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辽代契丹文学的有苏雪林、顾敦鞥、厉鼎煃、魏洪祯、刘溶池、米治国、孙泓等人之文苏雪林:《辽文学概述》,《珞伽》1卷1期,1933年11月;顾敦鞥:《辽文学》,《之江学报》1卷3期,1934年5月;厉鼎煃:《试用古回鹘文比较研究契丹文学》,《中山大学学报》第2期,1937年;刘溶池:《辽代文学简编》,《中央日报》1947年10月13日;陈荆鸿:《辽金诗概述》,《文学世界》4卷4期,1960年12月;米治国:《辽代文学初论》,《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2期;孙泓:《契丹的文学》,《辽金史论集》第七辑。陈述专文论述了辽代文学中的契丹文作品陈述:《辽代文学中的契丹文作品》,《陈寅恪先生纪念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论述契丹族音乐的有张国庆之作张国庆:《辽代契丹人音乐文化勾沉》,《晋阳学刊》1992年第1期。论述契丹舞蹈的有黄锡玖、隗芾、王玲、王克芬、黄凤岐等人之文黄锡玖:《漫谈辽金西夏的舞蹈》,《舞蹈论丛》1983年第2期;隗芾:《契丹乐舞考》,《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第1期;王玲:《北京通史辽代卷》,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年版;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黄凤岐:《契丹族的音乐舞蹈艺术探论》,《辽金史论集》第六辑。论述契丹美术的有陈兆复、鲁淇等人之文陈兆复:《契丹族画家胡瑰和他的卓歇图》,《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79年第4期;陈兆复:《契丹绘画》,《内蒙古社会科学》1980年第4期;陈兆复:《契丹族画家胡瑰和北方草原画派》,《美术》1980年第3期;鲁淇:《辽墓壁画》,《旅游》1980年第4期;宋协轲:《辽墓壁画思想内容及造型艺术特点浅析》,《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89年第3期。
对辽代契丹族的宗教,陈述论证了辽代宗教史,李申论述了辽代的宗教,邢康论述了从契丹宗教信仰变化看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趋势,黄凤岐论述了辽代契丹族的宗教与信仰陈述:《辽代宗教史论证》,《陈垣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1981年;李申:《辽代宗教》,《世界宗教研究》1990年第1期;黄凤岐:《辽代契丹族宗教述略》,《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第2期;刑康:《从契丹宗教信仰变化看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趋势》,《内蒙古电大学刊》1993年第5期;黄凤岐:《宗教与信仰》,《契丹史研究》。戴蕃豫论述了契丹王朝之佛教艺术,魏洪祯论述了契丹之佛教,韩道诚论述了契丹佛教发展,唐统天论述了契丹佛风,顾国荣论述了佛教在辽朝的流布及其影响,项春松论述了辽代佛教与佛塔,王月鮲论述了辽朝皇帝的崇佛及其社会影响。李敬武论述了从尊儒到崇佛的演变戴蕃豫:《契丹王朝之佛教艺术》,《大公报》1946年12月29日;魏洪祯:《契丹之佛教》,《经世》1948年第4期;韩道诚:《契丹佛教发展考》,《大陆》8卷6期,1959年;唐统天:《契丹佛风》,《北方民族》1989年第1期;顾国荣:《佛教在辽朝的流布及其影响》,《昭乌达蒙统师专学报》1989年第1期;项春松:《辽代佛教与佛塔》,《东北亚历史与文化研究》;李敬武:《论辽代从尊儒到崇佛的演变》,《社会科学辑刊》1993年第4期;王月鮲:《辽朝皇帝的崇佛及其社会影响》,《内蒙古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契丹文字的研究是20世纪进展最大的领域,在解读契丹字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
