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四大战役之淮海战役实录(解放战争战略决战实录丛书)
15196000000033

第33章 围歼杜聿明集团(4)

“当此千钧一发之际,本军特提出如下忠告:希望你们立即命令部下,停止抵抗,切实保护武器弹药资财,实行有组织的缴械投降。只要能如此做,我军当可保证汝等及全体官兵的生命安全。”

“国民党反动派大势已去,贵军覆没命运亦已铸定,汝等又何必为蒋介石一人效忠,与人民为敌到底。语云,‘识时务者为俊杰’。望三思之。时机危迫,希早作抉择”(摘自淮海战役纪念馆资料)。

华野全军转入战场休整后的第二天,即17日,毛浮东亲自为中原和华东两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写了一篇《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广播稿。

毛泽东在广播稿中给杜聿明等指出:“你们现在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你们当副总司令的,当兵团司令的,当军长、师长、团长的,应当体恤你们的部下和家属的心情,爱惜他们的生命,早一点替他们找一条生路,别再叫他们作无谓的牺牲了。”生路是有的,那就是:“你们应当学习长春郑洞国将军的榜样,学习这次孙良诚军长、赵壁光师长、黄子华师长的榜样,立即下令全军放下武器,停止抵抗,本军可以保证你们高级将领和全体官兵的生命安全。只有这样,才是你们的唯一生路。你们想一想吧!如果你们觉得这样好,就这样办。”广播稿正告杜聿明等说:“如果你们还想打一下,那就再打一下,总归你们是要被解决的。”

1949年元旦,即在华野实施总攻的前夕,华野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再次忠告杜聿明等“立即命令部下停止抵抗,切实保护武器弹药资财,实行有组织的缴械投降。只要能如此做,我军当可保证汝等及全体官兵的私人生命财产安全。”(摘自淮海战役纪念馆资料)

这些劝降书、劝降信,华野前线采用各种方式散发到敌军阵地,并及时广播出去,让敌军广大官兵都能见到、听到。对杜聿明、邱清泉、李弥这些国民党高级将领,我军直接派人送去。

杜聿明后来说,看了陈毅元帅的信,“中间有些话,我当时认为是威胁,思想上有抵触,但是有些话“倒对我有些启发,我想如能保全两兵团部队的话,也可以同意”。杜聿明是忠心于蒋介石的,所以他又说:“在蒋未下野以前,我绝不愿反蒋投共”。

与上述写劝降书、劝降信同时,华野前委还发出通知,号召全军大力开展一个群众性的火线劝降、瓦解敌军的政治攻势。华野政治部拟写了各种喊话宣传材料,供各部队对敌喊话或散发传单使用。

战场休整期间,我军虽然停止了对敌军的军事攻击,但一个强大的政治攻心战却显示着它特有的威力。广大指战员在开展政治攻心活动中,创造了许多宣传形式和攻心战术。

喊话。这是当时普遍运用的一种宣传形式,办法是用话筒或广播将劝降书、劝降信等直接向包围圈内的敌军官兵播送。有的在阵地上设广播台,向敌军讲解我胜利形势、俘虏政策、交代投诚办法,指出敌军必然要覆灭的命运,只有投降才能保全生命,才有出路。有的采用了“吹箫散楚”的办法,组织火线音乐队,在风雪怒吼的黑夜里,向敌人演奏“白毛女”等歌曲,以瓦解敌军的斗志。每次演奏时,敌军阵地都鸦雀无声,随后就有一些军官和士兵跑过来。

喊话是瓦解敌人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因为喊话轻而易举,容易成为部队的群众性活动;通过喊话,能够直接将我军的政策、主张,向当面敌人宣传;敌人也难于阻挠,容易接受;用投诚人员向敌军喊话,更适合情况,收效更大。

劝降。有组织地派遣敌投降人员或战俘,携带我部队首长或高级战俘的劝降信件,进入敌军阵地,送给敌军主宫,劝他投降缴械。

释俘。在战俘与投诚人员中选择在敌军中有关系、有活动能力的人员,给以劝降任务,在战役发动前或火线上释放,进入敌军阵地,进行宣传瓦解工作。

宣传弹。用六○炮将各种宣传品、传单以及“招待证”、“通行证”等射向敌军阵地,“招待证”上写着“持此证来降者,一律宽大”。有的用弓箭、弹弓将宣传品射向敌军阵地。

宣传牌。我军在阵地前沿,竖立了许多巨幅标语牌、宣传牌和各色旗子,上面写着醒目大字,如:“欢迎国民党官兵自动投诚”、“放下武器一律优待”、“死守突围都是死路”、“过来是生路”等,所起作用很大。

