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四大战役之淮海战役实录(解放战争战略决战实录丛书)
15196000000015

第15章 首歼黄伯韬兵团(6)

11月28日通电阅悉,极为欣慰。你们在徐州前线率部起义,加入人民解放军,极有助于革命战争的发展。希望你们团结一致,加强部队的政治工作,改进官兵关系与军民关系,以便早日出动与人民解放军并肩作战,为完成全国革命任务而奋斗。

正在哈尔滨的冯玉祥夫人李德全读过何基沣等人通电,欣喜异常,也致电祝贺:

闻诸同志在运河防线光荣起义,极为喜悦,望本以往光荣历史,团结干部,改善官兵关系,成为人民武力,为彻底打倒蒋政权而奋斗。

何基沣、张克侠率领国民党部队起义,为解放军开放了台儿庄至微山湖的运河防线,使解放军华东野战军3个纵队迅速渡过运河,突破不老河防线,迅速插到徐州以东,截断了黄伯韬兵团向徐州的退路,并控制了徐州敌人东援的有利阵地,从而为歼灭黄伯韬兵团,顺利实现中央军委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作战意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五十九军和第七十七军起义后,立即进行了整训,在部队迅速建立起各级政治组织和各项政治制度,使其改造成为真正的人民军队。1949年春,华东野战军改为第三野战军,起义的五十九军与渤海纵队合编组成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三军,由张克侠任军长,韩念龙任政治委员。孟绍濂任副军长,杨干三、崔振纶、傅继泽分别任该军第九十七、第九十八、第九十九师师长;第七十七军与江淮军区部队合编组成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四军,由何基沣任军长,赵启民任政治委员。过家芳任副军长,孙名泉、叶道友、李木生分别任该军第一○○、第一○一、第一○二师师长。从此,这两支起义的国民党军队,编入人民解放军的行列,走上了新生的革命道路。

……

新中国成立后,何基沣先后任华北行政委员会水利局局长、国家水利部副部长、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国家农业部副部长等职。是第一、第二、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1980年1月在北京病逝,终年82岁;张克侠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农林部部长、华东行政委员会森林工业管理局局长、国家林业部副部长兼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第5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1974年7月在北京病逝,终年84岁。

围歼黄伯韬兵团是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任务。

战役发起后,华野在11月7日,侦悉徐州之敌有南撤的征候,但仍不知道黄伯韬兵团西撤的部署。所以,华野前委估计:战斗发起后,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冯治安部如顺利起义,刘峙则可能令李弥兵团靠近徐州,加强守备。如果黄伯韬兵团和刘汝明部被我全歼(中野在战役发起前,曾部署围歼位于徐州以西砀山附近之刘汝明部,后因刘汝明部东撤,中野改变了部署),而邱清泉兵团又为我分割不能收缩徐州,或已退缩徐州,只要能包围李弥兵团,待我军歼灭了黄伯韬兵团后再向西移师,聚歼李弥兵团,则可孤立徐州,使敌人没有南撤的可能。

根据这个估计,华野向中央军委报告:全军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全歼黄伯韬兵团,运河以西我军应趁国民党冯治安部战场起义之机,主力直出陇海线,分割包围李弥兵团,断绝其去徐州的道路,然后将其逐次歼灭;如果中野歼灭刘汝明部的作战已经完成,则建议中野主力直出津浦路徐蚌段,断绝徐州敌人的退路,阻止邱清泉和李弥兵团南撤;运河以东我军在歼灭黄伯韬兵团后,即抽出两个纵队参加运河以西作战,主力则协同中野攻击徐蚌段,孤立徐州,而后继续歼灭黄维兵团或孙元良兵团,或夺取徐州。

这时,在淮海战场上的国民党军按照11月5日国民党徐州军事会议的决定,都在向徐州集结、调动中。中央军委得知敌军这个动向后,估计黄伯韬兵团可能西移,向徐州靠拢,所以在11月8日指示华野应迅速分割包围黄伯韬兵团,否则该敌可能西移。

