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四大战役之淮海战役实录(解放战争战略决战实录丛书)
15196000000036

第36章 围歼杜聿明集团(7)

26日晨,仍以原来态势继续发起进攻,由于前日部队伤亡惨重,战斗能力大为减弱。邱清泉还一再用电话催促:“要不顾一切牺牲,要拚命攻!这是最后一着。”尽管我亲自到第一线指挥督阵,经过一天的苦战,才前进了1公里。

28日,第二兵团第一线各军仍停止于四堡、石官庄、褚兰、张集地区,再也无力前进了。此时,从“剿总”通报得知蚌埠方面李延年兵团受到解放军第三野第二、六两个纵队阻击,前进受挫,已向淮河南岸撤退,黄维兵团进攻顿挫,也已向后撤退,被围于双堆集附近。至此,国民党军企图南北夹击、在宿县会师的目的,又成为泡影了。

11月28日,杜聿明由南京接受蒋介石的指示后,飞回徐州,指挥徐州各兵团撤退。

29日午后4时,邱清泉在徐州机场附近召集第二兵团4个军长当面赋予撤退任务,指出:“杜老总已接受了老头子新指示,决心放徐州,所有各兵团都向徐州西南转移,绕过津浦正面敌人的主力,向永城以南实行机动,以便与黄维兵团会师,这样我们的力量就更大了。”

邱接着把军用地图打开,用红蓝铅笔在图上接着说:“现在我把全盘撤退部署给你们说说,要严守机密,不再下达笔记命令。”(一)第十三兵团担任掩护全军撤退。该兵团有一部在柳八集,荆山铺地区占领后卫阵地,掩护本兵团撤离阵地,它的1个师准备在黄昏后到达肖县,占领该地要点,掩护第二、十六两兵团主力通过瓦子口、岱山以后,向永城以南转进。(二)本兵团第五军派1个师在徐州东南水口、张集附近掩护主力撤退,尔后在兵团后尾沿兵团前进道向永城方向转移。(三)第七十四、七十、十二军各自派出掩护部队,占领后卫阵地。各军主力均在29日午夜11时整开始转移,经徐肖、徐永公路向永城以南转进。”

邱清泉将友军和本兵团的撤退目的和部署交代以后,军长们纷纷提出伤员和多余军用物资如何处理,他干脆说:“这些问题我没有办法处理,你们自行决定吧!”

2日晚,第七十四军先后到达杨双楼、鲁楼地区。到深夜12时左右,前哨发生战斗。据侦察部队汇报:永城方向发现解放军纵队向北挺进,3日晨,准备继续向永城前进已经不可能,但尚未被解放军完全合围,还有一定空隙。我正准备变更战斗队形、交互掩护前进时,忽接邱清泉电话:“第五军第四十五师在瓦子口以西襄山庙附近被共军第三纵队包围。”

邱问我能不能派出1个师去驰援,我说:“第七十四军正面已经打上了,撤下来需要一些时间。”他说:“等不及了,我派第七十二军去。”他最后又补充说:“第四十五师未接出去前,第七十四军暂缓前进。”

邱清泉这一决定,主要是怕把他的基本部队第五军消灭。当第四十五师被包围后,邱要杜下令全部停下来。因此,外围的解放军获得从容的时间,构成了严密的包围圈。等到4日我军想继续前进,已经不可能了。至此,徐州撤退企图与黄维兵团会师的路已行不通了(杜聿明说,3日正准备继续向永城前进时,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向濉溪口攻击前进,遂将撤退改为向东南攻击了)。

12月4日晨,邱清泉找我到第二兵团部研究新部署,接受新任务。

4日下午,第七十四军根据新任务决定以下布署:

(一)以第五十一师配属山炮营,工兵1个连展开于胡庄,杨楼以南地区,向铁佛寺东侧突击,右与第五十八师,左与第七十军密切协同;

(二)以第五十八师配属野炮营和工兵1个连,展开于刘集、鲁楼地区,向铁佛寺西侧进行主要突击,右与第十二军,左与第五十一师密切协同;

(三)搜索营配属工兵1个连为预备队,在杨楼以北地区集结,准备机动;

(四)军炮兵队(野、榴各1营)配属在杨楼附近地区,以主火力支援第五十八师,一部支援第五十一师;