送礼物。即将各种食品、香烟夹带宣传品,在夜间放置到敌军前沿,上面写着“救命袋”、“救命符”、“新年礼品”等,天明后让敌军去取,在敌军粮食极度恐慌的情况下,这种送饭送食的办法效果很好。

为更好地开展这一运动,不少纵队、师、团都成立了政攻指挥所和投诚人员招待所,具体负责组织领导这一活动。投诚人员招待所,则负责收容敌军的投诚人员,及时照顾其生活,组织敌情研究,了解宣传对象,组织派出打入工作,争取训练投诚士兵,处理释放遣散工作等,各连队也成立了连队政攻小组。

为鼓励更多的敌军来降,华野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公布了《华东人民解放军对自动携械来归者奖励标准》,讲明对自动携械来降者的安排和处理,规定了所携各种枪械的具体奖励金额。

虽然敌军首脑机关,采取欺骗、恐吓、镇压等各种手段,阻止其部下向我投诚,但由于我军以上工作的广泛开展,每天都有几十甚至几百敌军,冲破敌人封锁,成班、成排前来投诚。有的在黑夜里偷偷跑过来,有的在白天公开过来。

从12月16日到翌年1月5日的20天中,敌军相继来投诚者,就有14万余人,约等于敌军两个师的兵力,平均每天有700人向我军投诚。其中不少人,在最后总攻杜聿明集团的战斗中,英勇作战,立了战功。这不但在数量上削弱了敌军,更重要的是瓦解了敌军的士气,动摇了他们的军心,为我军尔后全歼当面之敌创造了条件。

对此,杜聿明也承认:解放军在停止攻击20天里,进行了“政治攻势,广播、喊话、送信、架电话、送饭吃等等,也起了瓦解蒋军士气的作用。经常有整排整连的官兵投降解放军,弄得蒋军内部上下狐疑,惶恐不安”。

杜聿明集团于12月5日被我军包围。6日早晨,粟裕制定了围歼杜聿明集团的部署,并电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和中央军委。电报说:

(一)杜聿明、邱清泉、李弥、孙元良诸部由徐逃窜,遭我追击截击后,现收缩于永城、肖县边的锦州桥、孙楼以西,孟集以东,青龙集以北,王白楼以南,纵横约20里。两日来,我俘敌约2万人。因我由追击、截击部署调整为围攻部署,5日晚我依现态势调整,重点以不让敌向南、向东南突围,西面控制薛家湖、永城两点,无论如何不能在两点之间放松,我仅以小部队与之对峙。具体部署:

1一、四、九、广纵及冀鲁豫独立旅由东北、北及西北攻击,求得首先歼灭孙元良、李弥兵团,尔后会攻邱清泉兵团。归谭震林、王建安指挥。

2以三、十纵及十二纵于东南及正南于大回村、香山庙之线,以大部攻击,一部防御,以防敌人南窜。鲁纵于濉溪口西北、黄里以西地区为预备队。

3二、八纵于大回村以东及大回村西北向北、向东北攻击。十一纵于永城及其以西地区机动,如敌西逃,拟待其进至永城北实行截击或参加总攻。统归韦国清、吉洛指挥。

4为便于应付新的情况,已电令吴化文部于16日赶到宿县地区集结,必要时张克侠、何基沣亦拟令其南来参战。

(二)依目前情况,杜聿明向南突破可能不大,我调整部署后,本晚即实行攻击,各个歼灭当前之敌。使我耽心者,唯六纵正面太宽,有刘汝明、李延年突破该纵防线之虞,势将影响钧部对黄维之作战,因此,除中野二纵加强六纵外,建议张国华所率之5个团大部或全部南下,加入对刘李之阻击作战,如同意,请钧部直接令调。

(三)为防止邱、李、孙向西南逃窜,我追击不及,建议邓子恢、李达处所集中之部队能抽出5至10个团至商水、项城线待机,以防杜聿明、邱清泉向周口逃窜,以便主力赶到聚歼之。(《粟裕军事文集》第434-435页)。

