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14日的电报说:“(一)蒋介石以黄兵团危急万分,令邱兵团星夜挺进,限13日夜到达碾庄解围。(二)黄兵团本日大约可解决。目前是继续歼灭邱兵团的良机,望令正面阻击部队向东撤退,让邱匪深入。令韦吉兵团于本夜切断邱匪后路,完成对该匪之包围。否则该匪一闻黄匪被歼,将迅速退回徐州。”“(一)……目前首要任务是阻击邱李,歼灭黄伯韬,然后才能谈到围歼邱李的问题……你们应估计到,万一15日以前不能歼灭黄兵团,而邱李援兵又已迫近的情况,妥善部署歼黄阻援的兵力。(二)如邱李已向东深入,使用韦吉全力于切断并攻击邱李后路,在目前可起拉住邱李作用,在将来即成为从西面包围邱李的兵力。”毛泽东这些电报的内容,是立足于歼灭黄伯韬兵团,又着眼于歼灭邱清泉、李弥两兵团。
粟裕遵照毛泽东13日电文的精神,于13日酉时电报毛泽东说:“对黄伯韬兵团之包围,已紧缩到10里直径之范围。谭王指挥七纵及苏北十一纵,对邱清泉、李弥兵团正面之阻击,在15日晚以前不让该敌通过大许家西南之线以东,俟黄兵团及六十四军快要解决时,再将邱李引至大许家以东地区,让韦吉兵团由徐州东南北向截断邱李退路,以便歼灭该敌于大许家周围地区。”
电报还说:“决今晚集中四、六、十三纵全部及九纵之一部歼灭碾庄正西及其西南、西北地区之敌,其在碾庄兵团部及六十四军则待14日至15日晚再行解决,以引诱邱李兵团东援而歼灭之。”
毛泽东接电后,于14日夜电告粟裕等:“(一)目前数日内必须集中精力,彻底解决黄兵团全部及宿蚌段上敌人。(二)我们很担心寒删两日不能解决黄伯韬,又担心阻击兵力不足或阻击不得力,邱李能够靠拢黄匪。希望粟裕照元酉计划,集中力量首先解决黄匪二十五军、四十四军、一○○军,留下黄之兵团部及六十四军,吸引邱李东进,然后以韦吉、谭王两集团向邱李东西合围,乘势猛击,歼其一部,构成徐州与邱李间之阻绝阵地。同时,陈士榘指挥各部歼灭黄匪余部。只要此着成功,整个形势即有利于我。”
16日夜24时,毛泽东电示粟裕等:“请粟考虑韦吉各纵及三纵,于明(篠)日向南撤退一步,正面七纵、十纵、苏十一纵亦同时于明(篠)晚向东撤退一大步,待18日晚谭王向碾庄总攻时,同时大举向邱李攻击似较妥善,请粟酌办。”
粟裕根据毛泽东的电示,结合战场实际,先后几次调整了攻歼黄伯韬兵团、阻击邱李两兵团的部署。
15日15时,粟裕令六纵、十三纵继续肃清碾庄圩西南残敌,四纵、八纵、九纵暂停攻击黄伯韬兵团部及敌六十四军;令七纵、十纵继续坚守正面阻击阵地,十一纵稍向后退,诱使邱兵团向东深入;令韦国清、吉洛指挥的四个纵队向徐州以东及东南攻击侯集、赵南圩、六铺一线,以扩大邱李两兵团与徐州的距离。
16日14时,粟裕令韦国清、吉洛指挥的四个纵队于当晚2时停止攻击,并稍向后收缩,以诱引邱、李两兵团大胆东进,准备于17日晚继续攻击,达到截断邱、李两兵团退路的目的。
17日14时,粟裕令谭震林、王建安于当晚发起总攻,最后歼灭黄伯韬兵团。令担任阻击的十一纵向鼓山、狼山、中山之敌攻击;令七纵、十纵则稍向后退,诱敌沿铁路两侧继续东进至鼓山、黄集、岗山集一线。令韦国清、吉洛指挥的四个纵队在邱、李两兵团侧后揳入,截断邱、李两兵团的退路。
粟裕的部署调整,围绕着在歼灭黄伯韬兵团的同时,诱使邱清泉、李弥两兵团向东深入,断其退路,而后歼灭的作战意图进行。
