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四大战役之淮海战役实录(解放战争战略决战实录丛书)
15196000000038

第38章 支援前线(1)

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中歼敌人数最多的一次战略决战。这次战役,人民群众支援前线规模之巨大,任务之浩繁,动用人力物力财力之众多,是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所罕见的。

2胶东区淮海战役支前工作未设专门机构,由区党委、行署直接领导。

饶粟谭并告刘陈(指刘伯承、陈毅),华东局:

……这一战役比济南战役规模要大,比睢杞战役(亦称豫东战役,是华东野战军在中原野战军的配合下,于1948年6月17日至7月6日在河南省东部的开封、杞县和睢县地区进行的一次大兵团作战,共歼敌9万余人,俘敌兵团司令官区寿年)的规模也可能要大。因此,你们必须有相当时间使攻济兵团获得休整补充,并对全军作战所需包括全部后勤工作在内有充分之准备,方能开始行动。战役时间包括打黄兵团,打东海(即今江苏省的海州),打两淮在内,须有一个月至一个半月,战后休整1个月,故你们须准备两个月至两个半月的粮秣用品……

军委佳亥

(据中央档案馆所存手稿)

(这是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的电报)(1948年11月9日)

粟张,并告华东、陈邓(指陈毅、邓小平)、中原局:

齐辰电(指粟裕、张震1948年11月8日给中央军委,陈毅、邓小平的电报)悉。

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应用全力保证我军的供给。

军委佳亥

(据中央档案馆所存手稿)

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吃饭人数将达80万人

需统筹解决致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电

(这是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的电报)(1948年11月16日)

济南黄河口岸的大批粮食即将运往淮海前线

刘陈邓,并粟陈张、告谭王,韦吉(指粟裕、陈士榘、张震、谭震林、王建安,韦国清、吉洛),华东局、中原局、豫皖苏分局、苏北工委、华北局:

中原、华东两军,必须准备在现地区作战3个月至5个月(包括休整时间在内),吃饭的人数连同俘虏在内,将达80万人左右,必须由你们会同华东局、苏北工委、中原局、豫皖苏分局、冀鲁豫区党委统筹解决……

中央军委16日18时

(据中央档案馆所存手稿)

中共中央军委关于速调粮食供应

前线致中原局、华北局、华东局电

(这是周恩来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的电报)(1948年11月22日)

中原局、华北局、华东局并告刘陈邓粟陈张(指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陈士榘、张震):

(一)淮海战役正在胜利开展中。我应作最大估计,准备在徐蚌地区作战3个月到5个月,歼灭蒋介石江北机动兵力40个至50个师,以利尔后突破长江防线,向江南进军,彻底摧毁蒋介石的中心统治。现据华东局皓电报告:在这6个月中,前线参战部队和民工近百万人,每月需粮约1亿斤。从11月份起,华东、华中已筹粮25亿万斤,但用到前线上的,因距离远,只有2亿斤。今后仍将继续筹粮南运。唯距离6个月需要,相差甚大,需要中原、华北分担这一大量粮食的供应等语。据此,现决定中原局应速令豫皖苏分局立即动手筹集和保证中原野战部队及华野转入豫皖苏地区作战部队的粮食,并应从豫西运粮食去。华北局应速令冀鲁豫区调集1亿斤至15亿万斤粮食,供给华野部队需要。两局对此如何布置,统望电告我们及华东局。关于弹药接济,除华东负责补充华野外,华北应分担中原及华野一部分的补充,详数另电告。

(二)东北野战军即将入关,其人数亦近百万,除粮食由冀东、热河及东北筹集主要部分外,华北及华东的渤海,应准备相当一部分的粮食供应。具体数字,待东北后勤计划到后再告。

军委戌养

(据中央档案馆所存手稿)

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兵员补充

工作致华东局电(这是周恩来为中央军委起草的电报)

(1948年11月23日)

