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高起点——远离心理误区
15207800000002

第2章 克服自卑:你行我也行(2)

补偿行为也叫移位行为。为了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能力上的某些不足,因此,着力发展其他方面的长处和优势,以此来赶上或超越他人。

一个人因生理的机能性缺陷往往会具有强大的补偿功能,对于意志特别坚定的人,这种生理的补偿功能会进一步发展到心理的补偿功能。专家发现,现实生活中,自卑感越强的人往往这种补偿心理也就越强。正是这种因为自卑而产生的补偿行为成了许多人创富的动力,这些人比一般人更努力、更刻苦,一心想以此克服他们的弱点,结果培养出超群的能力。比如有人视力有障碍,其听觉、触觉和嗅觉就特别灵敏;有人因车祸失去了双手,经过反复磨炼之后练就了用脚写出漂亮书法;有人因生来就矮小,但通过知识的渊博却使自己形象高大了许多;有人小时候孱弱,长大后反而成了有名的大力士;有人从前不善于行走,后来成了创长跑纪录的飞毛腿;有人患过小儿麻痹症,却成了芭蕾舞明星等等。

事实上,几乎所有伟大的天才都并非天性自信的人,相反倒有几分自卑,他们知道自己的弱点和缺陷,但是他们并没有一再为这些弱点和缺陷而苦恼,而是在认清自我的基础上发愤图强,用力补偿,结果反而有了令一般人吃惊的业绩。

贝多芬小时候的听觉就有机能性的缺陷,28岁时已经聋得很厉害,32岁的时候如果不用耳筒,连整个乐队的声音都听不清楚了,可就在那年他写出美妙的《第二交响曲》,耳朵全聋之后又写出更优美的《英雄交响曲》、《月光奏鸣曲》和《第五交响曲》,他一生全聋了25年,最后还写出不朽的《第九交响曲》。

看来,补偿行为是自卑感产生之后对人最有帮助和最有意义的一种行为方式。

3自卑心理过强的人的特征

(1)缺乏活力和进取心

自卑心理过于强烈的人往往是一些缺乏活力、缺乏进取心的人。

自卑心理强的人没有自信心,生活无精打采,甚至失去了生活的勇气,经常莫名其妙地“苦恼”于自己的“无能”和“不行”,甚至自己行也认为是不行。这类人在接受工作时,总显得犹犹豫豫,而且经常是大谈特谈困难和自己的无能,一直谈到对方感到对他“不放心”,甚至“再也不想给他工作为止”。这类人因为自卑心理太强,故而没有什么工作魄力,胆子太小,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主,什么事情都要“请示”和“汇报”。这样做的必然后果是:大大地增强了他人对他的疑问:“他究竟行不行啊?”这类人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乱发脾气,有时明明自己不行,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一股劲,偏偏要去干,结果呢?往往将工作搞得很糟很糟。有时,还因为出于极强的自卑心理而做出某些出人意料之外的极端的行动:如伤害他人的犯罪或伤害自己的自杀。

(2)性格内的疑心重

自卑心理过于强烈的人一般都比较内向,怀疑心强,“心眼”都比较小,因而容易产生人际之间的矛盾和隔阂。

一般来说,自卑心理极强的人不仅气量很小,而且他们的“自尊心”要比一般人异常的高。

这类人,他自己可以认为自己“不行”,却不允许他人说他半个“不行”,否则就“不答应”,因而容易猜疑他人,经常去捉摸别人对他的态度:“是不是又在那里说自己不行了?