徐东阻击战是异常激烈和残酷的。杜聿明在回忆录中描述了当时的战争场面:“每一村落据点的解放军,都以无比英勇的斗志,阻击国民党军,虽然火力较国民党军为弱,但是节省弹药,发射准确,对国民党军每一村落家屋都给以严重打击。甚至有的村落已被国民党军空军炮火摧毁,而解放军战士仍各自为战,勇猛狙击国民党军。国民党军打进去,被解放军赶出来;再打进去,再被赶出来;打得国民党军垂头丧气,谈虎色变。各级指挥官重重督战,迫使部队强攻,每一村落据点,国民党军皆付无数的炸弹炮弹,遭受重大伤亡,经过反复争夺,始能占领。”杜聿明是站在国民党军的立场形容我军的英勇,而如果站在旁观者的立场,看到国民党军无数的炸弹炮弹纷纷落在我军阵地上,其惨烈、悲壮的场面恐怕难以用语言形容了。
徐东阻击战如此悲壮、惨烈,作为指挥员的粟裕是不能不关心的。根据《粟裕传》的记述,粟裕在与前线指挥员通话时,第一句话总是询问伤亡情况,总是希望把伤亡减少到最低程度。面对徐东阻击战的重大伤亡,粟裕在调整部署的过程中,时刻在思考着,怎样才能给邱清泉、李弥兵团更严重的打击,以改变徐东阻击战的严重形势。
粟裕的目光盯住了徐州东南的潘塘。
潘塘,位于徐东战场的南端,是徐州机场的门户,陇海、徐淮两条陆路交通干线的咽喉。津浦铁路徐蚌段被切断以后,这里就成为徐州国民党军队的唯一交通命脉,绕过潘塘,向西可以迂回邱清泉东援部队侧背,向东可以迂回华东野战军阻援部队侧背,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地段。粟裕决定使用韦国清的苏北兵团3个纵队前进至潘塘、房村一线,从侧背攻击邱清泉东援部队后路,用攻其必救的战法,迫使邱、李兵团西顾徐州,不敢放胆东援。
真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杜聿明也看到了潘塘的战略地位,令第二线部队七十四军星夜向潘塘镇附近集结,然后从潘塘顺双沟公路迂回攻击大许家,在我军阻击部队侧背插一刀,以打开正面攻不动的僵局。
敌我两支向潘塘开进的部队于16日凌晨3时在潘塘东南地区遭遇,立即展开激战,这便是淮海战役中戏剧性地发生的潘塘之战。
潘塘之战经过一天一夜激战后,粟裕发现敌军援兵到达潘塘一线,立即下令我军主动撤出阵地,让敌军放胆东进,诱敌深入到大许家而后歼灭之,即贯彻了粟裕部署调整后的意图。
潘塘之战是敌我两军将领斗智斗勇的结果,对于我军来说,不仅粉碎了杜聿明的企图,而且牵制了邱、李两兵团的攻势,使之不敢放胆东进;转移了敌军的增援视线,为总攻黄伯韬兵团创造了条件,而且由于主动撤退给敌军还造成了错觉,促使敌军上演了一场“潘塘大捷”的闹剧,为我军调整部署争取了时间。
国民党军方紧锣密鼓演奏“潘塘大捷”的时候,黄伯韬兵团的丧钟同时敲响了,当然,此时的形势也变得越来越严重了,在华野实施诱歼邱清泉、李弥两兵团计划的过程中,敌黄维十二兵团已进至蒙城东西地区,刘汝明八兵团进至固镇及其以北地区,李延年六兵团进至蚌埠、固镇之间地区。
在国民党军重兵云集的形势下,原设想华野苏北兵团揳入邱、李后方,断其退路的任务,华野苏北兵团已难以完成。而粟裕最担心的是围歼黄伯韬兵团的战斗不能迅速解决,在黄伯韬兵团未全歼的情况下,又对邱、李兵团实施出击,同时兼顾,恐都成胶着状态。18日,粟裕将自己的担心电报毛泽东和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提出了争取时间首先歼灭黄伯韬兵团的建议。19日,刘伯承、陈毅和邓小平电报毛泽东,也提出了“在李延年、黄维北进的条件下,最好力争迅速歼灭黄伯韬,而后即将主力集中于徐东、徐南,监视邱李孙3个兵团,争取休息10天半月”的建议。