11月8日上午,华野司令部了解到黄伯韬兵团及国民党四十四军已全部撤离新安镇及其以西地区,并有继续向运河以西撤退模样,便立即命令华野各部以猛烈的动作迅速截歼。令十一纵迅速北插赵墩,务使黄伯韬兵团不能通过运河以西。令七纵、十纵、十三纵迅速以全力南下截击,使黄伯韬兵团无法西撤,并建议豫皖苏部队迅速破击徐州段铁路。

9日,黄伯韬兵团主力已经撤退到运河以西,有一部分部队还在运河以东。这时,恰好华野四纵、八纵赶到,截歼了在运河东岸的大部敌人。

华野司令部根据这一情况,立即作出了相应的部署:命令七纵、十三纵穿过冯治安部防区,直插曹八集、大许家、苑山一线,切断黄伯韬兵团向徐州的退路。

十纵则沿徐州至济南铁路线向徐州逼近,运河以东各纵队应不分昼夜渡运河西进,猛攻黄伯韬兵团。

以上部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堵截黄伯韬兵团的退路,不让其靠拢徐州,以便我军将它在运动中歼灭。

华野七纵、十纵、十三纵随即趁张、何起义之际,从韩庄至台儿庄一带,顺利地通过运河后,向陇海线上插去,在曹八集地区迎头堵截黄伯韬兵团的退路,运河以东的各纵队也正勇猛追击西撤的黄伯韬兵团。

9日,中央军委根据战场的形势和敌人的动向,指示华野和中野: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主力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余部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指出:敌指挥系统甚为恐慌混乱,望你们按照上述方针,坚决执行,争取全胜。此时我军愈坚决,愈大胆,就愈能胜利。

华野政治部依据中央军委指示和战场情况于9日当天向各纵队发布了《为全歼黄伯韬兵团的政治动员令》。政治动员令向全军通报了战场情况和黄伯韬兵团的动向,要求“各部应克服疲劳,克服困难,不为小股敌人所迷惑,不为河流所阻,坚决地实行敌人跑到哪里我追到哪里,直到将其歼灭为止。”“我全体人员应在伟大解放战争时期,光荣完成各个任务,不怕打烂建制,不怕伤亡,不怕困难,不怕疲劳,不怕饥寒,发扬连续持久的战斗精神。”

政治动员令向全体指战员发出了活捉黄伯韬、全歼黄兵团、并继续向徐蚌进军的号召。

华野全军在政治动员令的号召下,排除一切困难,忍饥耐寒,不分昼夜地展开了勇猛的追击,广大后勤支前民工队伍,也立即跟进,努力保证部队的粮弹供应。

作为主要突击集团的华野一纵、六纵、九纵、鲁中南纵队和中野十一纵,从新安镇及其以西地区迅速越过陇海铁路,沿铁路南侧追击。

原来担任截击任务的华野四纵、八纵,这时也奉命沿铁路北侧追击。追击部队人不歇脚,马不停蹄,以一天120至140里的急行军速度一路向西追击。

曾在1948年4月攻占山东潍县时、因顽强作战被命名为“潍县团”的九纵二十七师七十九团,在这次追击中,他们追到宿迁县西北80里的堰头镇近郊时,被一条3丈多宽的河流挡住去路。河对岸堰头镇驻守敌六十三军一五二师四五四团全部和四五六团的1个营以及军部卫生队、通信连等2000多人。

为了及时登上彼岸,歼灭敌人,“潍县团”二连一排10名勇士,不顾河水冻彻骨肉,奋勇跳入水中,用肩膀、双手支撑起两架木梯,搭起了一座“十人桥”,使全营部队及时登上对岸,配合兄弟部队全歼了堰头镇上的敌人。

截至9日,华野九纵在堰头镇包围了敌六十三军一五二师。一纵追击敌六十三军主力至窑湾镇。四纵、八纵于官湖、邳县以南运河车站附近追上了敌二十五军及一○○军一部,展开了激战。

