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契丹名族史
15214900000020

第20章 辽代契丹族史(上)(2)

《辽史公主表》:景宗“渤海妃生一女”,圣宗妃“马氏生一女,大氏生一女,白氏生四女,李氏生一女,艾氏生一女”。

可见皇族娶妻并非均为萧氏,侧妃属他族的相当多。

其他贵族也同样娶非契丹族人为妻,如《耶律庶几墓志》:“耶律庶几妻,特封彭城郡夫人,刘氏。”《萧孝忠墓志》:“第五位汉儿小娘子常哥”。

契丹族庶民当也有相当多娶其他族妇女的,但资料匮乏,难于列举。

这些嫁入契丹族的女人当然都融入契丹族了,这数量是相当可观的。当然契丹族妇女也有嫁给他族的,但由于契丹人在辽代的特殊尊贵地位,一般不会出嫁后就放弃她契丹族的身份,所以并未融入他族。

其二,是汉族和他族人为官后,被特赐国姓,即正式允许他们成为契丹族一分子的。

《契丹史略》提出:“有些汉族官员,如韩德让、王继忠、张孝杰、李仲禧、刘霂、王观、杨兴功、陈昭衮、李俨等,受赐国姓,即改姓耶律,被接纳为契丹皇族成员了。”张正明:《契丹史略》,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31页。这些大都见于《辽史》记载。

如《辽史》卷八十二:“耶律隆运,本姓韩名德让,……统和二十二年,赐姓耶律。”《辽史》卷八十一:“王继忠——开泰六年,进楚王、赐国姓。”《辽史》卷八十一:“陈昭衮……云州人……赐国姓。”《辽史》卷九十七:“王观,南京人,咸雍七年,赐国姓。”《辽史》卷九十八:“耶律俨……本姓李氏,……咸雍六年,赐国姓。”《辽史》卷一百十:“张孝杰,……建州永霸县人,……大康元年,赐国姓。”这些都是汉人赐国姓(即耶律姓)的情况。

而奚人则有不少附姓述律氏。《金史回离保传》:“奚有五王族,世与辽人为婚,因附姓述律氏中。”如《辽史》卷八十五:“萧观音奴……奚王搭纥之孙。”《辽史》卷九十六:“萧韩家奴……奚长勃鲁恩之后”,同卷“萧乐音奴……奚六部敞稳突古不六世孙”。

这些汉人、奚人得以改姓耶律和萧,当然都加入契丹族之中了。但《契丹史略》把这些人的加入契丹族说成是“被接纳为契丹皇族了”,是不对的。真正被接纳为契丹皇族的,只有“隶横帐”的韩德让,其他人仅赐国姓,仅有资格列入契丹族中。

此外,有一点不够清楚。被赐国姓后,是其直系子女都改姓,还是其兄弟都改姓?据《耿延毅妻耶律氏墓志》:“夫人耶律氏,本姓韩……自诸父大丞相、晋国王、尚书令、文忠王……故赐耶律氏,与国同姓焉。”则此耶律氏仅是韩德让之侄女,竟也得同改姓耶律。不知此为特例,还是凡赐国姓者皆如此。若都同韩德让例,却合族均加入契丹族中,其人数当更为可观。

其三,是各族人被俘后沦为契丹人家内奴隶的。

这些人都包括在契丹户中,当然是算作契丹人了。但实际上,他们全不享受契丹人的待遇。如果他们真正成为契丹人,就再也不是奴隶身份了。如韩德让的祖父韩知古就是家内奴隶,历经三代,逐渐亲近,地位也就升高,终于加入契丹族之中。但他们虽无契丹人的地位,却通常被算入契丹族人口总数之中。以平均每个契丹户有奴隶二人计,十二宫一府有契丹人八万户,就有本为他族算作契丹人中的家内奴隶十六万人以上,因为契丹贵族当然不会每户仅二个奴隶。而契丹部落中的家内奴隶大约也有此数,则这类人总数当近三十万,为契丹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这是契丹族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

以上总计,辽代列入契丹族中的其他族人口总数当大约占契丹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多。

三、未加入契丹族的各族

在这里有几种身份的他族人不能计入契丹人中。

其一,是归辽代州县管辖的各族人,他们都是各自聚居,仍保留本族生活特点,因此并未融入契丹族。

其二,头下户及宫卫户中的各族人(即所谓蕃汉转户)。辽代宫卫户中有正户八万,蕃汉转户十二万三千,这里正户才是契丹人,蕃汉转户并非契丹人,两者的民族区别很清楚。头下户和宫卫户实际是一样的,只不过宫卫户是皇帝直接管辖的,头下户则是归契丹贵族所有的。头下户下不见正户和蕃汉户之别,但应该主要还是以所得汉人、渤海人、奚人所建,不能都是非契丹族,否则这是无法统治的。头下户的被奴役身份,及其聚族而居,也说明他们不可能加入契丹族中。

