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高起点——远离心理误区
15207800000015

第15章 远离忧虑:让自己快乐起来(1)

1忧虑是人生中的隐形杀手

对于跋涉在成功道路上的人来说,成功的每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相伴而来的是焦躁和忧虑,这些不良的情绪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长期生活在忧虑和紧张之中的人,心理状况是极为混乱的,渐渐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这种思维定式会直接影响自己的精神和行为,造成不良的后果。

曾经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亚历克西斯·卡锐尔博士说:“不知道抗拒忧虑的商人都会短命而死。”在谈到忧虑对人的影响时,一位医生说,有70%的人只要能够消除他们的恐惧和忧虑,病就会自然好起来。这些病都是真病,比如胃溃疡,恐惧使你忧虑,忧虑使你紧张,并影响到你胃部的神经,使胃里的胃液由正常变为不正常,因此就容易产生胃溃疡。

忧虑也容易导致神经和精神问题。著名的梅奥兄弟宣布,我们有一半以上的病床上躺着患有神经病的人。可是,在强力的显微镜下,以最现代的方法来检查他们的神经时,却发现大部分人都非常健康。他们“神经上的毛病”都不是因为神经本身有什么异常的地方,而是因为情绪上有悲观、烦躁、焦急、忧虑、恐惧、挫败、颓丧等的情形。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已经大量消除了可怕的、由细菌所引起的疾病,可是,医学界一直还不能治疗精神和身体上那些不是由细菌所引起,而是由于情绪上的忧虑、恐惧、憎恨、烦躁,以及绝望所引起的病症。这种情绪性疾病所引起的灾难正日渐增加,日渐广泛,而且速度快得惊人。精神失常的原因何在?没有人知道全部的答案。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极可能是由恐惧和忧虑造成的。焦虑和烦躁不安的人,多半不能适应现实生活,而跟周围的环境隔断了所有的关系,缩到自己的梦想世界,以此解决他所忧虑的问题。

忧虑还容易导致关节炎和其他疾病。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的罗素·塞西尔博士是世界知名的治疗关节炎权威,他列举了四种最容易得关节炎的情况:婚姻破裂、财务上的不幸和难关、寂寞和忧虑、长期的愤怒。

对于女人来说,忧虑就像是一名隐形的杀手,再没有什么会比忧虑使一个女人老得更快,而摧毁她的容貌。忧虑会使我们的表情难看,会使我们咬紧牙关,会使我们的脸上产生皱纹,会使我们愁眉苦脸,会使我们头发灰白,有时甚至会使头发脱落。忧虑会使你脸上的皮肤发生斑点、溃烂和粉刺。忧虑就像不停往下滴、滴、滴的水,而那不停地往下滴、滴、滴的忧虑,通常会使人心神丧失而自杀。

在哈尔滨某医院的病房里,有一位老人,她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她在医院里帮助患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她在这个医院里,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原来,这位老人早在8年前就患上了癌症,当她得知自己的病情之后,没有想到自己的生命还有多少时间,而是极力安慰那些比她年轻的患者,鼓励他们战胜病魔,在老人的带动下,医院的重患病房里自发地成立了“抗癌协会”,他们每天组织在一起读书、看报纸,走出病房去晒太阳。他们忘记了自己的病痛,快乐地面对每一天。结果,奇迹发生了,他们当中有许多人症状明显减轻,有的已经战胜了癌症,重新回到了工作的岗位。而这位当年已经被医生断定只有三个月生命的老人又整整活了8年,直到现在她仍然顽强地活着,每一天她都在用她自己生命的热量影响着大家,战胜病魔,找回健康。

应用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教授曾经告诉他的学生说:“要愿意承担这种情况……能接受既成事实,就是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个步骤。”林语堂先生在他的《生活的艺术》里也谈到了同样的概念:“能接受最坏的情况,在心理上就能让你发挥出新的能力。”

当我们接受了最坏的情况之后,就不会再损失什么,这也就是说,一切都可以寻找回来。

“在面对最坏的情况之时,”威利斯·卡瑞尔告诉我们说:“我马上就轻松下来,感到一种好几天来没有经历过的平静。然后,我就能思想了。”他的说法很有道理。

可是现实中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因为忧虑而毁掉自己的生活。因为他们拒绝接受最坏的情况,不肯由此做出改进,不愿在灾难中尽可能抢救出一点东西,他们不但不愿意重新构筑自己的财富,还沉浸于过去失败的记忆中不能自拔——终于,使自己成为忧郁情绪的牺牲者,他们摧毁了自己奠定成功的最后一块基石——健康。

人生,要有接受最坏情况的心理准备,用恬淡的心情迎接每一个日出、日落,这才是生命的真谛。

2哪些人容易忧虑成疾

长期忧虑不能自拔容易引发忧郁症。一般而言,具有“执着性格”的人比较容易患忧郁症。

所谓“执着性格”是指做任何事都要求彻彻底底、十全十美。这类型的人多半做事认真、意志集中、要求标准很高、有很强的正义感与责任感,不会马虎草率或懒散。

事实上,执着性格的人比较值得信赖,在社会上很容易成为模范人物。他们做事情认真且有耐心,但长期过度工作而不知休息的结果,很可能就出现严重身心问题,这是缺点所在。因此,这种类型的人最好适度地休息,否则便会因过度劳累而降低工作效率,甚至整个人陷于忧郁或崩溃的状态。