毛泽东采纳了粟裕和刘伯承等的建议,令华野放弃诱歼邱清泉、李弥两兵团的计划,集中兵力部署对黄伯韬兵团的总攻,还要求华野七纵、十纵、十一纵坚决阻止邱、李两兵团的攻势,确保攻歼黄伯韬兵团的胜利。
徐东阻击战共进行11天,敌军先后投入5个军12个师共16万人,在华野的坚决阻击下,前进不足20公里,无奈地看着黄伯韬兵团全军覆灭。徐东阻击战取得了重大胜利,对华野主力歼灭黄伯韬兵团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当粟裕了解到华野在连续攻击的进展不快的情况后,于14日晚在碾庄圩以南的土山镇主持召开了担任突击任务的四纵、六纵、八纵、九纵、十三纵和特纵司令员会议,总结经验,研究敌情,调整部署。
根据对敌情的分析,粟裕决定对黄伯韬兵团采取“先打弱敌,后打强敌,攻其首脑,乱其部署”的战法,集中力量先消灭敌四十四军和一○○军。针对敌军设防的特点,粟裕要求华野发挥夜战特长,利用夜间搞近迫作业,隐蔽接近敌人,进而实行对壕作业,突破敌军网状阵地,大胆插向各村之间,逐个歼灭敌军。同时编组3个炮兵群,集中大炮80门支援突击部队。粟裕又调整战役指挥关系,由谭震林、王建安统一指挥攻击碾庄各纵队,改由宋时轮和刘培善指挥阻援部队。
毛泽东也非常关注围歼黄伯韬兵团的作战,在得知攻击碾庄并不顺利而邱、李兵团又驰援碾庄的情况后,于14日晚电告粟裕等,要求集中力量首先解决黄伯韬兵团大部,留下黄伯韬兵团部和六十四军作为诱饵,吸引邱、李兵团东进。毛泽东还指出:“此战役为我南线空前大战役,时间可能要打2个月左右,伤员可能在10万以上,弹药、民工需要极巨,请华东局、中原局用全力组织支援工作。”毛泽东的电示坚定了华野突击部队消灭黄伯韬兵团的决心。1949年1月粟裕在华野前委扩大会议上作《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和华野1949年六大任务》的报告中说:“战役第一阶段中,在打六十四军时,有些部队发生气馁叫苦,‘伤亡太大了’,‘部队不充实了’,‘不能再打了’。后来军委来了一个准备伤亡10万人的电报,才将这种情绪克服了。”
15日,华野突击集团暂停攻击,各纵队根据14日晚粟裕的部署,调整兵力,组织火力,并加紧阵前近迫作业,向敌军前沿阵地延伸交通壕、堑壕,作攻击准备。
在我军暂停攻击的时候,黄伯韬也在作进一步固守待援的准备。他不断调整部署,督促检查防御工具,还组织敢死队,与华野争夺重要据点。15日下午,他召开电话会议,告诫各军长:“你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工事,准备独立作战,以尽军人天职。有些人眼睛中只看着我黄伯韬是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他们(按:指邱清泉)是不会全力支援的。我们也决不会给别人看笑话。”另一方面他又自欺欺人地鼓舞下级军官,说什么邱清泉兵团援兵将到,以激励他们固守待援。
16日,谭震林、王建安签署攻击命令,要求各纵队集中兵力火力,首先歼灭黄伯韬兵团战斗力较弱的四十四军、一○○军,而后围歼兵团部及战斗力较强的敌二十五军和六十四军。作战部署是:
八纵以一部担任佯攻,监视碾庄圩以东大小院上、三里庄一线的敌六十八军,主力沿大小院上以南以西,碾庄圩南门以东,由东南向西北攻击碾庄圩,协同九纵、四纵解决碾庄圩之敌。战斗中若敌六十四军增援碾庄圩,则坚决歼灭该军于碾庄圩以东地区。
我华东野战军担任主攻的3个纵队,激战至11月20日拂晓,相继歼敌4个军,到22日全歼黄伯韬兵团。九纵沿曹庄南门以西、矢窠子以东,由南向北攻击碾庄圩,协同八纵、四纵解决碾庄圩之敌。