六纵在追击途中攻击瓦窑之敌,并向西沿铁路追击逃敌,加入四纵、八纵作战。

十一纵及江淮军区独立旅一部攻占赵墩,主力也向运河车站以西攻击,协同四纵、八纵作战。从东北方向威逼徐州的十纵,这时已控制了韩庄,主力向贾汪逼近。

七纵打下了万年闸,已抢渡运河,向大许家、曹八集开进,与十纵并列向前攻击。

担任对黄伯韬兵团迂回包围任务的二纵、十二纵和中野十一纵已迂回到宿迁,准备西渡运河。

鲁中南纵队于7日歼灭土顽王洪九部,结束了郯城战斗后,这时也和特种兵纵队开至新安镇,待命西进。

这样,我军已有十四个纵队及江淮军区武装,对黄伯韬兵团进行追击、堵截、分割。

黄伯韬兵团于11月10日在碾庄地区集结整顿。当日,华野七纵、十三纵已渡过运河,插到了曹八集、大许家一线,并包围了黄伯韬兵团的先头部队第一○○军的第四十四师,迎头挡住了准备沿铁路两侧继续西窜的黄伯韬兵团的去路,切断了黄伯韬兵团与国民党徐州“剿总”的联系。

华野占领了曹八集,就切断了陇海路东段,断绝了黄伯韬兵团与徐州之敌的联系,堵住了黄伯韬兵团的退路,为华野追击部队争取了时间,为尔后包围、聚歼黄伯韬兵团创造了重要条件。同时,在徐州以东形成了一道坚强的屏障,像铜墙铁壁一样,使外围敌人不能向徐州收缩,使徐州敌人对外不能增援,为保障华野围歼黄伯韬兵团,以及后来将徐州地区的敌人各个击破,造成了有利条件。

黄伯韬兵团撤退途中,被华野各路大军追歼、截歼了2万多人,渡过运河后,在碾庄地区集结,10日,黄伯韬召集各军军长开会,讨论部队的下一步行动。

11月7日,我军攻克邳县,翌日晨,渡过齐腰深的河流,向碾庄圩追歼黄伯韬兵团。会上,多数人主张,趁人民解放军主力尚未赶过运河、进抵大许家之机,按照原定部署,兼程前进。但也有人主张就地防守。正在争论不休时,忽然接到南京国防部的电令,要黄伯韬兵团停止西撤,这时,黄伯韬又得知华野已包围了曹八集,退路已被截住。

在这种情况下,黄伯韬只好决定将部队缩回碾庄地区,并以碾庄为中心布置了固守待援的防御。其具体部署是:兵团司令部位于碾庄圩中心。二十五军占领碾庄圩以北的小牙庄、尤家壶,防御北方,并以一部占领碾庄圩,加强兵团司令部的警卫力量。六十四军占领碾庄圩东面的大院上、小吴庄等地,对东方防御。四十四军占领碾庄车站及车站以南各村庄,面对南方防御。一○○军(缺四十四师)位置于刘庄、彭庄、贺台子等地,对西方防御。

这时,华野担任堵截任务的3个纵队越过运河后,向南挺进:七纵沿北塔山向大许家、单集、岗上集及以南山地一线攻击前进,并与南面的华野十一纵联系,派部队向徐州警戒。十三纵在曹八集围歼了黄伯韬兵团的先头部队后,转向东面黄伯韬兵团的主力攻击前进,协同七纵、十一纵坚决堵截黄伯韬兵团。十纵在打下韩庄后向徐州佯攻,使李弥兵团无法东援或南援。

沿运河北上的华野十一纵及苏北地方部队,攻击单集、双沟、水口三角地带,并准备控制徐州以东的夺山子及驴马山等高地,阻击黄伯韬兵团向西或西南逃窜。

东面沿铁路两侧追击黄伯韬兵团的华野四纵、八纵,渡过运河后,向固守在以碾庄为中心的黄伯韬兵团自东及北攻击。六纵、九纵、中野十一纵,渡过运河后,分割黄伯韬兵团,以配合四纵、八纵、十三纵,围歼黄伯韬兵团。