(五)军指挥所在杨双楼(据查,当时杜聿明是决心向东南方向攻击前进,而本文的部署和攻击方向是向南的,本文记述展开地区各个村庄,12月3日尚未到达)。

当日部队调整完毕。入夜后,依规定信号发起进攻。

由于当面解放军到达不久,尚未构成坚固阵地,炮兵火力不大强,第七十四军颇有进展,以第五十一师正面进展最快,开始突破5个村庄,打开了一个缺口。该师师长王梦庚向我报告战况,似乎有把握继续推进。他说:“请你预做推进准备,我师进到铁佛寺以后,准备向东南快速推进,不能再等待了。”

我听他这么说,当然十分高兴,便对他说:“请你放心,我完全同意你的处置。现在我以全部炮兵大力支援你,必要时预备队归你使用扩大突破口。”

又经过两个小时的战斗,占领了几个小村庄。由于该师右邻第五十八师及左邻第七十军进展较缓,翼侧已经暴露,战至深夜2时许,解放军第九纵队一部由接合部突入到第五十一师的侧背,将该师第一五一团的一个营打残破,副团长和营长均阵亡。进攻受到顿挫,双方均呈胶着状态。

5日,天转阴雨,国民党军飞机停止活动。解放军已经明了国民党军力图脱逃的企图,实行由东南、东北、正北、西北4个方向进攻。当日第二兵团第七十、七十四军的进攻,进展甚小,充其量也不过四五公里。

6日,天气转晴。战斗机掩护进攻。第七十四军仍按原态势继续进攻,但进展很小。

7日下午,我将部署略加调整:(一)将配属的坦克大部交给第五十八师使用,一部控制做预备队;(二)榴弹炮第五团以及军炮兵,统由军副参谋长统一指挥,支援第五十八师;(三)第五十八师在坦克、炮兵掩护下,先从刘集打开一个缺口,再将军预备队投入扩大战果;(四)开始行动时,第五十一师配合牵制当面敌人。

8日晨,我令参谋长江崇林在指挥所负责,我率参谋二人到刘集第五十八师指挥所督战。激战4小时后,由于坦克与步兵协同太差,相互指责,毫无协调,纷纷向我告状。步兵指挥官说,坦克未冲进敌阵地,就迷失方向,把自己的人当做敌人打。坦克指挥官说,坦克冲进敌军阵地,看不见步兵跟上来,让他们暴露挨打。矛盾解决不了,坦克部队仗恃太子(蒋纬国)势力竟把部队开走了。第五十八师战至下午2时,仅占领刘集西南小刘集一个村庄,但部队伤亡很重。此时,解放军第十一纵队一部,向第五十八师反冲击,又将小刘集夺回去,双方激烈争夺时,国民党空军飞机4架而来临空助战,始将刘集阵地稳定下来。

经过4天的战斗,第七十四军伤亡惨重,实力已经消耗一半以上,企图“与黄维会合”毫无希望。

9日,解放军已获得5天时间的准备,构筑了完整的防御工事。从这一天起,第二兵团全线受到猛烈的攻击,特别是各军接合部曾数次被突破。第七十四军使用了自己全部的预备兵力,才勉强维持住阵地。

10日到17日,第七十四军方面虽无激烈战斗,但从各处传来的消息表明,外围据点频频告失,包围圈逐渐缩小,第十三兵团阵地岌岌可危。增援既不可能,会师又成画饼。此时已迫近严寒,在饥寒交困的情况下,官兵意志消沉已达极点。

18日,我得知杜聿明派参谋长舒适存飞往南京向蒋介石请示机宜。舒返回陈官庄后,对我说:“蒋介石指示,调援军来已是没有办法了,准备用飞机补充3天粮弹,要杜聿明指挥两个兵团,在空军施放毒气掩护下突围。”我听他这么说,感到大失所望,但又把命运寄托在空军掩护上,只不过是绝望的挣扎而已。

接下突围命令后,回到指挥所,我当即召集有关部队长商讨以后办法。我对他们说:“孙元良、黄维兵团都垮了,南进会师已绝望,固守在这里也非长远之计,现在唯一的一线希望,就是准备使用大量空军掩护我们突围。”

我列举突围成功的战例给他们打气说:“只要有充分准备,确实掌握部队,事在人为,还是有希望的。”经大家研究,决定向西和西南方向突围,集合地点是阜阳和周家口,要大家回去做好准备,听候命令实施。

19至29日,连下大雪,战地积雪很深,人车都难行动,加之云层低,飞机活动受到限制。美国协助蒋介石使用陈纳德的运输机(一说陈纳德的运输机未参加)在空中盲目投掷粮弹,结果大部分随风落到解放军的阵地内。包围圈内粮弹恐慌仍无法解决,饿死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此时解放军在周围火线上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政治攻势,通过喊话、广播、送信等活动进行劝降,他们还将国民党错投的粮食,甚至把自己的粮食送到国民党军阵地,这使国民党军士兵深受感动。有的国民党士兵说:“只要有吃的,咱们就跟他走。”此时军心更加瓦解。