谭震林

华野各纵遵照粟裕的部署,分别展开攻击和阻击。

谭震林、王建安集团的攻击情况:

一纵5日攻占李楼、王白楼,6日攻占诸庙、杨庄、马楼,7日攻占高集、蒋庄、阎庄之线阵地;四纵5日攻占张庄砦、崔阵口、锦州桥、马桥,6日攻占赵庄、前平庄、周集、任庄,9日攻占吴庄、陶庄之线阵地;九纵5日攻占豆楼,6日攻占黄庄、孙庄,占领孟集,7日攻占孟小楼、刘河,8日主力撤薛家湖以东地区休整,留二十六师于孟集以西协同冀鲁豫独立旅(右翼)、广纵(左翼)继续攻击;广纵6日攻占王柳园,7日移芒砀山西南李里楼地区休息,8日进到孟集地区接替九纵二十五师防务;冀鲁豫独立旅6日西移张窝地区,接替九纵二十七师防务,正遇孙元良兵团向西突围,在李路口歼俘敌军数千人,8日攻击望庄未奏效。

韦国清、吉洛集团的攻击情况:

二纵5日接替十纵二十八师阵地,担任魏老窑、王庄线之防务,构筑坚固工事,阻敌南窜,后数日均与穆楼、李明庄、魏老窝之敌七十四军九十六师对峙中;八纵5日攻占王花园、史河、崔庄,7日在黄瓦房歼灭孙元良突围部队,8日凌晨3时突破刘集,未能迅速扩张,敌上午3路来援,刘集被敌夺去,十一纵5日由丹城集进至永城东北地区,为第二线阻击部队。

宋时轮、刘培善集团的攻击情况:

三纵八师5日攻高窑未奏效,后数日与敌对峙中也未有大进展;十纵4日攻占魏老窑、魏小窑、左砦、刘楼、张小楼、王花园、秦小楼后,5日将大回村、固上线之防务交二纵,东移青龙集以南以东地区接替鲁纵阵地,布置阻击阵地,坚决阻敌向五户集、苗桥方向突窜,6日敌向鲁楼阵地猛攻5次,8日敌又向鲁楼攻击3次,均被十纵击退;鲁纵6日攻占高窑、王楼、王药店后,7日南移铁佛寺、大小刘庄地区,作为第2线阻击部队。十二纵6日东移瓦子口地区为预备队,准备参加攻击;渤纵主力集结于徐州西南地区,其十一师于6日开始沿津浦线南下,参加蚌埠方面阻击李延年、刘汝明兵团的战斗。

至10日早晨,华野我军不仅成功地不断缩小包围圈,将敌压缩在以陈官庄为中心的南北10余里、东西20里的狭小地区,而且还歼敌1个兵团(孙元良兵团)、两个军部(四十一军、四十七军)、5个师部,共计约27个团,8万人左右,杜聿明集团尚存两个兵团部,约45个团,16万人左右。

王建安

12月10日,杜聿明调整攻击部署。同日,粟裕总结前一段进攻的经验,考虑到歼灭杜聿明集团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问题,于是主动提出建议,再抽调华野部队增援中野,首先歼灭黄维兵团。参谋长陈士榘率三纵、鲁纵驰援中野,粟裕即调整部署,对杜聿明集团采取攻势钳制。具体部署是:“以谭王指挥一、四、九纵、渤七师由北向南积极攻击;以宋刘指挥十、十二纵及冀独旅,以韦吉指挥二、八、十一、广纵及本部警卫团,采取正面阻击和东西两侧之夹击,坚决阻敌南窜。”

各纵遵照粟裕的部署,攻击部队采取积极攻势,不给敌军喘息机会;阻击部队在坚决阻击的同时,也采取局部攻势。

谭震林、王建安集团的进展情况:

一纵十三日占领夏楼、李石林,15日占领吴墩、朱墩,曾一度突入夏砦敌外围工事,但未能站稳脚,于16日凌晨3时撤出;四纵11日攻魏楼,占孙阁(拂晓放弃),12日攻占陶楼、吴庄、杨李庄,13日攻占孙阁、于庄及李石林,14日十师、十二师南移蒋楼、森楼、香山庙、张楼、潘楼地区,十一师待渤纵接替后南移;九纵12日占苗庄、继攻望庄,14日肃清郭营外围工事之敌;渤纵七师11日进至瓦子口、三里庄地区,12日进至瓦子口、祖老楼地区,14日接替四纵十一师防务。