华野一纵已在窑湾将敌第六十三军包围起来,正在激战中。特种兵纵队暂留新安镇待命。鲁中南纵队已前进至堰头镇周围地区,准备渡运河西进。

华野二纵、十二纵这时也由皂河、宿迁线渡河,向大王集、双沟镇(睢宁西北)急进,以便加入围歼黄伯韬兵团的战斗。

华野向各纵队发出指示明确指出:战役第一步应以完成包围黄伯韬兵团,不使其西逃为主要任务。待把敌人包围后,则分割聚歼之,如敌西逃,各部应不受地境的限制,坚决追歼之。

华野各个纵队遵照司令部的命令,迅速行动,进行追击,穿插分割和迂回包围,11月11日,各部队都按计划到达指定位置,完成了对黄伯韬兵团的包围。这样,黄伯韬所率领的5个军陷入了华野14个纵队的割裂重围之中,已无法摆脱其被歼灭的命运了。

粟裕调整围歼黄伯韬战役部署

11月10日,黄伯韬兵团停留于碾庄圩地区休整。同日巳时,粟裕下达了调整部署,全歼黄伯韬兵团的命令,并电报中央军委和陈毅、邓小平。命令说:

(一)截至此刻止,四纵已歼九军1个团,现正由沙口西渡中(已渡1个师);八纵歼二十五军等部3000人,我已控制运河铁桥,但桥为敌烧毁,正于桥之南北架桥,午后可行西渡;六纵正由猫儿窠渡河中;九纵歼六十三军5个营于埝头,现正向皂河镇前进,准备渡河;一纵现正向窑湾之六十三军主力攻击中。据谍息,现黄伯韬主力(二十五、一○○、六十四、四十四军)仍盘据碾庄周围地区。运西部队:十三纵已到宿羊山及其以西以南地区;七纵9日晨已到不老河,正架桥中,估计9日晚渡不老河南进至大许家地区。

(二)为全歼黄兵团,特调整部署如下:

1七纵应立即向南,沿北塔山向大里家、单集、岗上集及以南山地线攻击前进,坚决阻击黄敌西窜,南与十一纵(胡纵)联系,并酌派部队向徐州警戒。

2十三纵应立即由板桥及其以东地区,向曹八集及其以东黄兵团主力攻击前进,分割黄兵团,协同七纵、胡纵坚决抗击,截断黄敌向西及西南逃窜道路。

3十纵应分割李、黄兵团,乘隙迫近徐州佯动,使李兵团无法东援或南援。

4十一纵(胡纵)及饶于健部,应不为当面敌所牵制,立即控制单集、双沟、水口三角地带,并确实控制寺山及驴马山高地。在六纵到达前,应以一部控制驼罗山高地,坚决阻绝黄敌向西南及西逃窜道路。

5六纵正由猫儿窠渡河,应即沿八岔路、古城前进,控制单集、古城、双沟三角地带。

6四、八纵渡河后,仍由陶郭统一指挥,向碾庄为中心之黄敌,自东及北攻击。十三纵由西及西北攻击。

我炮兵向碾庄圩守敌猛轰

7六、九、十一(王张)纵渡河后及运西之十一纵(胡纵)即归本部陈参谋长指挥,分割黄兵团,配合四、八纵及十三纵坚决歼灭该敌。

8一纵应坚决歼灭窑湾之敌。

9特纵暂在新安镇待命;鲁纵应于今晚移至埝头周围地区,准备渡河西进。

10韦吉率二、十二纵,应即由皂河、宿迁线渡河,即向大王集、双沟镇(睢宁西北)疾进,以便加入歼灭黄兵团作战。

(三)各部应立即行动,将当面情况与位置随时告我们。战役第一步应以完成包围黄兵团,不使其西逃为主要任务。待我包围后,则分割聚歼之,如敌西逃,各部应不受战斗地境限制,坚决追歼之(《粟裕军事文集》第407-408页)。

毛泽东收到粟裕等发往华野各兵团、各纵队的命令后,于11月11日复电:“粟谭陈张灰日10时第一步完成对黄兵团之包围,第二步歼灭黄兵团之部署,甚好。我们前电有与此部署不相符合者,应照此部署办理。”(《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卷,第200页)

华野各纵遵照粟裕的命令,从碾庄圩北、东、南3个方向向黄伯韬兵团迫近。各纵队在“全歼黄兵团,活捉黄伯韬”的战斗口号鼓舞下,对黄伯韬兵团穷追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