其三,非契丹人部落,这些部落都是由被契丹人统治的其他各族组成。他们整个部落集体沦为契丹人的部落奴隶。迭剌迭达部、乙室奥隗部、楮特奥隗部是分别隶属于迭剌部、乙室部、楮特部的奚户,品达鲁虢部是隶属于契丹部的达鲁虢人。而圣宗所置三十四部,则为隶南府、北府的部落,他们的身份是很明显的,在辽代并未融入契丹族中,辽之后,都分别归入本民族之中。如乙典女真部在金国申请回归女真族中。因此,不能把这些非契丹人部落列入契丹族之中。

对以上诸类人并未融入契丹族中这点,我过去在《东北民族源流》一书中,曾提出过。弄清辽代哪些人归入契丹人中,哪些未归入契丹人中,是研究辽代民族关系的前提,但当时并未能研究清楚。这里稍有前进,也未全部解决。

辽代契丹族的建置及其分布

以前很少有人研究辽代契丹族的建置及其分布,只有人研究辽代的疆域及行政区划,这与契丹族史未从辽史分出有关,也与资料缺乏有关。近年考古资料增加,始有了研究的可能,但很多问题还是难于弄清,只有待之以后了。

一、辽代契丹族的建置

辽代是以契丹族为主体民族的,但对契丹人的统治形式却非州县,而为部族和宫卫。《辽史百官志》载:“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国制简朴,汉制则沿名之风固存也。辽国官制,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契丹人是在宫帐、部族之中,统计《辽史》,契丹人的部族有十三部,为:内四部族(遥辇九帐,横帐三父族,国舅帐拔里、乙室乙族,国舅别部)、五院部、六院部、乙室部、品部、楮特部、乌隗部、捏剌部、突吕不部、突举部。辽代对这十三部均设有建置以管辖之。除部族外,契丹人还编于宫卫之中。《辽史营卫志》:“辽国之法,天子践位,置宫卫,分州县,析部族,设官府,籍户口,备兵马。崩则扈从后妃宫帐,以奉陵寝。有调发,则丁壮从戎事,老弱居守。……正户八万,蕃汉转户十二万三千,共二十万三千户。”这里的正户应当是指契丹人。因此,《辽史兵卫志》称:“契丹本户多隶宫帐、部族。”据统计,宫帐辖石烈二十三,部族辖石烈二十二,则两者所辖契丹人大致相近,总计在一百万人左右。要研究辽代契丹族的分布,就必须考察契丹各部族、宫卫的分布,而要考察契丹人宫卫、部族的分布,又必须先弄清其机构。现分述契丹宫卫、部族机构于下:

1.契丹诸宫的机构

契丹有诸行宫都部署院,总契丹汉人诸行宫之事。置有诸行宫都部署、知行宫诸部署司事、诸行宫副部署、诸行宫判官。

共有十二宫一府:太祖曰弘义宫,应天皇后曰长宁宫,太宗曰永兴宫,世宗曰积庆宫,穆宗曰延昌宫,景宗曰彰愍宫,承天太后曰崇德宫,圣宗曰兴圣宫,兴宗曰延庆宫,道宗曰太和宫,天祚曰永昌宫,又孝文皇太弟有敦睦宫,丞相耶律隆运有文忠王府。

每宫设某宫使、某宫副使、某宫太师、某宫太保、某宫侍中(亦曰世蜀),某宫都部署司,掌本宫契丹军民之事,置都部署、副部署、判司等职,并置有提辖司;马群司,有侍中、敞史;宫下有石烈,石烈,县也,石烈设夷里堇,本名弥里马特本,改辛衮,会同元年升,麻普本名达剌干,会同元年改。牙书,会同元年置。石烈下有瓦里、抹里、得里。瓦里,内族外戚,世官犯罪,没入瓦里,设抹鹘;抹里设闸撒笰,得里,官名未详。

《辽史宫卫志》载:“十二宫凡州三十八,县十,提辖司四十一,石烈二十三,瓦里七十四,抹里九十人,得里二,闸撒十九。”

