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兵锋所向的纷争之地
15192400000045

第45章 玉门关,进出西域的军事关隘

始建于汉武帝时期,位于今敦煌市西南70余里的阳关,因其处于玉门关之南而得名;而“二关”也就是阳关及玉门关的合称。阳关把守着通往西域的南路,是古代陆路交通的咽喉之地。《送元二使安西》写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是唐代诗人王维写阳关的景象。而汉、晋时期的阳关遗址已经被列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要地鸟瞰

远居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敦煌县城西北约75公里的戈壁滩上坐落的玉门关,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西疆边关,为汉武帝时所置,因由西域输入和阗玉石取道于此取名玉门关。自魏晋以后,哈密这个安西通新疆东部重镇的道路日益重要,于是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始置于汉武帝,玉门关是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是汉时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其故址。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一前105年),玉门关当随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而设立。据《汉书·地理志》,位于敦煌郡龙勒县境内,作为都尉治所,是重要的屯兵之地的正是玉门关和另一重要关隘阳关。当时中原与西域交通都得取道这两关,它们曾是汉代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

风云变幻

宋朝以来,由于中国和西方的陆道交通逐渐衰落,关遂废妃。原玉门关址还遗留着由黄土夯筑而成的方形城堡,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米,垣高9.7米,回复完整。堡西、北各有一门,占地六百多平方米。西门外现在是一片广阔的盐碱土和芦苇沼泽,北门外横过古长城。流沙覆盖住了其它地面。至于安西双塔堡附近的玉门关已经辨认不出来了。丝绸之路通往北道的咽喉要隘玉门关是也。自西汉张骞“凿空”,出使西域以来,通过玉门关这座海关,中原的丝绸和茶叶等物品源源不断地输向西方各国。而西域诸国的葡萄瓜果等名优特产和宗教文化也从这相继传入中原。

古代的西域和甘肃河西走廊西端交界的地方,通向西域的门户就是玉门关所在。此关坐落在广阔的荒漠地带,到处分布着戈壁和沙漠。南北有高大的阿尔金山和马鬃山夹峙,中间为走廊式平原,敞向新疆东部,疏勒河流贯其间,向西潜流入东疆罗布泊盆地。阿尔金山北麓戈壁与疏勒河冲积平原交接带上就是玉门关所在。汉代“丝绸之路”就取道于此。“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到敦煌后就分成南北两道。玉门关是北道的出发点,到今哈密后,沿天山南麓一直向西,经过西域的许多城邦,然后越过葱岭(帕米尔高原),通向大秦(古罗马帝国)。古代战士去西域打仗和一些使者、僧侣出国都从玉门关而出。汉武帝时期,两度出使西域的张蹇都是从玉门关出行的。张蹇在西域十数年,历尽多少磨难。回国后向国人介绍西域的所见所闻,扩大了国人的视野,促进了东西文化、经济交流。

兵家必争

此关南接阿尔金山,北依天山余脉,是古代中国通往西域的重要门户。为汉武帝开辟河西后所置。公元前108年,汉将赵破奴破车师国,前104年,李广利从玉门关出发两伐大宛国。玉门关是古代内地通往西域的门户,我国汉代长城西段重要关口,同时因昆仑山之玉石经此运往内地得名玉门。1982年在小方盘城西5公里马圈村发掘一处古关遗址,据考证为古玉门关的一部分。汉武帝开辟河西后置关。元封三年自酒泉筑亭障至玉门,遂为长城关隘。唐代,因自安西星星峡通伊吾,道路日益重要,将关址东移至合河戍。此关在宋朝之后逐渐废置。玉门关地处河西走廊西端,北依天山余脉,南邻阿尔金山麓,疏勒河自东而西流经关北,沿河两岸水草丰足,是一个天然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