华东局并告粟、陈、唐、张(指粟裕、陈士榘、唐亮、张震):

戌马电悉。完全同意你们所定的关于淮海战役的兵员补充计划。在你们动员地方基干团、县区武装及新兵工作当中,望注意进行公开的政治动员,加强地方上优待抗属烈属和动员逃兵归队及部队中巩固工作。并由军区政治部发一政治动员的训令,责成三级军区政治部抓紧这一工作,亲自布置、督促和检查,以保证11万人的补充计划的完全实现。

军委戌梗

(据中央档案馆所存手稿)

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做好后勤保障

工作致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电

(这是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电报)(1948年11月23日)

刘陈邓、粟陈张、谭王、韦吉(指粟裕、陈士榘、张震、谭震林、王建安,韦国清、吉洛)并转各纵委,并告华东局、中原局、豫皖苏分局、华中工委:

中原人民支援我军的架子车队,把弹药送往前线

必须准备给予全战役以3个月至5个月时间,必须准备以几个作战阶段(你们已完成了第一个作战阶段),去取得全战役的胜利;必须准备全军部队及民伕130万人左右3个月至5个月的粮食、草料、弹药,10万至20万伤员的医治;必须争取全军各部队在全战役所需时间中,有1/2以上时间的休息整补,务使士气旺盛,精力饱满,对于兵员,必须实行随战随补、随补随战的方针;对于人民,必须实行耕战互助的方针……

军委戌梗

(据中央档案馆所存毛泽东修改件刊印)

中共中央军委关于

弹药供应致华东局、华北局等电

(这是周恩来为中央军委起草的电报)(1948年12月5日)

华东局、华北局,刘邓陈(指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陈张(指粟裕、陈士榘、张震)并告邓李(指邓子恢、李达):

据粟陈张江申电告,邱李孙(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3个兵团)三敌(22个师)现为我分别围攻于肖县以西大回村、薛家湖以东地区,此一战斗规模甚大,为保持炽盛火力与连续作战,要求华东军区急运八二迫炮弹30万发,山炮弹5万发,炸药30万斤及七九步弹两个基数(为弹药计量单位)到徐州以东大湖车站附近,我们派仓库接收等语。查华东局、军区在此次大会战的支前后勤工作中,确已尽最大力量,而一部分弹药犹未能及时送到(照粟陈张电所说)者,确因此战规模超过预计,战斗的连续又如此紧迫,兵站线又愈伸愈长,故如此大量的弹药,不可能咄嗟立办,必须前后方密切配合,解决此种困难。前方应根据需要,按类按数,分别先后,早日通知后方,尤重在野战后勤部应随时保持其前线与后方兵站线的密切联络,遇有任何移动必须随时电告后方。后方应集中一切汽车以最快速度,最合理组织,派最得力干部清查沿途兵站,亦按类按数分别先后,押送前线。能如此,弹药运输的次序和时间才可能较为节省,对前方,亦能较应急需。现为保证淮海战役在最大规模中获得最彻底胜利,并按刘陈邓及粟陈张最后一次提出的数目,特将已决定的及此次增加的弹药数目通知如下:

一、七九、六五两类步机枪弹,除在华东兵站线上;尚有七九、六五(步)机枪子弹216万发属华野外,华东已发中野。

280万发,华北已发中野100万发,兹再规定由华东加发华野步机枪弹320万发。

二、手榴弹,已由华北发中野15万发。

三、八二迫击炮弹,已由华北发中野先后共5万发,华野除在兵站线上尚存有第九至第十二4个基数10万发外,兹再规定华东、华北各加送华野5万发,共10万发。

四、七五山野炮弹,已由华北发中野山炮弹先后共7000发,华东发中野野炮弹2000发,华野除在兵站线上尚存第九至第十二4个基数约16万发外,兹再规定华东加发华野四一、九四两种炮弹34万发,华北加发中野山炮弹3000发。