2.遥辇九帐族大常衮司

《辽史百官志》:“遥辇九帐大常衮司。掌遥辇洼可汗、阻午可汗、胡剌可汗、苏可汗、鲜质可汗、昭古可汗、耶澜可汗、巴剌可汗、痕德堇可汗九世宫分之事。太祖受位于遥辇,以九帐居皇族一帐之上,设常衮司以奉之,有司不与也,……大常衮亦曰敞稳。”下设有“遥辇太师、遥辇太保、遥辇太尉、遥辇司徒、遥辇司空、遥辇侍中、敞史、知事”等官。这大约是管理遥辇九帐的总的机构。《辽史百官志》另外提到有遥辇帐节度使司设节度使、节度副使,遥辇咩稳司设详稳、都监、将军、小将军等,这些大约是遥辇九帐每帐分设之官。

3.横帐三父房族大内惕隐司

《辽史百官志》:“玄祖伯子麻鲁无后;次子岩木之后曰孟父房;叔子释鲁曰仲父房;季子为德祖,德祖之元子是为太祖天皇帝,谓之横帐;次曰剌葛,曰迭剌,曰寅底石,曰安端,曰苏,皆曰季父房,此一帐三房,谓之四帐皇族。”又载:“大内惕隐司,掌皇族四帐之政教。”设大内惕隐、知大内隐事、大内惕隐都监等宫。在大内惕隐司下分设大横帐常衮司、孟父族帐常衮司、仲父族帐常衮司、季父族帐常衮司等官,分掌一帐三房之事。但这一帐三房的具体分布地点,《辽史》不见记载。

4.国舅帐拔里、乙室已族大国舅司

《辽史百官志一》:“大国舅司。掌国舅乙室已、拔里二帐之事。太宗天显十年,合皇太后二帐为国舅司;圣宗开泰三年,又并乙室已、拔里二司为一帐。”下分设“乙室已国舅大翁帐常衮,一作敞稳。乙室已国舅小翁帐常衮。拔里国舅大父帐常衮。拔里国舅少父帐常衮”,及国舅乙室大翁帐详稳司、国舅乙室已小翁帐详稳司、国舅拔里大父帐详稳司、国舅拔里少父帐详稳司等。国舅别部官制《辽史》所云未详。仅圣宗太平八年见国舅别部敞史。

5.契丹诸大部族的机构

《辽史百官志》载:五院部、六院部、乙室部、奚六部,已上曰大部,为大部族。大部族均设大王府。“五院部,有知五院事,在朝曰北大王院。六院部,有知六院事,在朝曰南大王院。乙室部,在朝曰乙室王府,有乙室府迪骨里节度使司。奚六部,在朝曰奚王府,有二常衮,二宰相,又有比里太尉,有奚六部汉军详稳,有奚拽剌详稳,有先离挞鉴官。”

大部族设某部大王,本名夷离堇;某部左宰相;右宰相;太师;太保;太尉;司徒,本名惕隐。设某部节度使司,下设某部节度使、副使、节度判宫。设某部族详稳司,下设详稳、都监、将军、小将军。设石烈,石烈有夷离堇、麻普(亦曰马步,本名石烈达剌干)、牙书。石烈下设弥里(乡也),有辛衮(本曰马特本)。

6.契丹诸小部族的机构

《辽史百官志》载,小部族有四十九个。其中属契丹族的有六个:品部、楮特部、乌隗部、突吕不部、突举部、涅剌部。

小部族设:司徒府(有司徒、司空)、节度使司、详稳司。部族下亦设石烈,石烈有令稳、麻普、牙书;亦设弥里,下有辛衮。

二、契丹诸宫卫的分布

1.算斡鲁朵

《辽史营卫志》上:“算斡鲁朵,太祖置。……国语心腹曰算,宫曰斡鲁朵,是为弘义宫。以心腹之卫置,益以渤海俘、锦州户。其斡鲁朵在临潢府,陵寝在祖州东南二十里,正户八千,蕃汉转户七千。”此正户八千应为契丹人。如《辽史》卷九十八:“耶律胡吕,弘义宫分人。其先欲稳,佐太祖有功,为迭剌部夷离堇。”说明,胡吕其先属迭剌部,后拨入弘义宫。此斡鲁朵在临潢府(巴林左旗林东)及祖州(巴林左旗哈达英格)。此宫辖州五:锦(今锦州)、祖(今巴林左旗)、严(今兴城县)、祺(今康平)、银(今铁岭),此宫之契丹人当分布此间。

