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辽代契丹婚俗,最早论述的是朱子方。他总结出八个特点:异姓为婚,不拘地里,废除姐亡妹续,阶级界限不得逾越,破限必经批准,不受辈分限制,先诸部相婚,与汉人通婚。并认为辽代契丹婚制渊源于母系氏族制的族外婚朱子方:《从出土墓志看辽代社会》,《社会科学辑刊》1979年第2期。向南等认为契丹婚制属氏族外婚制、部落内婚制,有群婚制的残留向南、杨若薇:《论契丹族的婚姻制度》,《历史研究》1980年第5期。,孙进己则认为契丹属胞族外婚制,即不限于部落内,但氏族外属同胞族也不婚,认为契丹的石烈即胞族孙进己:《契丹胞族外婚制》,《民族研究》1983年第1期。王玲等认为契丹早已排斥氏族内婚,过渡到单婚制,契丹妇女改嫁是常事王玲、齐心:《辽代社会的婚姻与家庭》,《博物馆研究》1987年第1期。胡迪生认为当是部落外婚制胡迪生:《浅谈契丹族婚姻制度》,《东北地方史研究》1989年第1期。孟古托力认为是坚持异姓为婚、高门第内婚,存在收继婚、姐亡妹续、异辈婚孟古托力:《契丹族婚姻探讨》,《北方文物》1994年第1期。程妮娜认为属两分组织的婚制,不限同部,保留母系社会遗风程妮娜:《契丹婚制婚俗探析》,《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第1期。还有席岫峰之文论述了契丹的婚姻制度席岫峰:《关于契丹婚姻制度的商榷》,《历史研究》1993年第2期。
张国庆、孟古托力论述了辽代契丹人的家庭张国庆:《辽代契丹人家庭考论》,《社会科学辑刊》1991年第2期;孟古托力:《契丹族家庭探讨》,《学习与探索》1994年第4期。杨茂盛论述了契丹的宗族家族斗争杨茂盛:《试论契丹的宗族——家族斗争及其世选制》,《北方文物》1996年第1期。都兴智、蔡美彪论述了契丹人的姓氏都兴智:《契丹族的姓氏和名称》,《辽宁师大学报》1960年第5期;蔡美彪:《试说契央族耶律氏、萧氏之由来》,《历史研究》1993年第5期。张国庆论述了契丹人的命名习俗张国庆:《略谈辽代契丹人的命名习俗》,《博物馆研究》1991年第2期。刘铭恕之文论述了契丹族丧葬制之变迁及其特点刘铭恕:《契丹民族丧葬制度之变迁及其特点》,《中国文化研究汇刊》,1941年9月。
关于辽代契丹的葬俗,贾州杰之文论述了契丹有护守陵墓之制,有死不用棺、保存尸体、金银面具烧饭等俗贾州杰:《契丹丧葬制度研究》,《内蒙古大学学报》1978年第2期。李逸友论述了契丹墓制:墓地多择风水;墓形以砖室为主,石砌、砖石混砌次之;有椁室、壁画、墓志、墓园、墓仪。葬制有葬尸、葬具、葬式、殉人和俑、随葬物。并论述了辽代契丹人墓葬制度继承了民族传统,吸收了汉人葬制。以后又论述了契丹各阶层及各阶段墓葬的特点李逸友:《辽代契丹人墓葬制度概说》,《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海洋出版社1991年版;李逸友:《内蒙古辽代契丹人墓葬的形制和分期》,《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北方民族文化1991年增刊;李逸友:《略论辽代契丹与汉人墓葬的特征和分期》,《中国考古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田广林、张建华也对契丹葬俗做了研究田广林、张建华:《契丹葬俗研究》,《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北方民族文化1992年增刊。
张国庄论述了辽代契丹的丧葬文化和契丹皇帝的丧葬张国庆:《辽代契丹丧葬文化考述》,《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年第5期;张国庆:《辽代契丹皇帝的丧葬、陵庙、造像与祭祖》,《辽金史论集》第七辑。景爱、袁海波论述了辽代的火葬制度景爱:《辽金时代的火葬墓》,《黑龙江省文博学会成立纪念文集》,1980年;袁海波:《试论辽代火葬制度》,《阜新辽金史研究》第二辑,1995年。王明琦论述了辽契丹族的婚丧习俗王明琦:《辽契丹族的婚丧习俗及宗教信仰》,《沈阳文物》1993年第1期。王秋华论述了辽代契丹墓葬壁画装饰的分期王秋华:《辽代契丹族墓葬壁面装饰分期》,《北方文物》1994年第1期。刘素侠从辽墓壁画考察了契丹人的社会生活刘素侠:《从辽墓壁画看契丹人的社会生活》,《社会科学辑刊》1997年第3期。
研究契丹葬俗中金属面具的有杜承武、陆思贤论述契丹女尸网络、面具之文杜承武、陆思贤:《契丹女尸的网络与面具》,《契丹女尸》。,马洪路论述了契丹葬俗中的铜丝网衣及有关问题马洪路:《契丹葬俗中的铜丝网衣及其有关问题》,《考古》1983年第3期。,杜晓帆论述了面具网络与萨满教的关系杜晓帆:《契丹族葬俗中的面具、网络与萨满教的关系》,《民族研究》1987年第6期。,此外同一内容的文章还有木易、盖山林、刘冰、侯峰之文木易:《辽墓出土的金属面具、网络及相关问题》,《北方文物》1993年第1期;盖山林:《契丹面具功能的新认识》,《北方文物》1995年第1期;刘冰:《试论辽代葬俗中的金属面具及相关问题》,《中国北方古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侯峰:《辽代契丹族金属面具、网络等葬俗的分析》,《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