五、炸药,已由华北发中野5万斤,华野除在兵站线上尚存第九至第十二4个基数约30万斤外,兹再规定华东加发华野5万斤,华北加发中野5万斤。

六、此外,华北已另发五○弹3万发,12公分重迫炮弹1200发,15公分重迫击炮弹200发。

七、以上各项,均系就华东、华北现存弹药以最大数目发给前方,有几项本年内后方已完全无存,望前方顾及此情况,严守射击纪律,切戒浪费,尤须注意指导运输,掌握分配。在分配上,中野、华野如因缓急不同,得不受此规定约束,由刘陈邓(指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加以统一调剂。运输路线,除第6项系经德州经华东转前线外,华北弹药分送朱集、白坡,华东弹药应照新地址统送大湖车站。弹药前送的次序和路线,分由华野、中野按上述规定及需要电告华东、华北及我们。已在兵站线上者,由华东军区负责检查前运并将结果电告。

军委亥微

(摘自中央档案馆所存手稿)

华东野战军关于支前工作的几个计划与通知

华支前办对华野秋季第二战役支前工作计划

(1948年10月13日)

我华野大军自获解放济南全歼守敌的空前胜利后,已使我山东解放区内敌之最后强固据点肃清,全体人民为之兴奋鼓舞,现我大军即将进行新的更伟大的向敌出击战役,其规模之大,连续作战之久,均属空前。而战区之地形群众条件,较前均差。因此,新的战役支前工作任务极为艰巨,我各级党政支前机关,必须以高度对战争负责的精神,紧张动员起来,克服一切困难,完成此次摆在我们面前的光荣的支前任务。兹根据我军的作战要求,初步拟定支前工作计划如下,我全体同志必须坚决执行确实做到,保证作战的需要,争取更伟大的胜利,以后情况任务如有变化,当再作补充的具体布置。

计划共分:

一、粮食方面

二、人力方面

三、供应方面

四、交通方面

具体计划如下:

一、粮食方面

甲、部队开进时过境粮食的布置:

数十万部队之开进,均经过二、四、五地委(指鲁中南各地委(下同))各县,同时因山区粮食缺少,部队前进时,必须每人各自带粮3天。保证前进之饱食,此为我各地党政及支前机关,对此一战役的首要任务,为此应遵照下列具体布置确实做到,万不得有所贻误。

翻身农民踊跃交纳公粮支援前线

(一)四地委各县应做到810万斤加工粮,具体分配如下:(10月18日前完成)。

1曲阜300万斤:城区65万斤(自备50万斤,吴村运去15万斤),姚村20万斤(准备35万,以15万斤运陵城),颜家村35万斤,陵城40万斤(自备25万斤),南倩40万斤,南驼罗65万斤(自备50万斤,由积沟运去15万斤),积沟20万斤(准备35万,运15万斤去南驼罗),吴村15万斤(准备30万,以15万斤运城区)。

2泗水70万斤:城区20万斤,北王沟10万斤,苗馆10万斤,卞桥20万斤,历山10万斤。

3平邑县70万斤:平邑镇20万斤,张里庄10万斤,郑城10万斤;另运送小米10万斤至城前、10万斤至白彦交白彦接收,10万斤至关阳司交费县接收。另接收蒙山运至温水20万斤。

4滋阳50万斤:陋地20万斤,薛家庙20万斤,高家庙10万斤。

5邹县140万斤,城区20万斤,大庄10万斤,香城20万斤,东郭20万斤,东滩店10万斤,匡庄10万斤,灰卜10万斤,张庄10万斤,羽山10万斤,田黄20万斤。

6凫山50万斤,大北宿10万斤,石墙10万斤,唐楼20万斤,韩庄10万斤。

7膝县70万斤:城头20万斤,桑村20万斤,龙阳店10万斤,东沙河10万斤,木石10万斤。

8白彦60万斤:城前20万斤,南径10万斤,白彦20万斤,魏庄10万斤(另接收平邑20万斤)。

(二)二地委各县应做到280万斤加工粮,具体分配如下(10月20日前完成):

