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兵锋所向的纷争之地
15192400000048

第48章 腊子口,川西北通向甘南的门户

腊子口位于岷山山脉,长30米,宽8米,是川西北通向甘南的必经关口。地势险要的腊子口守立于崇山峻岭之间,两边是高耸的悬崖峭壁,有一条狭小的山沟如疤痕裂于峭壁之上。山中湍流而下的河水激溅与山谷之间,隘口处河上的一座木桥横跨两岸陡壁,是通过腊子口的唯一通路。

要地鸟瞰

提及腊子口,迭部县东北部腊子乡的人们经常脱口而出“天险腊子口”一短语,事实证明的确如此。作为甘川古道的“咽喉”部位,又由悬崖绝壁、山峦沟壑天然打造,腊子口地势之险要,只有身临其境方能感受。每一个来到腊子口的徒步游客,仰望一线青天,心潮被横穿隘口湍急的腊子河所澎湃,加之以四周茂密的森林,不得不因此叹为观止。“天险门户”腊子口是天然的关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给意图经岷、迭古道和川甘藏区通往内地的人们带来极大的挑战。

风云变幻

抗战时期,腊子口与其他关口一样见证着红军的英勇和胜利。1935年9月16日,红军北上途中,国民党提前在此地设置了3道防线,企图借助腊子口天险地形消灭红军。尽管红军身处险境,但绝不能就此退回草地去,否则不知又有多少人将要丧生,又有多少时间要被浪费。经过地形勘察和严密作战策略的布置,毛泽东亲自指挥腊子口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在这里展开激烈的战斗。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晚上,一位叫云贵川的苗族士兵带着十几名善于攀爬战的战士从右侧悬崖攀爬进入敌军碉堡攻击范围,并将手榴弹甩向碉堡。突如其来的进攻使得国民党军队纷纷丧胆而逃,次日6时红军便占领了腊子口,打通了北上抗日的最后一道天险。此战役获得胜利,使得红军倍受鼓舞,“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是他们慷慨激昂的战歌,并真实反映了红军将士不畏万苦千难,英勇向前的民族精神和英雄气概。腊子口战役成为了我国解放史上一次以弱制强的著名战役,也是红军北上最为关键的一次战役。

兵家必争

腊子口是藏语的音译,原意为“险绝的山道峡口”。腊子口由山崖陡壁环绕,峡口之窄只留下一线青天,河流湍急,密林丛生,地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腊子口两边的山脊高约500米,覆盖着茂密的森林,山路崎岖艰险,难以行走。长征时毛泽东在此立下三日拿下腊子口的军令,腊子口战役就此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