,在端凉水瓶时就想到:小孩子端凉水瓶倒水这么很不安全,用什么方法才能安全呢?据此,他为自己提出了不用倒水能喝到水的发明课题:“自动出水瓶”。后来,经过反复思索,他决定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他在凉水瓶上装一个软木塞,软木塞上钻两个孔,插入两根玻璃管,一根接近瓶底,叫出水管,另一根短的叫进气管。进气管口下头接一根不长的软皮管,从侧面切开一个10毫米的口子,下头用圆木棒堵死,这是进气阀。再找一个软塑料玩具,头上钻一个小进气孔,去掉圆哨,插在玻璃管上当作打气的球。当要喝水时,用指头按住小孔,来回地捏玩具,瓶内气压增高,水就会从出水口自动流出。后来,他将此发明审请了专利,别人看似不起眼的事情,却被他拿来做了发明。所以,生活中处处皆学问,如果你注意观察,就会有所创新。

在学校里,我们每天都在做着相同的事情,重复地过着单调的“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于是,我们对日常生活中那些司空见惯的“细节”就会毫无反应。《礼记·大学》中有这样一句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意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据说这是商朝的建立者汤刻在浴具上的铭文,旨在激励自己不断创新,每天都有所作为。这就是说,无论我们的生活有多么单调,日子有多么无聊,我们还是要充满激情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与物。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日常生活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要想改造世界,首先就要学会改造我们自己的生活。只有以创新的精神进行生活的人,就有可能创造出令自己或者令世人为之骄傲的成就。

美好未来,创新为帆!

从事物普遍联系的意义上说,细节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但并不是每一个细节都对我们有意义。细节只有将其纳入到某一个目的性的系统当中,才能显示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细节是客观存在的,但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它,而目标就是放大镜,借助它你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它其固有的“新联系”。老子早就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中学生在学习中只有重视细节,并能从细节入手进行发明创造,才能取得有效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