韦国清、吉洛集团的进展情况:

宋时轮

二纵10日范庄阵地被敌占领,12日魏窑敌出犯,被击退,晚上二纵组织攻王庄、郭窑、魏小窑均未奏效,13日白天,敌向我军阵地郭楼猛攻5次,均被击退;黄昏时十纵李楼阵地被敌攻占,郭楼三面受敌,但二纵六师坚决阻击,终将敌击退;晚上二纵四师将大回村、张大楼、张石桥阵地移交八纵二十三师后,进至苗桥西机动。八纵10日王花园阵地被敌攻占,12日击退刘集出犯之敌后收复王花园,15日攻占刘楼。十一纵10日移五户、张集以南大梁家地区,13日进至苗桥地区构筑防御工事,15日反击耿庄以西野外工事之敌。广纵12日进至菊集西北王庄地区,14日进至苗桥以西之魏楼地区。野直警卫团10日进至永城构筑工事布防。

宋时轮、刘培善集团的进展情况:

十纵10日击退敌向窦凹之进攻,11日又击退犯窦凹敌两次猛攻;12日,敌向窦凹阵地猛攻8次后占领窦凹,13日,敌占领我鲁楼阵地后又向李楼阵地进犯,经14个小时的激战后,于14日凌晨又占领我李楼阵地,继则占领我徐小凹阵地;我十纵确守张庄、耿庄、后刘园之线阵地。十二纵14日攻入陈阁、王林庄、吴楼;冀鲁豫独立旅14日接替十纵刘小庙、后刘园之线阵地。15日,敌占领后刘园后,继续进犯刘小庙、张庄、耿庄、孔楼阵地,均被我军击退。

对杜聿明集团的总攻

粟裕12月31日向毛泽东建议:“华野应乘敌人还未能得到充足粮弹补给,且疲惫动摇恐慌之际,发起总攻,首先解决李弥兵团,并乘势扩张战果,攻歼邱兵团,以获淮海战役全胜,并上报了总攻的决心部署。”

1949年1月2日,毛泽东复电粟裕等:“同意你们12月31日23时电所提关于围歼杜聿明集团取决先歼包围圈东部之第十三兵团,再歼西部第二兵团的作战方针,望即照此实施。”

1月2日24时,粟裕下达了总攻杜聿明集团的命令。

命令指出:为贯彻战役决心,乘敌人还未能得到充足粮食、弹药补给,且疲惫动摇恐慌之际,争取迅速解决该敌,全歼杜邱李匪部,以获淮海战役全胜,决首先分割攻歼十三兵团残部,压缩对敌之包围圈,而后乘胜扩张战果,攻歼邱兵团残部。兹将第一步作战部署、各部任务区分于下:

一、以三纵、十纵、四纵、渤纵、一纵担任分割攻歼十三兵团残部之任务,其动作任务区分:

三纵首先攻歼窦凹之敌,而后继续攻歼陆菜园、刘庄、陈楼、王刘庄之敌,得手后并继续向罗庄、竹安楼扩张战果,向北与一纵打通联系,以割裂邱、李兵团联系,坚决阻止邱兵团之东援,保障十纵、四纵作战安全。

十纵首先攻歼后刘园、李庄、赵园之敌,而后主力继续攻歼小新庄、小丁庄、张庄、朱庄、孙庄、崔庄之敌,得手后,应以一部监视青龙集之敌,先以主力向西攻击,协同三纵作战;或以四纵加入,协同该纵攻歼青龙集之敌,视战况发展再定。

四纵首先攻歼鲁老家、藏凹、吴楼之敌,而后继续向耿庄、邱庄、夏凹、胡庄、贾庄之敌攻击,协同渤纵、一纵攻歼八军及五十九军残部。

渤纵除以一部包围监视陈阁之敌外,首先攻歼万庄之敌,而后继续向王庄、孔楼、马庄、陈庄、周庄之敌攻击,协同一纵、四纵攻歼八军、五十九军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