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高起点——巧妙生存法则
15209300000021

第21章 善借势:巧妙生存绝艺(2)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掌握了信息,就等于掌握了市场,掌握了成功。信息的闭塞,就可能使人贻误战机,遗憾终生。

广泛地结交朋友,借助他人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也是取得事业的成功的重要手段。

陕西省某市,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特意每月举行一次厂长经理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各厂长经理相互探讨交流企业的管理经验,研究学习科学的管理方法,相互学习企业的经营之道,同类企业慢慢形成集团式公司,在集团公司内又相互交流信息,帮助打开市场,结果在一年内,全市工业生产猛增,工业利税是往年的两倍多。

在现代社会,借力这种手段已被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外交等领域广泛运用,而且大有日趋扩展之势。对于人际交往,它不失为一种提高自身形象,扩大自己影响的策略和技巧。被社会承认,是人的正当追求,对社会进步也有积极意义,而借助名人提高自己的社会知名度,就是被社会所承认的方式之一。

名记者吴小莉之所以成名的原因,与她善于走在领袖身边有直接的关系。

许多人都记得,1998年3月19日,在“两会”期间的记者招待会上,朱基总理首开先河地点到了吴小莉的名字:“你们照顾一下凤凰卫视台的吴小莉小姐好不好,我非常喜欢她的广播。”“两会”期间的轶事,使吴小莉顿时成为传媒界引人注目的明星,也是她的提问,使朱总理留下了激昂的宣言:“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会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随着吴小莉知名度的提高,吴小莉主持的节目《小莉看时事》也成为凤凰卫视台的名牌节目。内地的传媒朋友对小莉说:“在中国电视圈里,只有文艺类主持人容易成名,很少新闻类主持人成为明星,你算是特例。”中央电视台的一位朋友也笑着说:“小莉,你不知道你对中国内地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的冲击有多大,许多人加快了语速,剪短了头发。”

借别人的力量为自己办事的最好方法是感情投资与真诚合作。

在商品社会中,人们总是这样认为:商场无情,人们之间总是充满你死我活、尔虞我诈的斗争。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人类毕竟是人类,感情是无可替代的,只要在社会上广交朋友,善于用“情”,你就会获得出人意外的惊喜,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李亚丽是某工厂的一名下岗职工,丈夫所在的工厂也不景气,每月只能发三百元,加上自己的下岗补贴,不足四百元,可家里还有两个孩子上学,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政府为了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在城区建了一个菜市场,鼓励下岗职工进行自食其力的劳动。

亚丽和丈夫一商量,借了四百块钱,再加上家里仅有的一百块钱,租了一个菜摊,准备卖菜。

夫妻俩说干就干,亚丽跑上跑下,抱着批来的蔬菜,就像抱着自己的第一个儿子一样,心里喜滋滋的。

晚上一算账,赚了十二块多,亚丽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然而好景不长。这个位置太偏,人们购菜都不愿跑那么远,于是菜市场就慢慢地冷落了,有时候,一天连一斤菜也卖不出去,亚丽决定第二天就收摊,不再卖菜了。

第二天快下班的时候,有一个黑黑的中年人,偶尔踱到这里,买了五斤西红柿让亚丽包装好,他待会儿再来拿。可是亚丽守着摊什么也没卖,一连等了五天,这个人才终于来了,亚丽赶忙喊上他,给他西红柿,可一看,西红柿全坏了,于是亚丽拿出口袋里仅有的五元钱,去外边买了五斤西红柿,交给了中年人。

中年人怔怔地看着亚丽和空空的菜摊,好像明白了什么,轻轻地问:“这几天你一直在等我?”

亚丽慢慢点了点头。

中年人略略思索,麻利地掏出笔,唰唰地在纸片上写着,后来递给亚丽说:“我是附近工厂的伙食长,每天都到城里买菜,往后你就照这个单子每天给我厂送菜吧。”

亚丽惊喜地接过纸片。

从此,亚丽每天就按时给工厂送菜,从而摆脱了家中的困境,生活慢慢好起来。

借力办事,虽说借的是别人之力,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自己,只有自己敢借、会借、善借他人之力,才能“借”来光明,“借”来成功,“借”来人生的一个新天地。

4借人之力的领导方法

成功的领导者绝对是善于用人者,借人之力助我成功是领导者的最大学问之一。

借别人的力量办事,这是一种智者所为。可以说,古今中外,凡是在领导岗位上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借别人之力成事的。但是,同样是借别人力量办事,却有的办得好,有的办得差,效果可说是千差万别,这是什么原因呢?可以说,这正是反映了借者的素质和智慧。

(1)培养和发掘有用之才

地位高的人,往往是最知道如何借助别人力量的人。他们更随时培植地位比他低的人才,努力将他们训练成有用的人,使自己日后可以得到一臂之助。当遇到困难,非自己能够解决时,自然可以获得别人的援助。他自己决不做过于繁重的工作,因为知道分工合作,他只做那些别人不会做的事。

我们平日所接触的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地位比我们低的人,或在许多事情上,必须听从我们的命令的人。另一种是地位比我们高的人,许多事情必须听从他的指示。通常社会上多数人最易犯的毛病,就是眼睛永远望着天。

