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高起点——远离心理误区
15207800000010

第10章 战胜沮丧:跌倒了重新站起来(1)

1沮丧使著名作家海明威自杀

以创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荣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生活经历中,充满了紧张与压力,他的内心经受着剧烈痛苦而复杂纷呈的变化。他企图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摆脱和逃避沮丧的情绪,如不停歇地旅行冒险,寻求各种刺激性生活等。他在身体上企求生存,而在心理上却渴望死亡。小说《老人与海》主人公桑提亚哥在海上与鲨鱼搏斗的经历与内心活动诠释了这一矛盾的心态。

打鱼老头儿连续84天在海上一条鱼也未捕到。第85天出海,经历了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巨大肥硕的大马林鱼,归途中却不断遭到鲨鱼的袭击。为不使马林鱼不被鲨鱼吃掉,老人奋力还击,凭着超人的勇气和力量,一次次把凶残的鲨鱼击退,但最终船上的马林鱼只剩下一副骨架。尽管老人失败了,但“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的内心独白,简直是海明威一生的写照。作家诺曼·迈勒鲁入木三分地剖析道:“海明威这种漂泊不定的生活之真正的根源,是他的一生都在跟沮丧、恐惧和自杀的念头做斗争。他的内心世界犹如一场噩梦。他的夜晚是在同死神的搏斗中度过的。”

为挣脱焦虑与沮丧的罗网,海明威寻求女人与烈酒的刺激,他跟许多女人有过关系,结过许多次婚,搬过很多次家;饮酒从红葡萄酒到威士忌,最后到伏特加,但是仍无济于事。他像只被凶恶老雕穷追不舍的猎物,被追得走投无路、无处躲匿。在1961年夏天的一天,海明威终因沮丧的困扰而用子弹结束了顽强拼搏的一生。

2沮丧是一种心理疾病

沮丧是常见的一种轻微发作的抑郁症。一般来说,自尊心极强、缺乏抑制力或对不幸和生活的艰难缺乏准备的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沮丧表现。

沮丧症的主要症状既有生理上的,也有情绪、思维方面的。如精神上的持续忧郁,有烦躁感和空虚感,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前途悲观失望,有一种深深的负罪感,认为生活毫无意义;不能接受外界的影响,对日常生活(包括性行为)无任何兴趣;严重的失眠,行为异常;精力不能集中,记忆力衰退或优柔寡断;周身疼痛,常想莫名其妙地哭泣。

在一生中,人都会偶尔感到沮丧。如果对其放任不管,延误治疗,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极有可能转为慢性抑郁症。

3沮丧对人生的消极影响

(1)逃避现实,自酿苦果

灰心丧气、长吁短叹、慨叹命运的不公,时运的不济;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整天无精打采,封闭自己,给自己构筑一个小天地,在那里责备自己,怨恨自己,自信心下降,疏于与外界沟通,孤寂、悲观;不能正确面对现实,总想逃避现实,看不到未来的希望,观念固执,在那里自我品尝苦果。

(2)放大不幸,困扰人生

沮丧情绪常常会放大生活的不幸,所以对那些被强烈的沮丧情绪持续困扰的中年男性来说,很有必要接受心理治疗。不过,许多人常常不愿承认自己心理上有问题,这就很容易促使沮丧情绪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工作、生活和婚姻。

4信任自己——“我能行”

记得“4分钟跑1英里”的故事吗?自古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这个目标。传说古希腊人让狮子追逐奔跑者,他们认为这能使他跑得更快。人们也尝试喝真正的虎奶,但也没有用。所以人们断言,这是不可能。几千年来人人都坚信不疑:要一个人在4分钟内跑完1英里在生理上办不到;我们的骨骼结构不对头,肺活量不充足,风的阻力又太大,理由成百上千条。

然而一个人,单独的一个人证明了医生、教练和运动员以及在他之前尝试过但没有成功的千百人全都错了。而奇迹中的奇迹是当罗杰·班尼斯特打破了4分钟1英里的纪录之后,其他37位运动员也打破了这个纪录,一年之后又有300位运动员在4分钟内跑完了1英里。

几年前在纽约,13位运动员在该次比赛中打破了4分钟的纪录。也就是说,比赛的最后一名选手也做到了在数十年前被认为不可能的事。

究竟是怎么回事?训练技术并没有重大突破,人类的骨骼结构也没有突然改善。但是,人类的态度变了。

想一想石匠吧,他在岩石上锤击了100次,没有留下凹痕,敲击第101下时,岩石一分为二。

你明白这不只是那一锤的缘故,而是先前所锤击的共同作用。如果制定了目标,就能完成它们。谁说你不比对手工作更顽强,更漂亮,更优秀洒脱,而且更有才干?即使有人说你不行,也没关系。根本的关键在于,如果你也这么说,那就不可能产生奇迹。在班尼斯特出现以前,人们一直相信专家。而班尼斯特相信自己……他改变了世界,如果你相信自己,那么,就没有什么你不能达到的。因此不要打退堂鼓,任何时候都不要。

560秒PR法使你振奋

一种被称作“60秒PR法”的家庭生活游戏,开始风行于美国。它的发明者是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的一名教授。PR是英语“自豪”的缩写。“60秒PR法”的总体意思是:“每天花60秒钟,以讲演的形式简洁地描述自己的天赋和能力,以及自己应达到的成功目标。”这个游戏最大的益处在于:使人时刻牢记为创造第一流的人生所应负的责任。

在美国的许多家庭里,人们把“60秒PR法”的内容写成文字,贴在盥洗室的镜子上,每天洗完脸后,对着自己的目标反复吟诵,以期激发壮志。有的家庭则将“60秒PR法”的内容灌进录音带,这样夫妇双双可以在每天上班的路上收听录音,从中摄取精神营养。目标在不断地更新,能力在不断地增强,录音带的内容也定期更换,以便不断地修订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计划。

最近,“60秒PR法”开始进入录像阶段。人们把奋斗目标的画面再现在电视屏幕上,以期刺激视觉器官而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这样做也有助于练就扣人心弦的讲演风格和得体的仪态举止。在家庭中每周举行一次放映会,家庭的每个成员几乎是带着被检阅的心情坐在电视机前。随着人生目标的不断更新,录像内容也定期更换,这就如同一部家庭生活的电视连续剧,时刻“对人生充满信心,怀着希望走向未来。”

这种“60秒PR法”,实际上就是利用短短的时间,对自己进行自我赞美和鼓励。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常常是在别人、在社会舆论的赞许声中获得前进动力的。在社会心理学上,这就被称之为“社会赞许动机”。应该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长处,这些优点和长处正是个人存在价值的生动体现。适当地赞美和鼓励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从而肯定自己的价值,也能够达到社会赞许动机的效果。

在现实生活中,凡是勇于拼搏、敢于开拓人生道路的人,总是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因而充满自信。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与求是的分析和估价的基础上的。自信的人敢于进取,敢于有所作为,而缺乏自信则会一事无成。“60秒PR法”就是一种自我鼓励,唤醒自信和自尊的有效方法,它使你向沮丧告别。

人们常爱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但是不少人却往往只把这句话理解为要注意自己的性格弱点,要“夹起尾巴做人”。他们忘记了这句话的另一重要涵义:应该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的长处,从而增强自信心。周恩来同志在青年时代对他友人曾有一句极其深刻的赠言:你要认识自己的长处,坚持到底,必有成功。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有一种极其迂腐的观点,那就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谈论和赞美自己的优点,总认为赞美自己的优点是不谦虚的表现;可是别人问起缺点来,倒很快就列出一大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