1蒙山县160万斤:武台20万斤,柏林20万斤,园故10万斤,铜石20万斤,地方20万斤,上冶10万斤。另运送小米20万斤去费城,20万斤去俫庄铺,交费县接收。另运至温水20万斤交平邑县接收。

2新泰县70万斤:城区40万斤,汶南30万斤。

3蒙阴县50万斤:城区10万斤,常路10万斤,常马庄20万斤,桃墟10万斤。

(三)五地委应做到220万斤加工粮,具体分配如下(10月20日前完成):

1费县140万斤:梁邱30万斤,高桥10万斤,驼阴20万斤,辛庄30万斤,南坡10万斤,俫庄铺10万斤,费城10万斤,朱田10万斤,×庄10万斤。另接收平邑10万斤,蒙山40万斤。

2麓水县(今山东省滕县)80万斤:庄里20万斤,西集20万斤,东西佛山10万斤,莪山口30万斤。

(四)六地委临沂县应做到60万斤加工粮,计(10月20日完成):

义堂10万斤,武德10万斤,古城10万斤,朱陈20万斤,傅家庄10万斤。

(五)部队自带3天粮的地区分配:

总部(指华野领导机关)、四纵、六纵、八纵(指华野各纵(下同))自曲阜带粮3天,三纵、十纵自邹县带粮3天,一纵自滋阳带粮3天,七纵自滕县带粮3天,东兵团(即山东兵团)部、九纵、十三纵自新太带粮3天,十一纵自泗水带粮3天,快纵自楼德带粮3天。

(六)注意事项:

1各地加工粮比例:尽量做到1/3面,2/3小米,如确无面则以小米代替,如确无小米,则碾高粱米代替。加工粮一定要干净,根绝沙子,去掉糠。

2各点应准备1/4马料。粮不要存一庄,可分存数庄,便于领取。

3沿路各村应准备充足的烧柴、马草及铺草垫子,事先即调剂集中,以免沿路村庄负担过重。

4交通要道路口村头,应用木牌标明粮站驻地,粮站人员主动找过境部队联系,保证及时供应,才能避免就庄吃粮。

附:过境军粮临时供应站分布图(略):

乙、战地粮食供应布置:

根据部队作战位置,确定在沂河东岸归六地委负责,在沂河西岸归五地委负责,并分别布置如下:

(一)五地委的供应布置:

1粮食情况:有麦粮(指夏粮,即小麦、大麦等)200万斤,工商粮(指市场销售的民食用粮)300万斤,根据告秋征能征1500万斤,合有粮2000万斤。

2供应要求:以25万人计,每日需75万斤,每月需2250万斤。20万人过境,5天吃粮计,需300万斤。

以存粮除过境用粮外,尚有1700万斤,支援一月尚缺550万斤,问题极为严重。但我党政民为力争战役胜利,必须坚决克服困难,并确实解决及满足粮食之供应。

3解决办法从三方面努力:

(1)在正确执行负担政策基础上,力求完成应征的征收任务,查该区现有地亩200万亩,一般地区在扣除各种减免照顾外,每亩平均约可征到12斤,该区部分地区水灾较重,就再少算一些,每亩平均以征10斤计共可征2000万斤。另由田赋每亩征3斤,可征600万斤,除去部分减免最少能征500万斤,村财政每亩约可征3斤6两左右,也可征400余万斤,共合可征3000万斤,最低应征到2500万斤。连现有麦粮200万斤,工商粮300万斤,合共也有3000万斤,能完成此数即可支援1个月作战。因此要求地委、专署,一定要努力完成2500万斤至3000万斤的秋征任务,确实保证1个月的供应。

小车队长途跋涉送军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