你能得到属下真心的帮助吗?他们愿意为你效力吗?你的同事肯协助你吗?他们代你操劳时,是否心甘情愿?看见你有困难时,下属是否自动帮你?假使真能这样,那么你已经走向成功的道路。因为惟有能够获得外界自动援手的人,才有达到领袖地位的希望。

反之,别人不愿接近你,怕你要求他们帮助,当你向人请求时,他们便寻找种种借口拒绝,那你非立即改变待人接物的方法不可。

切勿施用压力强迫别人工作,应该运用巧妙的方法,使他们自愿为你工作。

一个专喜依仗自己权势和地位、发号施令、强逼他人做事的人,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领袖。一个聪明的领袖永远关心属下,不时地替属下的健康、家境、幸福等着想。让属下把他当成可靠的长者,对他敬爱有加,十分关心他的事业,恨不得使出自己所有能力帮助他。

记住这个要则:你要获得别人帮助,必先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愈多,未来的收获也就愈大。

惟有最愚笨的领袖才想尽方法,去奴役他人,希望别人毫无条件地为他尽力。

卜里亨钢铁公司经理许瓦伯说:“惟有那些能够发掘人才的人,才是世上最伟大的人物。我总觉得发掘人才比制造财富更有价值。”

(2)提拔人才为我所用

甄选提拔能干的人才,将能胜任的工作交给他们负责办理。

林肯组织内阁时,他喜欢选择个性才学互不相同的人为内阁成员。在他所组织的内阁中,脾气最奇特的是他自己,其次如斯坦同将军,性情刚毅、严厉、敏捷,赛伟德端庄、肃穆,查斯恬静、多虑,肯莫隆性喜保守。

林肯深知激发他们各人的特点,使他们互相合作的方法。他对整个内阁机构,颇能操纵自如,但他驾驭内阁成员的方法,并非压迫。而是用一种使人能自动同意的温和手腕。他善于忍耐,是任何人所不能及的。例如斯坦同将军平日对他十分不敬,常常漠视他的命令,固执己见,但他毫无怒色。若是换了别人,恐怕早已火冒三丈。

老罗斯福挑选助手,也喜欢用个性与自己绝对相反的人。例如他的顾问罗琪,深谋远虑,但不肯轻易行动,而他自己却常常横冲直撞,不顾小节。罗琪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理论家,他自己则是刚毅果敢的实干家。罗琪给人的印象是冷酷沉静,老罗斯福给人的印象却是温和愉快。罗琪发言坚实犀利,老罗斯福发言却是流利、圆滑,并夹杂着些许幽默。

正因为他们的才干学识和个性互不相同,所以合作起来才能取长补短,产生惊人的力量。老罗斯福熟知他在这一点上所获得的益处,故在写给罗琪的信上说:“我此生能够遇到你这样的人才,觉得十分荣幸。因为惟有你能够帮助我完成许多我自己无能为力的事。”

如果你挑选一个性格、学识与你相仿的人,那你除了把你的缺陷加深、障碍增多外,最大的好处,也不过将你仅有的优点扩大罢了。但实际上,这些优点是不足以应付全部外来的困难的!

(3)把杂事交给别人

英国大出版家罗慈可里夫生平所做的事业极多,如果换成别人,早已忙得不可开交,但是他仍能从容不迫,应付自如。许多朋友对于他这种才干,深觉惊奇。而他说:“我自己只担任指挥的工作,一切机械式的事情都交给那些能够胜任的人。我深知要成就事业,最重要的是有时时创新的计划,指挥得法,和监督不懈。至于那些助手能够办理妥贴的工作,我尽可不必动手。”

其实这是一个极平凡的诀窍:“把各种琐事尽量交给部属去做。”不过切记:你所以会把琐事交给旁人去做,是为了腾出时间做更重要的工作。

有些经理、主任,几乎对于公务不闻不问,把一切事情都交给属下经理,他们并不是在做领袖,而只是做一个游手好闲的人罢了。迟早他们的位置会被底下那些“办事实在”的人所取代!

(4)分工合作增加效率

许多领导者,常常以“我是工作最多、最劳苦的人”而自以为了不起,这实在是大错特错的想法。在有识者看来,领导者无异在说自己是一个最不善于指挥他人工作的人,他没有驾驭下属的学识和能力,所以是失职。

所以我们要使自己的工作获得较大的效益,必须懂得让自己只做非自己不能做的一部分,而其余的可以交付给别人的部分,就分配给下属去做。当你分配工作时,必须认清下属的特长,使他们的才力都能尽情施展。同时须注意那些人对于你所分配的工作感不感兴趣?能不能负责?当他们表示不能胜任或不愿去做时,切勿胡乱施加压力,强迫去做。

毕斯鲍轮船公司总经理柯尔贝先生说:“有许多人做事,都不愿负责任,他们宁愿只做轮船上的清洁工,而不愿做一个掌握全船命运的舵手。对于这种人,只好让他们在平淡生活中过一世,而他们如果再要对此怨声叹气,那只能怪自己。”