四纵攻占大小牙庄后,以有力一部积极配合八纵、九纵由西北向东南、由西向东攻击碾庄圩,并切断尤家湖、倪庄敌之退路。如敌二十五军向碾庄圩增援或收缩,则坚决将该军歼灭于碾庄以北、西北地区。
十三纵于总攻前肃清前黄滩之敌,而后主力集结于碾庄圩以西、景墩、大胡家场、李集地区,担任预备队。准备坚决截击由碾庄圩向西、西南突围之敌,或准备从四纵突破口投入纵深战斗,协同四纵、八纵、九纵最后歼灭黄伯韬兵团。
六纵于总攻前肃清后黄滩、矢窠子之敌,而后集结于碾庄圩西南、曹八集地带,担任预备队,准备截击可能由碾庄圩向南、向东南、向西南突围之敌,或准备从九纵突破口加入纵深战斗,协同四纵、八纵、九纵最后歼灭黄伯韬兵团。
作战部署对突击部队各纵的主攻方向、协同对象、攻击路线都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16日晚,华野突击部队各纵在炮火的掩护下向各自的目标发起攻击。广大指战员发挥近战、夜战的特长,以不怕牺牲、猛打猛冲的精神,与敌军展开逐点攻击和逐村争夺。战至18日,全歼敌四十四军和一○○军,战斗力较强的敌二十五军、六十四军也被歼过半。
19日,毛泽东批准调整部署,放弃诱歼邱清泉、李弥两兵团计划,而集中力量迅速歼灭黄伯韬兵团。当晚,华野向碾庄圩发起总攻。
至22日晚,彻底歼灭黄伯韬兵团部及其二十五军、六十四军残部。
国民党军第七兵团情报处上校处长廖铁军,在回忆文章中对黄伯韬兵团最后被歼作了这样的描述:
20日,解放军炮兵进到碾庄圩南面某村庄前,对准碾庄圩南面工事,用抵近射击将其彻底摧毁,同时用百余门火炮集中轰击碾庄圩。接着,解放军部队从碾庄圩南面和西南角突进碾庄圩,随即与国民党军展开激烈的巷战。
黄伯韬已于16日从第二十五军抽调了1个团加强碾庄圩的守备力量,当解放军突进碾庄圩后,共又从第六十四军第一五九师抽调1个团来增援,这样碾庄圩就有3个团,加上兵团部的警卫营、工兵营,共万余人。激战至21日拂晓,国民党碾庄圩守军全部被歼。
20日晚,解放军对据守大牙庄的第七兵团3个军的残部也展开攻击,至21日拂晓将其全歼。
至此,就只剩下第六十四军占据的大院上、小院上、小费庄、吴庄等七八个村庄了。
当20日晚解放军突进碾庄圩后,黄伯韬曾命令第二十五军军长陈士章率残部由碾庄圩东口转向南突围,但该军已来不及突围,只军长陈士章化装逃跑,其余全部被歼。同时黄伯韬写了一封信给第六十四军军长刘镇湘,命其率残部向碾庄圩西北方向突围。黄伯韬让我将信送去。
我于21日晨4时许到达第六十四军指挥所,将信交给刘镇湘。刘看信后说:“突围出去,重武器都丢光了,出去又有什么用?”该军副军长韦德、参谋长黄觉二人则同意突围,认为出去了有人就有办法,但刘坚决不同意突围。
天将黎明,刘镇湘竟打开皮箱,把国民党军将官大礼服穿起来,挂上勋章,穿上皮靴,准备“成仁”,为蒋介石尽忠。
至此,我们也就不再谈突围的事了。
几分钟后,黄伯韬率兵团参谋长魏翔、兵团第三处处长谭岳、第二十五军副军长杨廷宴等从碾庄圩跑到大院上第六十四军指挥所。黄面如土色,坐了好久说不出话来。接着吃了一点饭。之后黄又率刘镇湘、谭岳、韦德、黄觉、杨廷宴和我等人往北跑到该军第一五六师张越秀团据守之小黄庄。
到达后,张越秀报告:“昨晚共军曾派人来劝降。”我向黄伯韬请示办法,黄说:“今晚决定同他们接头。”黄企图以欺骗手段赢得一点时间准备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