有一天晚上,正下着大雪,第五十八师师长王奎昌在电话中对我说:“在刘集阵地前方,哨兵发现一头大肥猪,而且是宰好的。战士们好久未曾吃到猪肉,于是急忙抬回,发现猪肚内装满了宣传品,其中有致杜聿明、邱清泉、李弥和各军、师、团长的信。”这些信传开以后,一时各个阵地上的国民党军战士和下级军官,只要离开了指挥官的掌握,就纷纷携械投到解放军那里去了。兵法云:“攻心为上,攻城次之”,在这里完全证实了。

1949年1月9日,天已转晴,9时许,国民党空军飞机数架临空盘旋约10分钟,撒下一些烟雾。据联络台说,这就是飞机按计划施放的毒气,由于事先地面部队没有得到通知,因此,所有地面部队既无准备也无行动。由此可以证实,国民党空军所谓动员100架次飞机掩护地面部队的突围,完全是一套骗术。

9日晚,已休整20余天的解放军对包围圈内的国民党军发起了全面的声势浩大的攻势,压缩包围圈,动摇了国民党军内部的指挥系统。到晚11时,第十三兵团全线崩溃,青龙集、朱楼都被解放军占领。此时,第十三兵团已无立足之地,残部纷纷溃散于第二兵团阵地附近。

第七十四军指挥所门口已发现乱枪声。我要江崇林向第七十二军联络,由于电话线已经割断,所以派作战科长去联系。据说:第七十二军副军长谭心正和解放军通电话,讲缴枪条件,不让别人进去。我知道有异,叫特务营加强戒备,并将道路封锁。

12时许,我突然接到邱清泉电话,他说:“李弥兵团又垮了,共军已突到投掷场附近。请你注意,我以后不能统一指挥了,请你自行决定。”这是我和邱清泉最后的一次通电话。

我接此消息,知道情况已经十分危急,随即召集王梦庚、王奎昌和直属团营长以及各处负责人,研究如何突围,但此时阵地前后都发现枪声和手榴弹声,要想突围已经不可能了。因此仅向各级指挥员扼要规定:

(一)第五十八师仍守住原阵地到天明,掩护第五十一师从刘集向西突围;

(二)突围成功后,按以前规定的路线、方向前进,到阜阳集中;

(三)突围时间:10日凌晨2时开始;

(四)突围前,炮兵部队应以主火力向刘集以西地区进行压制,掩护第五十一师行动,然后随第五十一师行动,并归其指挥;

(五)第五十八师在第五十一师后交互前进,军炮兵受其掩护;

(六)一切文件应予销毁,笨重行李器材一律不带。

我下达突围指示后,令参谋长江崇林随第五十八师前进,我随同第五十一师先头行动。10日凌晨3时,我和王梦庚通过刘集时,部队和解放军发生了激烈战斗。半小时左右,虽然突破了从刘集到杨双楼解放军的阵地,但被解放军从杨双楼西侧进行阻击,王梦庚率特务连反扑,在解放军猛烈火力射击下,王梦庚中弹身亡。师长一死,部队失去掌握,该师第一线部队发生混乱,再无法前进。第五十八师在刘集阵地顽抗,挣扎到10日晚,战斗结束。至此,国民党第七十四军第二次被解放军歼灭了。

淮海战役的军事行动全部结束了,但在俘虏群里没有找到敌人的总指挥杜聿明,他究竟到哪去了?

经过查问,才知道,当杜聿明从陈庄掩蔽部向北逃的时候,因为跟不上邱清泉的特务营,乃留下来自己想办法逃走。他想:跟大队逃跑,不如人少夜间好钻空子,只要能钻出包围圈就好办了。

于是,他带着副官、卫士13人,先向西走出村庄,再转向东北,沿途见枪声渐停,四面沉寂,便钻入壕沟里隐蔽起来。这时,副官尹东生给杜聿明剃去了小胡子,换上普通士兵的服装,并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等解放军大队过去后,他们继续向东北走了20多里,到了黎明时分,正在两个村庄之间行进,被一个老乡发现了,那老乡把见到的情形向驻在华东野战军十一师卫生处报告,该处就派了两个通信员去察看,在答问之中,那两个通信员觉得他们有问题,立即拿出武器来,把他们俘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