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高起点——巧妙生存法则
15209300000022

第22章 善借势:巧妙生存绝艺(3)

单小姐回到单位,领导马上找她,说:“你是单县长的侄女,为什么不早说?考虑到你一贯工作认真、负责,决定调你到局里办公室,好好干吧,前途无量啊!”

没有多久,房管局的副局长亲自找到单小姐,送来了一套二室一厅的房子。

单小姐真是喜出望外,最难解决的房子问题已不成问题,不禁对单县长无限的感激。工作已经调动了,房子又解决了,真是双喜临门。这县长的面子可真大!

有了房子,单小姐的婚事如期举行,婚礼的隆重场面就可想而知了。

由此事可以看出,亲戚名头的威力,只要会借光,定有效果。

6借贵人之“光”照亮前程

“借光”对缺乏成功条件的人来说是个有益的启示,以至于民间创造出了这样的俏皮话:秃子跟着月亮走——想借光。

我国古代有“凿壁偷光”、“囊萤积雪”的故事,描写穷书生刻苦用功,“借光”苦读。现代也有人善于借光,并因此照亮自己的前程。

原豪门集团总裁陈世增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1994年12月,中国轻工总会在美国洛杉矶举办了首届中国酒展示品尝洽谈会,陈世增因其非凡的经历,成了美国新闻界采访的热点,甚至连白宫的决策者们也萌发了会见陈世增的愿望,克林顿总统向他发出了邀请。

据熟知美国历史的人介绍,从华盛顿到克林顿以前的美国历届总统从未单独会见过中国的企业家。

12月18日,克林顿总统安排陈世增先到白宫参观。19日下午,陈世增又赶到美国商务部,分别会见了商业部长的两位助理及国际商业局局长。这几位掌管商业进出口大权的官员听了豪门企业的介绍,看了豪门画册,品尝了豪门啤酒后,一致欢迎豪门啤酒进入美国市场,并表示:如果在法律上、手续上有困难,一定帮忙解决。

入夜,副总统戈尔举行圣诞宴会,并邀请了美国的几十位著名企业家。陈世增作为特邀来宾,手持豪门啤酒步入宴会厅,戈尔走到他面前说:“欢迎你的到来。”随之将在场的企业界名人介绍给陈世增。

盛宴至夜深方散。陈世增让企业家每人带走一些啤酒,回去和家人细细品尝。

20日晚,克林顿总统和夫人希拉里面带微笑地站在白宫一楼大厅门口,迎候陈世增。

“请代向中国人民问候,向中国领导人问候……”克林顿说。

“希望将来在北京欢迎总统阁下。”陈世增礼到话到。

“将来有机会,要去北京访问的……”克林顿迟疑片刻,仍不失礼貌地回答。

善解人意的陈世增又转向风度翩翩的希拉里说:“希望总统夫人有时间到中国访问。”

“一定去,一定去。”金发披肩的希拉里满面笑容,十分高兴地说。

接着,在大厅挂有描绘美国风景的巨幅环形油画前,克林顿夫妇和陈世增合影。

宴会厅内,圣诞树五彩缤纷,圣诞老人幽默慈祥,圣诞乐曲明快轻松,军政要员、企业名流频频举杯,品尝豪门啤酒。此时的陈世增,成了最引人瞩目的人。

这次会见极大地扩大了陈世增的知名度,豪门啤酒更是在美国大出风头。这次“借光”所起的广告效应远远大于花巨资去做广告。

香港珠宝大王郑裕彤“借光”,更是借出了名堂。

郑裕彤由于生意发展的需要,准备兴建一个规格齐全、现代化水平最高的会议及展览场所,总面积达40.9万平方米,包括一座高55米的会议展览中心,一幢豪华住宅楼和两幢酒店。从1984年年底论证、筹划、达成协议以来,一切在按部就班地进行。

这样的一个大手笔自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可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郑裕彤迟迟不肯下动工令呢?资金自然不成问题,以郑裕彤的珠宝生意和新世界中心等地产生意来说,可谓资金雄厚,且与港府方面的协议早已签订。万事俱备,现在只欠哪股东风呢?

就在外人纷纷为此而猜测不定的时候,郑裕彤的“司令部”内已经开始了似乎是临战前的紧张状态。手下人四处奔走,连郑裕彤也经常往返于公司与香港机场。

谜底终于揭晓,然而却是大出人们的意料——郑裕彤宣布的开工日期恰恰是英国女王来访的同一天。

郑裕彤竟敢拿自己的开工奠基仪式与英国女王的来访争锋?这老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了吗?