2.国阿辇斡鲁朵

《辽史营卫志》上:“国阿辇斡鲁朵,太宗置。收国曰国阿辇,是为永兴宫,初名孤稳斡鲁朵。以太祖平渤海俘户,东京、怀州提辖司及云州怀仁县、泽州滦河县等户置。其斡鲁朵在游古河侧,陵寝在怀州南三十里。正户三千,番汉转户七千。”其中正户三千为契丹人。如《辽史》卷九十七:“耶律喜孙,永兴宫分人。”其斡鲁朵所在之游古河地无考。陵寝在怀州(巴林右旗)据张松柏《辽怀州、怀陵调查记》(《内蒙古文物考古》1984年第3期)考证,怀州城址位于巴林右旗幸福之路公社所在地东北四十华里岗岗庙村,怀陵位于怀州城址北六华里的床金沟。但据《辽史营卫志》载:“陵寝在怀州南三十里。”二者不符。其活动地区应在此一带。

此宫辖州四:怀(今巴林右旗)、黔(今义县西北)、开(今凤城县)、来(今绥中西),此宫契丹人当亦有分布此一带者。

3.耶鲁碗斡鲁朵

《辽史营卫志》上:“耶律碗斡鲁朵,世宗置。兴盛曰耶鲁碗。是为积庆宫。以文献皇帝卫从及太祖俘户,及云州提辖司,并高、宜等州户置。其斡鲁朵在土河东,陵寝在长宁宫北。正户五千。蕃汉转户八千”。此宫有正户五千即契丹人户。如《辽史》卷九十三:“耶律铎轸,积庆宫人。”又《辽史》卷八十八:“耶律遥质,积庆宫人。”斡鲁朵在土河(今老哈河)东,今奈曼旗境,陵寝在长宁宫(龙化州东一百里)北,今通辽市南。此宫辖州三:康(今北镇)、显(今北镇)、宜(今义县)。此宫契丹人当亦有活动此一带者。

4.蒲速碗斡鲁朵

《辽史营卫志》上:“蒲速

碗斡鲁朵,应天皇太后置。兴隆曰‘蒲速碗’,是为长宁宫。以辽州及海滨县等户置。其斡鲁朵在高州,陵寝在龙化州东一百里。世宗分属让国皇帝宫院。正户七千,蕃汉转户六千。”本宫契丹人有七千户。其活动地区之高州,据《辽史地理志一》:“遂州,本高州地,南王府五帐放牧于此,在檀州西二百里,西北至上京一千里。”应在今库伦旗南境。陵寝在龙化州东一百里,则在今库伦旗北境。故此宫活动地区当在今库伦旗。又此宫辖州四:辽(今新民)、仪坤(今克什克腾)、辽西(今义县境)、显(今北镇),则此宫契丹人当亦有分布这些地区者。

5.夺里本斡鲁朵

《辽史营卫志上》:“夺里本斡鲁朵,穆宗置。是为延昌宫。讨平曰‘夺里本’。以国阿辇斡鲁朵及阻卜俘户、中京提辖司、南京制置司、咸、信、韩等州户置。其斡鲁朵在雅里山南,陵寝在东南。正户一千,蕃汉转户三千。”此宫有契丹人一千户。斡鲁朵所在地雅里山,地无考。陵寝在上京(今巴林左旗林东)之南。其活动地区当亦在上京一带。此宫辖州二:遂(今库伦旗境)、韩(今昌图境),此宫之契丹人当亦有在此地者。

6.监母斡鲁朵

《辽史营卫志》:“监母斡鲁朵,景宗置。是为彰愍宫。遗留曰‘监母’。以章肃皇帝侍卫及武安州户置。其斡鲁朵在合鲁河,陵寝在祖州南。正户八千,蕃汉转户一万。”此宫有契丹人八千户。其斡鲁朵所在合鲁河,地无考。若陵寝在祖州南,则应在巴林左旗哈达英格南,太祖陵之西,亦为巴林左旗境。但据《辽史地理志二》:“乾州,圣宗统和三年置,以奉景宗乾陵。”则景宗陵又似在乾州(今北镇),未知孰是,则此宫活动地区当亦距此不远。此宫辖州四:永(今翁牛特旗与境)、龙化(今奈曼旗北)、降圣(今奈曼旗南)、同州(今开原中固),此宫之契丹人当亦有在此一带者。

7.孤稳斡鲁朵

《辽史营卫志》上:“孤稳斡鲁朵,承天太后置。是为崇德宫。玉曰孤稳。以乾、显、双三州户置。其斡鲁朵在土河东。陵祔景宗皇帝。正户六千,蕃汉转户一万。”其斡鲁朵在土河(今老哈河)东,今奈曼旗境。陵祔景宗陵,则亦应在今巴林左旗哈达英格南,太祖陵西。其契丹人六千户,当活动于此地区。此宫辖州四:乾(今北镇)、川(今北票)、双(今铁岭境)、贵德(今抚顺),此宫之契丹人当亦在此一带。

8.女古斡鲁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