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兵锋所向的纷争之地
15192400000028

第28章 平靖关,南北咽喉

平靖关,古称冥扼位于武胜关西,鄂豫交界处,是古代天下九塞之一。这里地势险要,道路狭窄险阻,两侧群山对峙成为中原战略要地。平靖关所在处为南北交通枢纽,因此当朝统治者曾在此设置驿站或巡检司供往来商旅停驻。自春秋以来,这里战火不断,在吴楚柏举之战时期,孙武曾率吴兵夺取关口,继而南下,一鼓作气几度将楚国挫败。关口侧部有当年北伐战争的烈士墓。

要地鸟瞰

平靖关地处险关要隘,位于豫鄂两省交界的桐柏山脉之上,与武胜关、九里关合称“义阳三关”。平靖关春秋时期唤名冥厄,后称石域,固城山,可见关口的熊壮险要,关底宽80~200米,海拔200米,关口两旁的五峰岭和凤凰山遥相对峙,山势险竣,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致使古今南北为之争夺不休。在此发生的战役不胜枚举。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与吴佩孚军阀部队在此展开决战;1938年10月12日,中国军队在此阻击日本侵略军,据关固守,战斗持续6天6夜,终于成功打压了日军南侵的野心,日军伤亡惨重最终败下阵来。今天的平靖关两侧山脊上仍留有数百米石墙遗址。

风云变幻

平靖关每个别名“拦马墙”都有相应的历史典故。春秋时期,吴国借兵伐楚,来到这个地方意欲过关,却因道途险阻,连马都无法经过,于是就称其为“拦马墙”。三国时期蜀国勇将关羽镇守荆州之时只能派兵驻守此地,恨不能过关直取中原,就把它唤作“恨这关”。明清之际,因有百年老杏树遍布山洞与驿路两侧,景色秀丽非凡,世人又将其改名为“杏遮关”。到了后来,因为关口渐渐有商旅通关进行贸易往来,所以又叫“行者关”。平靖关古时期不仅有巍峨的城垣,磅礴的庙宇,还有不少恢弘的建筑,后于白朗讨袁之役期间毁于一旦。但当年土筑关城绵亘山脊,仍依稀可辨。此地风景壮观绮丽,和“高桂三潭”相互辉映,吸引大批游人到访,令人叹为观止。关口一处景点将军寨在广水市东35公里孝子店北山上,是保存较好的古寨之一。

兵家必争

平靖关雄关险隘,群峰列峙,位于桐柏山脉和大别山脉的交合处,“义阳三关”之一,扼守着鄂豫两省襟喉,自有历史以来便是兵家用武之地,名传千里。平靖关险要的地理位置以及奇特的自然风光为其悠远留长的历史文化添上更加神奇的一笔。北进中原的商人除了通过“义阳三关”别无选择,其东面山脚平铺着著名的楚豫古道,在史上发挥着商旅贸易的沟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