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四大战役之淮海战役实录(解放战争战略决战实录丛书)
15196000000044

第44章 结局

规模巨大的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65天,全部歼灭了国民党精锐部队22个军,56个师,共555万人,缴获坦克215辆,火炮4000多门,飞机6架,汽车1700余辆,以及大批的枪支弹药,彻底粉碎了敌人“力争华北,坚守中原,经营华南”的防御计划,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使蒋介石反动集团的老巢——南京,直接暴露在人民解放军的进攻部队面前。蒋家王朝的末日已经来临,南京城一片混乱。

当蒋介石收到杜聿明集团全军覆灭的消息后

当蒋介石收到杜聿明集团全军覆灭的消息后,痛苦不已。他撕心裂肺般地吼道:“完了!一切全完了!半壁江山完了!”说完又咯了几口血。这一来可把宋美龄吓坏了,她抚摩着仰卧在沙发上的丈夫说:“Darling(亲爱的),不要太难过,这样会搞坏身体的,只要留得青山在,就不怕没柴烧!”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我军全歼杜聿明部两个兵团20余万人,这是官兵押送俘虏走下战场

这些日子的确是够蒋介石焦心的。东北丢了,50多万大军被歼灭了,如今淮海一战,60万大军又全部报销了。京沪完全暴露在共军面前,这怎能不使他心急如焚呢?3年前,他发动全面战争的那种趾高气扬、自命不凡、得意洋洋的神气,如今连一点影子都没有了。尤其使他不安的是,国民党反动集团内部,离心倾向进一步发展,蒋介石的“权威”不灵了,桂系在向他挑战,美国“友邦”也在对他施加压力,一向忠实他的侍从奴仆也感到前途无望,离他而去,简直到了树倒猢狲散的地步了。

徐蚌会战惨败,在国民党集团内部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不仅官兵感到前途无望,无心再战,就连被俘和阵亡将领的家属,也纷纷找来哭闹。

蒋介石好不容易刚打发走黄伯韬和邱清泉的家属,忽报杜聿明的妻子曹秀清又前来求见。蒋一听就对喻济时说:“你去接见她,就说我不在。你告诉她,杜聿明被俘,我已知道。你就说是我的批示:对杜聿明家属给予厚慰。”

喻济时奉命在总统府接见了曹秀清,并把蒋的批示告诉了她。

不提蒋批示还好,一说蒋批示,杜夫人告状似的哭诉道:“我丈夫身体有病,还要他率部突围,他走不动,突什么围呀!这不是明明要他的命吗?”

这一哭闹,轰动了总统府许多人,有的私下议论说:“杜聿明为蒋家天下死战了20多年,这次突围走不动被俘,老头子连家属也不见,未免太不近情理!”有的说:“辽西战役大败,卫立煌逃出来,老头子命令撤职查办。看来,替蒋家干事只有死了才合适。”

就在曹秀清在总统府大哭大闹的时候,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在丧失了60万军队之后回到了南京。蒋介石听说刘峙回来,勃然大怒,对喻济时说:“刘经扶专为个人打主意,无耻至极。这次徐蚌会战,刘无德无能,贻误大局,实在可恨。”蒋说罢,乃下令撤销徐州“剿总”总司令部,成立京沪杭警备司令部,由汤恩伯任总司令,布置江防守备,刘峙听候审查处理。

……

刘峙谈其失败

1948年10月下旬,淮海战役前夕,蒋介石决定让杜聿明回徐州,时任国民党军徐州“剿总”总司令的刘峙欣喜万分,急向蒋介石建议,把“剿总”设在距南京较近的蚌埠,而把徐州的前敌指挥任务交给杜聿明,获得蒋介石批准,刘峙如释重负,逃离徐州。

我军战士乘着缴获的坦克开出战场

1949年初,刘峙所部黄维兵团、杜聿明兵团先后被歼,淮海战役结束。刘峙自蚌埠逃往南京,被蒋介石解除职务。蒋介石逃往台湾时,刘峙无颜随行,携三姨太,手提金银细软,逃往九龙,被土匪洗劫一空,竟至流落街头,后来,日子过得很不顺心。经何应钦从中说情,蒋介石才同意他来台湾,度过余生。

那么,对于淮海这场决战,刘峙是怎样看的呢?他说:

“此次作战,战略之失败多于战术,战术之失败多于战斗。”

失策与失误的要点是:“对进退大计,迟疑不定,结果是临时应战,而不是有计划、有准备的会战,致形成我方兵力及态势上的劣势”;

“战区间协同不良,兵力转用欠灵活,致使黄维兵团未能及早兼程东进,参加作战,失去战机”;

“杜聿明放弃徐州根据地,而作旋回运动,本属冒险,竟不能发挥勇敢果决的精神,以迅速的行动击破‘匪军’,致陷全军于危殆”;