”“是不是又在‘讨厌’自己了?”“对方为什么要对我说这种话(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对方是无意说的,根本没有任何坏的动机)?”等等。因此,由于这种好猜疑(经常是无事生非)的心理作怪,弄得他人“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最后,为了减少麻烦和不必要的不愉快,只好“横下一条心”:还是与他少接触为妙。一般来说,自卑心理极强的人是不怎么会处理人际关系的,有时显得很蠢笨,有时会弄巧成拙,搞得自己相当被动。

(3)害怕与人交往

自卑心理过强的人还具有不少的消极心理,妨碍与他人的人际沟通。

自卑心理极强的人往往害怕与人交往,严重的还患有一种人际恐惧症。这类人的嫉妒心理还很强,生怕他人成功,他人一成功,就“眼红”得要命;这类人还经常有一种“逃避反应”

,有意无意地躲开他人,时间一长,也就无法提高自己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4自信心:驱除自卑的灵丹妙药

一个人的改变总是由内而外。每个人都守着一扇由内向外开启的大门,彻底的改变一定与内在坚定的信心有关。当内在的自信慢慢变得坚定的时候,以下的提示将有助于你有效地树立起自己的自信心。

(1)尽量坐在前面

坐在前排,是培养自信的一个好方法。

坐在前面比较显眼,没错!虽然坐在前排较醒目,但是别忘了想不醒目而成功是不可能的。

成功本身就很显眼,引起别人注意可以增强你的心理承受能力。

任何集会的时候,后面的座位都会先坐满。这个现象相信你也亲自体验过。大部分人喜欢坐在后面,或许是因为不愿意太显眼。可要知道,这种态度只会使他自己显得畏缩不前、信心不足。

请你从现在起,在参加各种集会时尽量以坐在前排为原则。只要走入人群,就坐到人群的最前面去。如果你能养成自动坐到前面的这种习惯,那么,这种习惯会带给你无限自信。

(2)注视对方的眼睛

当对方不敢注视你的眼睛时,通常表示着:“我在你身旁,感到自己无能为力,我在你面前感到自卑、渺小。”逃避对方眼睛的人说:“我害怕,我没自信。”所以你不妨直视对方眼睛,以克服这种恐惧的心理。

凝神注视对方,等于告诉对方:“我是正直的人,对你绝不隐瞒任何事情。我对你说的话,是我打心底里相信的事情。我没有任何恐惧感,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3)用新的姿势走路

动物的走路姿势是一种重要的形体语言,它会泄露出内心的状态,反过来也会影响到心理的反应。在动物世界里,野兔在树林里左顾右盼,窜来窜去,胆战心惊,显得很不自信;而狮子的出现从来就是从从容容,如入无人之境,那份自信让野兔望尘莫及。

作为高级动物的人更是如此。有的人走起路来低垂着头,慢吞吞的,看上去弱不禁风;而有的人走起路来挺胸抬头,矫健有力,给人的感觉是神采奕奕。

心理学表明,当一个人不自信的时候,会造成走相的不自信,同时,一个人走相的自信反过来也会引导内在的自信。

因此,建议不妨经常改用一些新的姿势走路,这对自信形象的树立既简单又有效。

比如,你可以比别人快20%的速度走路,一个人的步伐的加快将大大地促进自己心态的调整和改变。

走路比一般人略快的人,等于告诉所有的人说:“我正要赶到有要事待办的地方,我必须去做很重要的事,不仅如此,我要在到达之后15分钟内把那件事办成。”步伐缓慢则显得懒散,给人的感觉是个意志消沉的人;而那些不紧不慢、步伐适中的人好像在说:“我实在是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

走路姿势是你是否自信的外在表现,因此,如果你自信,不妨时刻提醒自己:抬头!挺胸!走快点!步子迈大点!