执着性格强烈的人趣味多半比较少,即使放假日也得找事情做才不会无聊。他们一旦手边无事可做就无所适从,因此,他们的兴趣经常就是工作与读书。

而“忧郁状态”指整个人陷于悲观状态、整天有气无力、没有喜怒哀乐,不是吃不下饭体重明显降低,就是毫无节制地大吃特吃,一下子胖了起来。这种问题的人多半睡不着觉,整天无精打采,也有因此而过度昏睡的例子。

除了上述状况之外,处在忧郁状态中的人话很少,看起来很冷静,精神无力,什么事也不想做,甚至认为自己已经一无是处,或者不断责怪自己过去的失败,无法健康地面对自己。当然,在这种状况下,思考力与集中力都会大大地减退。面对许多事情时,很难下决定,有些忧郁症特别严重的人可能会想自杀。

面对这种已经陷于悲观、厌世的忧郁症患者,有的心理医生认为,在他们脑中已经一片空白、所有肯定与鼓励都无效的状态下,不应该再拼命“鼓励”他们。因为有这种问题的人其实已经“认真过度”了。如果到了这种情况还要求他们“加油!”岂不太残酷了?所以,既然这种人的问题在于缺乏休息,因此,不妨让他安静放松,说不定就可以恢复过来。

但不论“忧郁亲和型性格”或“执着性格”都特别重视维持一定的秩序。因为只有在秩序井然的状态下,这种类型的人才能够安心。相对地,他们对于环境变化的适应力似乎较弱,因此,换工作或转学、搬家乃至于亲人过世等生活秩序的变化,便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威胁。

现代社会人们移动性越来越高,患这种心理症状的人也越来越多,因此被称为“搬家忧虑症”。这种情形经常出现在家庭主妇身上,她们常因为突然失去长久熟悉的环境,陷入无法适应新环境的危机。

另外,也有所谓的“升迁忧虑症”。对于许多人而言,升迁当然是件好事,但基本上它代表着工作内容改变、自己被要求的功能与角色也不同了。换言之,当事人必须改变过去的工作习惯,才能适应新的环境。然而,这种改变对于忧郁亲和型性格以及执着性格的人而言却相当困难。所以,即使大多数的人都喜欢升迁,但对这两种类型的人来说,升迁却代表另一个危机。

是的,对环境适应能力薄弱、缺乏应变弹性的人,是在现代文明社会常出现的。其原因则是传统价值观瓦解、个人自由受约束、价值观多样化与相对化明显等,因此,人际关系的规范或默契大幅度变化、找不出共同规则;再加上生产技术及生活环境、日常用品都不断改变,在忧郁亲和型性格及执着性格人眼中,便有每天都在面对不同危机的感觉。

另一方面,是社会富裕的结果,人们对于只知道工作、反省力强、认真且讲究道德的人越来越不欣赏,认为他们太过古板。这难免让忧郁亲和型性格及执着性格的人觉得好像不被重视了。确实,在这个流行轻薄短小、不必太认真的现代社会,只知道工作而不懂生活享受的人,日子可能会很难过。所以,现代化生活对这两种性格的人来说,还真的是非常大的考验。

似乎可以这样归纳,当我们的社会出现越来越多忧郁症状的人时,是不是也代表现代文明生病了呢?

3轻松愉快:化解忧虑的良药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变得轻松愉快起来,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准。人生在世,忧愁不少,能否化忧愁为欢乐,从忧愁中超脱出来,本身就反映一个人的情绪调控能力。

愉快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情绪,心理学家一般把它分为三类:

(1)感觉愉快

它是指人们在某种场合、情景中所产生的某种轻松、宜人的感觉。它可以包括疲劳时冲热水澡所得到的舒适感;通过体育考试之后的轻松感,等等。产生这种愉快感的原因可以是不同的:既有物理的、生理的原因,也有社会的、自然的原因。在进行了较长的紧张繁忙的工作、学习之后,与朋友、同事或家人到风景旖丽、气候宜人的地方去度假,不失为调剂心境之举,它会使你产生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也可以到优雅别致的艺术馆、令人赞叹不已的博物馆或者使你心潮起伏的音乐厅,它会有令你流连忘返之感。这种情感的来源就在于感觉上的愉悦。

(2)内驱力的愉快

它指当人们在生理上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快感。这种感觉主要包括食欲、渴感、性欲等方面的满足感和排泄后的轻松感。内驱力是人类维持有机体体内平衡、生物周期循环的一种机制。当生物节奏出现失调或体内失衡时,往往会使有机体为重新满足生理需要引起内驱力的产生。举个例子,我们在非常饥饿的时候美美地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使机体对食物和水分的需要得到缓解之后,内驱力激活程度下降,需要的满足导致紧张的解除,从而产生明显的轻松愉快的感受。

(3)现实中的愉快

它指人们在娱乐、嬉戏、玩笑中所产生的愉悦之感。如每当节日晚会、同学聚会、朋友来访或家人团圆的时候,都会产生一种欢乐、祥和的愉快之感。它们不仅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也是人们情感享受的一个途径。逗人的相声、滑稽的戏剧、诙谐的表演、幽默的笑话都会带来欢快的笑声、亲密的情感、松弛的神经,有利于大家的身心健康。

以上几种经常遇到的愉快感确实可以起到调节人们生活情趣的作用,可是这些类型的愉快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真正持久而又深刻的欢乐,是在人类有意义的活动中产生和形成的。因为受到社会认同的成果,可以增强获得者的自信,激发一种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因此,艺术演出的成功、竞赛中的获胜、科学发现的产生、高中毕业生获得自己理想大学的入学通知书等等,不仅本身具有社会或个人的价值,而且可以为成功者带来发自内心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