大家知道,女王来访在香港可不是一件寻常的小事。因为香港当时仍属于英国的殖民地,女王是英国的最高元首,访问香港虽说不是百年不遇,但也是难得一次。更何况这次来访的时间,是在中国和英国已经就香港1997年7月回归中国达成协议之后。虽不敢说这是英国女王对其殖民地的最后一次访问,但也必定会对香港的未来有重要影响。所以,这次出访,肯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新闻热点,届时,英国的电视、电台、报纸等机构的大批记者将会蜂拥而至,其他国家像美国、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等地的记者也会跟踪采访报道,新闻热点肯定会被吸引到这边来。单单挑选这么一个时间来开工,与女王唱对台戏可没人敢操胜券。

当有好心的朋友担心地问起郑裕彤开工的事时,他只是笑而不答。

郑裕彤对外界的种种传言与猜测置若罔闻,镇定地指挥手下加紧做开工奠基的准备工作。

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奠基的日子到来了。这一天,天气特别得好,郑裕彤的职工们个个身穿礼服,精神振奋,奠基现场的大幅标语早已张挂起来,各种彩色气球飘荡在蔚蓝的天空,好一派隆重、热烈、气派的气氛。

可是,英国女王这时已经莅临香港,港府的官员们全都迎接女王去了,新闻界记者们也都去了,全港所有人士的目光都集中在女王的身上,有谁会来注意这块尚未开发的地方呢?除了郑裕彤,有谁会对这儿更感兴趣呢?

奠基仪式开始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这时,最后的谜底才对世人打开——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来参加奠基仪式了!她亲自用铁锨为中心铲下了第一锹土。

在场人士无不欢呼雀跃,以一睹女王仪容为快。而如逐花不舍的蜜蜂一般追随女王而来的各种记者,纷纷用自己手中的摄像机、照相机或是笔记记录下了这令人激动的时刻。全世界的电视观众、广播听众和报刊读者同时都知道了女王的举动,同时也都知道了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和郑裕彤。

这是什么广告也不能够与之相比的宣传效果!

这是不知多少人想做而不敢做的广告,不知多少人想做而没能做成的广告。而郑裕彤做了,且做得那么漂亮!

现在,大家都清楚借光的意思了,利用辉煌的贵人之“光”,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扩大影响。这种策略在关键时刻能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7借助朋友成就人生的事业

谁能把交结朋友与利用朋友这个问题处理得好,谁便能借助来自各方朋友的力量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

常言道:“生意好做,伙计难找。”伙计不易找,运筹帷幄的朋友就更难求了。寻找一位能独当一面,协助自己成功的朋友尤为困难。

美国著名的百货公司萨耶·卢贝克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理查德·萨耶是靠做小生意起家的。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最后生意能做得这么大。他一生最大的长处,也是他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他善于寻找和利用朋友。

萨耶起初在明尼苏达州一条铁路上当运送货物的代理商。这种代理商共同的烦恼:有时收货人嫌货不好,拒收送到的货物;若再将货物带回,就会倒赔一笔运费。萨耶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新招——邮寄。这样不仅退货率大为降低,也为买主增加了便利。这种“函购、邮寄”的方式,在辽阔的新大陆上获得了意外的成功。

他的生意必须扩大规模,否则,别人利用他创造的这种经营方法,很可能赶到他前面去。

他饱尝了“伙计难找”的滋味。

挑选了将近五年,终于在一个月夜,这个注定要在萨耶的命运中起关键性作用的人,自己骑着马来了。

他叫卢贝克,到圣·保罗去买东西,不料中途迷了路,这时已经饥肠辘辘,人困马乏。在皎洁的月光下,正在徘徊散步的萨耶看着卢贝克,对他的仪容外表顿生仰慕之心。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缘分吧。他邀请卢贝克到他的小店中休息。两人一见如故,困顿全无,直谈到东方破晓。

两人默默相视,然后,隔着桌子热烈地拥抱在一起。以两人姓氏为名的世界性的大企业“萨耶·卢贝克公司”在拥抱中诞生了。

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两人密切合作,公司第一年的营业额就比萨耶独自一人时增加将近十倍,达四十万美元。第二年的发展更快,这种发展速度不仅为二人始料未及,而且使他俩明显地感到力不从心了。

卢贝克说:“我们何不请一个有才能的人参加我们的生意?”

萨耶一直把当年发现卢贝克视为一大快事,对他的这个建议由衷赞许:“好吧,我们为我们的生意找个老板。”

为上百万元的生意找个经营人,实在比找伙计困难多了,他们不久就灰了心。这种大将之才,实在是鬼雄人杰,本来就是很稀少的;即便真有这种人才,恐怕也早被别人拉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