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兵锋所向的纷争之地
15192400000040

第40章 保山,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

保山市地处云南省西南部,古称永昌,是古代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其市府距云南省会昆明486公里,国境线长167.78公里,内与大理、临沧、怒江、德宏四州市毗邻,国土面积19,637平方公里。外与缅甸山水相连。

要地鸟瞰

保山是一个云南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公元前21世纪,这个地区的居民在这里建立了哀牢国,西汉时代称为不韦县,东汉永平12年(公元69年)设为当时全国第二大郡——永昌郡。此地不但是是古时候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而且也是中缅贸易的集散地和中国历代通往东南亚、南亚陆路大通道的重要连接点。

保山市东邻临沧市、大理白族自治州,西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毗邻,北毗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西北、正南同缅甸接壤,国土面积1.96万平方千米,国境线长167.78千米。市政府所在地隆阳区,距省会昆明市498千米,是历代郡、府、司、署所在地,也是滇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保山市其中:坝区占8.21%,山区占91.79%。此市地处滇西纵谷南端,即横断山脉。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延伸倾斜,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在群山之间,镶嵌着大小不一的78个山间盆地,最大的保山坝子,面积149.9平方千米。最高点为腾冲县境内的高黎贡山大脑子峰,海拔3780.9米。最低点为龙陵县西南与潞西市交界处的万马河口,海拔535米。最高海拔3780.9米,最低海拔535米,平均海拔1800米左右。

风云变幻

1942年2月至1945年1月,在中国西南边地的怒江、临沧和保山、德宏等地,爆发了一场闻名于世的滇西抗战。此战役是为保卫滇缅国际通道,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为目的的抗日爱国战争。这场血战,前后延续约3年时间,以日本军队对中国西南后方出海通道——滇西、缅甸的进攻为肇端。

此场战争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日军进攻时期:从1942年2月至5月上旬。此期间,日军从东南亚一路北上入攻缅甸。中国政府为保卫西南后方安全和滇缅国际通道,派了10万远征军出国进行抗日战争。但因盟国各方的指挥协调失当,缅英军队不战而逃,致使日军先得利,切断我远征后路,我10万将士有心杀敌,无力回天,声势浩大的援缅行动以失败告终,缅甸全境和我滇西龙陵、德宏、腾冲等大片国土相继沦陷;相持阶段:从1942年5月中旬至1944年5月上旬。此期间,为扼制日军进犯攻势,中国守军派部队深入腾冲、龙陵等地,组织沦陷区人民掀起声势浩大的敌后游击战争,极大地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同时,中国滇西守军及时炸毁了滇缅公路惠通桥,阻敌于怒江之西;反攻阶段:从1944年5月中旬至1945年1月下旬。这期间中国政府与美军联手,重组的卫立煌上将为首的20万中国远征军,利用国际反法西战争发生转、折的有利时机,为打破日军封锁,重开滇缅国际运输线,向盘据滇西的数万、日寇发起全面反攻,在美国盟军和滇西各族人民的全力支持下适时强渡怒江,历时8个多月的浴血奋战,歼敌21000余人,1945年1月20日,终于将侵略者赶出国门,滇西抗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兵家必争

保山踞“八关九隘”之威势,扼“三宣六慰”之咽喉,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襟沧江而带怒水”的保山是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中国版图上开发极早的边疆境地。战国中期,保山居民就于此建立了一个统一兴盛的奴隶制国家——哀牢国。公元69年,哀牢国内附归汉,称为不韦县;东汉时期,保山被设为了永昌郡,在当时是东汉第二大郡。此后,保山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