领导人员的最大任务,就是能够把轻与重的责任,分配给有各种能力的人的肩上。把各种工作分配给能够比自己做得更好的人去做。

(5)下属的参与感

每个人都有自尊,去改变他的习惯的行为,他就会有种自尊被伤害的感觉。其实,他从前执行的也并非自己的发明,只是因习惯而被认同为属于自己的东西了。

基于这一观点,可以采用一种既保持自尊又改变做法的方法,就是“参与式”管理。在需要改善管理方法时,让所有的人参与作决定,告诉他们做出改变的理由,使他们了解整个方案的制订过程与结论,从而能自觉地执行。

这种做法,看上去要多花费一些时间,但因为结论是大家讨论决定的,所以在执行时得到加倍的报偿,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配合,实际上是获得了更佳的效率。

增加参与感,使员工有受到重视的感觉,在心情愉快下开展工作,这是管理者所期望的企业氛围。

会生存的领导者有着诸多方面的过人本领,其中善用人才,借人之力为我所用当是领导者最大的学问。

5善于拉大旗做虎皮

亲戚之间有一种比较稳固的联系,求亲戚办事,亲戚不好推托,但有些事也不宜出面。这时我们就可拉他的大旗,做我的虎皮。因为别人也知道是亲三分向的道理,总会卖些面子的。

拉大旗做虎皮,蒙住自己吓唬别人。自己的力量并没有增加,但给人的形象不同,因而就有了牛眼出大人的效应。

最为典型的是三国曹操。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东征西伐,很是威风。开口“吾今奉诏讨汝”!闭口“孤近承帝命,奉诏伐罪”,于军阀混战中大大占了道义上的便宜。

不管具体动机如何,拉大旗拉的就是声望和面子。秦末农民起义,项梁不惜找到楚怀王的一个孙子,立为楚王,便是想借楚怀王的影响吸引百姓,因为这些人的影响比一般人要大得多,而且也差不多都有了明确的形象定位,顺手拈来是件事半功倍的事。

由此看来,“借光”不仅是请求帮助的一种谦词,而且是借助他人的面子和威名抬高自己,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一种韬略。

“借光”,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说,是一种心理现象,国外叫做“哈洛效应”。是指由于外在力量的影响,使某事物增光添色,就好像圣像头上的光环,使圣像显得更为高大更有影响力。利用这一效应就可以借助权威的力量扩大自己的影响,比如我国古代“伯乐一顾,身价十倍”,实际上就是利用权威的力量,而在马身上加上了“神圣的光环”,从而抬高了马的价格。这种情况如果出现在人的身上,也能提高人的形象,增加人的光辉。

在现代社会,“借光”这种手段已被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外交等领域广泛运用,而且大有日趋扩展之势。对于人际交往,它不失为一种提高自身形象,扩大自己影响的策略和技巧。

你可以巧借名人,如谈话中常出现一些身份最高的人的名字,你在别人眼里就不同寻常;巧借名地,如对有地位有身份的人常去的地方,你不要不好意思表白,这也可以作为提高你的身份和能力的资本;巧借名言,如请社会名流为你题个词,请专家教授为你写的书作个序,请明星为你签个名,等等。这些做法虽然社会上有沽名钓誉之论,其实这是东方人“不为天下先”的眼光,不算很公道。被社会承认,是人的正当追求,对社会进步也有积极意义,而借助名人提高自己的社会知名度,就是被社会所承认的方式之一。

物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光是可以折射的,尽管拐弯抹角,但威势不减,正所谓“千山万水隔不断”。这个道理揭示你,借光的手法千变万化,“光亮”的来头也是千奇百怪。借光时要多长几个心眼儿,手段也要花样翻新。

借自己有权势亲戚的面子,往自己脸上贴金,抬高了自己的身价,到别人面前讨便宜,实在是棋高一着的点子,这样做,亲戚也不会损失什么。即使栽个跟头,露了馅儿,亲戚也不好怎么样,毕竟是亲三分向嘛。有些人此法运用得更妙,无亲戚可借光,便大演空城计,一样能达到目的。但用之须慎之又慎。

单小姐在某地环卫局工作五六年了,以前交了几个朋友,都嫌她工作环境太差而告吹。

半年前,姑妈又为单小姐介绍了一个对象,小伙子长得挺帅,而且并没有嫌弃她的工作,单小姐心里的高兴劲就别提了。两人进入热恋之中,商讨着怎样办婚事。但房子是其中最大的障碍。

已经等不及了的大龄青年单小姐到派出所去开证明,领结婚证书,刚好所长值班,就一边开证明,一边与单小姐话家常。看到单小姐姓单,所长问道:“你这姓很少啊!”单小姐无心闲聊,答道:“唔。”所长接着说:“县长也姓单,那你和他是亲戚?”单小姐又未置可否,因为她没有心思与他闲扯,只等所长开完证明她就要走。所长进一步推理说:“县长没有女儿,那你一定是他的侄女了。恭喜你,单小姐。”证明开完后,经所长之口,县长侄女结婚的消息,在县城很快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