“各部队长官个人相互间,平时在精神上有隔阂,战时在支援上复不易协同,致虽有大军,亦难发挥最大统合战力。”

国民党军统帅部:

“失败之主要原因,首为战略错误,其次为战术仍缺乏改进,难以支持战略。其他如持续战力保持,战力统合发挥及反情报等,均有重大错失。”

“五大主力”的下场

国民党整七十四师、新一军、新六军、十八军(即整十一师)、新五军,都是国民党头等精锐的美械化部队。

整七十四师,号称国民党的“模范军”。是国民党反动派敢于制造内战的老本。是蒋匪的“御林军”,又称为国民党军队的“金钢钻”,曾受美军训练,全部美械装备。前年5月15日在孟良崮,被干净彻底歼灭,该师师长——美帝的爱徒、蒋介石的心腹——张灵甫也同时被击毙,蒋贼闻听,痛哭失声。

新一军,号称“天下第一军”,与新六军同为蒋匪嫡系的美械部队,由被俘之第六兵团司令廖耀湘指挥。于去年10月辽西大虎山战役全军覆没。新一军副军长文小山,新六军军长李涛均被生俘。

十八军为原整十一师,为胡琏兵团之主力,与邱清泉之第五军为南线蒋匪之精锐骨干。原驻平汉路之信阳一带。此次淮海战役,由黄维率领自武汉增援徐州,于浍河、淝河间被歼灭。

第五军(即整五师),为蒋匪军队之“王牌”军。此次淮海战役,被围于肖县、永城间。至本月(1月10日),被完全歼灭,前该军军长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亦被击毙。

至此,国民党所谓的“模范军”、“天下第一军”、“王牌军”、“主力的主力”等已经成为历史名词,而一去不复返了。七十四师被歼时,蒋介石痛哭流涕;新一军、新六军被歼并丢了东北时,蒋介石大发神经病,枪击屋顶,击毙爱犬。今天连所剩的两个最后的“硬胡桃”也被砸得粉碎。淮海会战失败后,勿怪蒋匪又假惺惺地叫嚣“和平”,大势已去的蒋匪王朝,再找不出也组织不成能阻挡住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的军队和防线了。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碑文

为纪念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1959年4月4日,江苏省徐州市在城南的凤凰山东麓青山翠绿之中兴建了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和淮海战役纪念馆,并于1965年11月6日落成开放。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矗立在5500平方米的平台之上,塔身下面镶有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镏金大字,塔围廊镶装着刻有31006万名烈士名录的石碑和名为《决战》的大型陶瓷壁画。

淮海战役纪念馆陈列文物2000余件,其中包括毛泽东主席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关于淮海战役作战方针》电报手稿,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作战用的电台,支前英雄唐和恩用过的小竹竿等珍贵文物。淮海战役纪念馆是淮海战役的缩影,是历史的见证。

纪念碑的碑文是: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

公元1948年11月6日至翌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自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了伟大的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胜利展开之际发动的。国民党反革命军队南线主力猬集徐、海、蚌地区,妄图阻止人民解放军南下,屏障反动统治巢穴南京,疯狂挣扎,挽救其垂死命运。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和华东、中原、华北的地方武装共60余万人,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毛泽东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会师淮海,决战中原,以气吞山河之势,首歼海州西撤敌军劲旅于碾庄圩,继歼豫南来援重兵于双堆集,再歼徐州倾巢西逃敌军主力于永城地区。在强大的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面前,敌军4个半师先后起义。这次战役,人民解放军浴血苦战65昼夜,共歼灭敌军5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计555万余人。至此,蒋匪南线精锐部队被歼净尽,江、淮、河、汉广大地区遂告解放。这一战役,连同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的伟大战略决战的胜利,从根本上动摇了美帝国主义扶植下的蒋家王朝的反动统治,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直捣南京、席卷江南、解放全中国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同志伟大军事思想的光辉体现,是人民解放军和广大人民艰苦奋斗、英勇善战的结果。战役中,参战部队全体指战员敢于打大仗、打硬仗,不怕敌人的飞机、大炮、坦克、毒气,冒风雪,涉冰河,架人桥,闯火阵,逐村逐屋激战,一沟一堡争夺,前仆后继,奋不顾身,表现了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被解放的蒋军士兵,立即加入人民解放军行列,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罪行,调转枪口,杀敌立功。华东、中原、华北地方党政机关和广大人民全力支援,要人有人,要粮有粮,200万民兵、民工,冒枪林弹雨,忍风雪饥寒,千里远征,随军转战,对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淮海战役中,许多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为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烈士们的高风亮节,激励着我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壮丽事业中奋勇前进!

英雄们的伟大业绩与日月争辉!

烈士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