(4)主动发言

有许多思想敏锐、颇具才干的人,不喜欢讨论事情,并与他人难以相处。这并不是说他没有那份能力,问题是他缺乏信心。

在会议上或交谈时,你必须养成主动发言的习惯,抓住任何一次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千万不要这样想:“也许我的想法和观点一文不值,如果得不到赞同或者说得不好,别人会觉得我差劲,我还是什么也不说好了。”这样的忧虑与放弃,只会加深在别人看来自信不够的印象,这对自己的形象是非常不利的。其实,你越能主动发言,热情与自信也就越能“如影随形”,有增无减。

当你自告奋勇地发言时,你的自信力一定会增加,说起话来也就越容易了。你最好踊跃地发言,因为这是培植自信的维他命。戴尔·卡耐基非常倡导以“主动发言、练习讲话”这种生活化的训练方法来帮助缺乏自信的人建立自信,效果十分理想。

(5)常带微笑

“微笑会给人带来自信。”微笑虽然是自信缺乏者的特效药,但是许多人却不相信这句话,在他感到恐惧时,决不微笑。事实上,微笑能给自己带来自信,祛除恐惧与烦恼,击碎意志的消沉。微笑能唤起对自我的认同,当你微笑时,说明你看重自己和自己的状态,对自己感到满意,这将有助于你更上一层楼;你微笑,在别人看来你是一位大方开朗的人,无形中会让对方产生好感并吸引对方,由此更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此外,微笑不只是治疗感情的特效药,更有同化他人反对意见的魔力。假若你给予对方衷心的微笑,只此一点,就已使任何人无法对你发怒了。

5克服自卑心理的有效方法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如果自惭形秽,那他就不会成为一个美人;如果他不觉得自己心地善良,即使在心底隐隐地有此种感觉,那他也成不了善良的人;如果他不相信自己的能力,那他将永远不会是事业上的成功者。很难想像,一个缺乏自信心的运动员能够登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正如拿破仑说的那样:“默认自己无能,无疑是给失败创造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树立自信心是战胜自卑感的根本方法。心理专家在生活中发现,只要做到以下“四个正确”,就能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

(1)正确评价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短处,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我们显然不能因为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缺陷就怀疑自己的全部能力。我们不仅要看到自己的不如人处,还要看到自己的如人之处和过人之处,这才能正确地与人比较。按照社会心理学上的归因理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把失败得失归之于某种原因。许多人的自卑心理,实际上就是由于归因不当造成的。

(2)正确表现自己

自卑感往往是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挫折,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所以,除了正确评价自己以外,还要学会适当地表露自己的才能,对自己提出适当的要求。自卑是同失望形影相随的,或者说,自卑是在失望的基础上产生的。为什么自己会看不起自己呢?因为自己对自己失望透了,简直有些绝望了。人的失望情绪,又是同人对某件事情的期望程度相关的。事先的期望值越高,事后因结果不理想而产生的失望程度也相应越高。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一下子要求过高。比如你没有在大庭广众之中发过言,第一次在许多人面前讲话,就不能把发言效果设想得很好。这样即使失败了,也不会过分失望。

心理学家建议,自卑感强的人,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这些事情即使很不显眼,也不要放弃争取成功的机会。任何成功都会增加人的自信,对于自卑的人来说,尤其如此。而且,任何大的成功,都蕴积于小的成功之中。只要循序渐进地锻炼能力,自信心就会取代自卑感,这是合乎逻辑的结果。

(3)正确补偿自己

补偿是人的天性。常言道“盲人耳聪”,说明失明的人,耳朵特别灵,以听补盲,就是这个道理。人不仅具有生理上的补偿能力,还可以进行心理上、才能上的补偿,当然,补偿应该是积极的。有的人自叹能力不如别人,却巴不得看到别人失败受挫甚至犯错误,这是一种幸灾乐祸,是一种消极补偿,当然是不可取的。

(4)正确地面对人生

每个人要学会看清事物的本质,乐观向上,对生活、前途充满信心。具有自卑心理的人总是过多看重自己的不利、消极的一面,而看不到有利、积极的一面,缺乏客观地、全面地分析事物的能力和信心。这就要求我们学会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而不被暂时的、表面的现象所迷惑。青年朋友只要客观地分析自己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乐观向上,对前途充满自信心,并积极进取,就不会因暂时的挫折而产生自卑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