契丹丧葬制度中的另一特点是烧饭。王国维首先论述了烧饭之俗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十六。陈述论述了烧饭是祭祀不是殉葬,也不是火葬陈述:《谈辽金元“烧饭”之俗》,《历史研究》1980年第5期。贾敬颜也论述了契丹烧饭之俗贾敬颜:《烧饭小俗小议》,《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2年第1期。宋德金论述了烧饭同殉葬的关系,仅用于祭祀死者宋德金:《烧饭琐议》,《中国史研究》1983年第2期。那木吉拉论述了烧饭与抛盏那木吉拉:《“烧饭”“抛盏”刍议》,《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4年第6期。
论述辽代契丹人信仰道教的有邢康及舒焚之文邢康:《从考古材料看道教在辽地的流传》,《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1988年第1期;邢康:《论辽朝的道教》,《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88年第4期;舒焚:《辽上京的道士与辽朝的道教》,《湖北大学学报》1994年第5期。论述辽代契丹人巫教及原始宗教的有邢康及吕明之文邢康:《契丹巫教在辽立国后的地位及其变化》,《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89年第2期;吕明:《契丹原始宗教在辽代艺术中的反映》,《美苑》1990年第3期。
总说辽代契丹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则有景爱之文。总论契丹衣食住行的有武玉环、冯继钦、张国庆等文景爱:《说契丹人生活方式的改变》,《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986年第1期;武玉环:《回答论辽代契丹人的衣食住行》,《北方文物》1991年第3期;冯继钦等:《契丹族的衣食住行》,《契丹文化史》;张国庆等:《契丹人的生活习俗》,《辽代契丹习俗史》。分论服饰则有张国庆、朱筱新论述契丹服饰之文张国庆:《辽代契丹服饰考略》,《学习与探索》1990年第4期;李思纯:《中国历史上边疆民族发式考》,《民族学研究集刊》1943年9月;朱筱新:《契丹族的礼仪风俗与服饰》,《文史知识》1991年第6期。,李逸友、杜承武论契丹服饰为左衽之文李逸友:《左衽小考——关于契丹、女真、蒙古族的左衽》,《内蒙古文物考古》1982年第2期;杜承武:《谈契丹小袖圆领衫为左衽》,《辽金史论集》第三辑。,徐秉琨论契丹冠式之文徐秉混:《契丹冠式和北方民族的金冠传统》,《辽宁省考古博物馆学会成立大会会刊》,1981年。,田广林论契丹头衣之文田广林:《契丹头衣考略》,《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版。,李逸友、孙进己、田广林论契丹发式之文李逸友:《契丹的髦发习俗》,《文物》1983年第9期;孙进己、干志耿:《我国古代北方各族发式之比较研究》,《博物馆研究》1984年第2期;田广林:《契丹髦发礼俗述略》,《北方文物》1998年第4期。,张国庆论契丹尚白之文张国庆:《浅谈契丹人的尚白习俗》,《四平民族研究》1980年第1期。分论饮食则有罗继祖、张国庆、程妮娜论契丹饮食之文罗继祖:《契丹人的饮食》,《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986年第1期;张国庆:《辽代契丹人饮食考述》,《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1期;程妮娜:《辽代契丹人的饮食习俗述略》,《博物馆研究》1991年第3期。,赵清俊论契丹炊器之文赵清俊:《辽金时契丹女真族使用铜铁炊器习俗的探讨》,《古民俗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张国庆论饮酒之文张国庆:《辽代契丹人的饮酒习俗》,《黑龙江民族丛刊》1990年第1期。,冯继钦论饮茶之文冯继钦:《契丹人与茶》,《内蒙古社会科学》1995年第5期。关于居住则有张国庆论契丹住所之文张国庆:《辽代契丹人的住所论略》,《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5期。,刘国有论版箔习俗之文刘国有:《略论辽代的兴版箔》,《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988年第2期。,袁鸿波论装饰习俗之文袁海波:《契丹族的装饰习俗初探》,《阜新师专学报》1992年第2期。张国庆有论述交通工具之文张国庆:《辽代契丹人的交通工具考述》,《北方文物》1991年第1期。
其他分论契丹史学的有李锡厚之文李锡厚:《虏廷杂记与契丹史学》,《中国史研究》198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