最早研究契丹字的有柳翼谋、厉鼎煃、罗福成、王静如等,金毓黻汇编为书。这是第一次研究高潮,他们通过契丹文和汉文哀册的对读,破译了其中一部分柳翼谋:《契丹大小字考》,《史地学报》2卷6期,1923年;厉鼎煃:《热河契丹国书碑考》,《国学季刊》3卷4期,1932年第12期;厉鼎煃:《契丹国书略说》,仁声印刷所1934年5月版;罗福成:《道宗宣懿皇后哀册释文》,《满洲学报》1933年第2期;罗福成:《兴宗皇帝(契丹国书)哀册文》,《史学早报》2卷1期,1934年;王静如:《辽道宗及宣懿皇后契丹国书哀册初释》,《史语所集刊》3卷4期,1933年;金毓黻:《辽陵石刻集录》,奉天图书馆刊,1933年。
70年代由于大批契丹文碑刻的出土及一些学者的坚持努力,契丹小字的研究终于取得了较大突破。其间先后发表了陈述、郑绍宗、王静如、刘凤翥之文陈述:《跋吉林大安出土契丹文铜镜》,《文物》1973年第8期;郑绍宗:《兴隆县梓木林子发现的契丹文墓志铭》,《考古》1973年第5期;王静如:《兴隆出土金代契丹文墓志铭解》,《考古》1973年第5期;刘凤翥、于宝林:《契丹小字许王墓志考释》,《文物资料丛刊》1977年第1期。其主要成就则为清格尔泰、刘凤翥等人的契丹小字解读新探等清格尔泰、刘凤翥等:《契丹小字解读新探》,《考古学报》1978年第3期;刘凤翥:《契丹小字解读再探》,《考古学报》1983年第2期;清格尔泰、刘凤翥:《契丹小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契丹大字的解读则有闫万章、刘凤翥等人之文闫万章:《锦西西孤山出土契丹文墓志研究》,《考古学报》1957年第2期;闫万章:《关于契丹大字墓志纪年的考释问题》,《辽海文物学刊》1990年第1期;刘凤翥:《契丹大字中的纪年考释》,《民族语文》1982年第3期;刘凤翥:《关于契丹大字中个位数字之解读》,《东北亚历史与文化》。其他研究契丹字者还有即实、阮延焯等人即实:《谜路问径》,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阮延焯:《契丹小字铜镜新考》,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阮延焯:《辽史国语解赓补》,《联合书院30周年纪念文集》,1991年。对契丹字研究作综述的则有刘凤翥之文刘凤翥:《辽代的语言和文字》(上、下),《博物馆研究》1984年第2、3期;刘凤翥:《契丹大字六十年之研究综述》,《日中合同文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日本文字文化研究所1998年京都版。
六、辽亡后的契丹人研究综述
从总体上研究辽之后契丹人的,最早有陈述所撰之文,论述了辽亡后部分契丹人西走建西辽,部分北撤成为今达翰尔族的先人,大部分人留在原住区,成为金的属民陈述:《大辽亡后的契丹人》,《民族问题研究丛刊》第五辑;陈述:《契丹政治史稿》。张正明论述了金代和元代的契丹及契丹与其他民族的同化和融合。主流是同化于汉族,同化于蒙古族的是少数,而先前同化于女真的后来也入了汉族张正明:《契丹史稿》。孙进己也认为契丹人的流向很复杂,有入回纥、入夏国、入女真、入蒙古、入达翰尔、入汉族者,主要流向应为蒙古族和汉族,二者之中又以汉族为主孙进己:《东北民族源流》。以后又分别论述了契丹族西走建西辽,及金代之契丹人。最后入汉族、蒙古族、云南各族,部分入女真及满族,部分入回鹘、高丽,部分成为达翰尔人孙进己:《金元时契丹族的分化及契丹族的最后流向》,《北方民族史研究》(一)(未出版稿)。
其他分论辽亡后契丹人及其流向的有:陈述提出哈剌契丹说,德成、陈得芝考察了耶律大石西走路线,魏良鱪有西辽政治史稿,冯继钦论述了哈剌契丹人建立起儿漫王朝陈述:《哈剌契丹说》,《历史研究》1956年第2期;陈得芝:《耶律大石北走史地杂考》,《历史地理》第二辑,1982年;魏良鱪:《西辽政治史稿》,《新疆大学学报》1983年第4期;冯继钦:《哈剌契丹人建立的起儿漫王朝》,《新疆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魏良鱪《西辽史纲》,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冯继钦还论述了金代契丹人的分布冯继钦:《金代契丹的分布》,《北方文物》1990年第2期。赖家度、陈良、刘素云、赵东晖等人论述了契丹人的反金斗争赖家度:《耶律斡罕领导的抗金斗争》,外三篇,《历史教学》1962年第9期,1963年第1、5期。余行迈、佟宝山、冯继钦论述了元代契丹人投劾任官及其贡献余行迈:《蒙古伐金初期契丹人的投效》,《东方杂志》40卷1期,1944年;佟宝山:《蒙古早中的契丹将领》,《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988年第2期;佟宝山:《论蒙元时代契丹人的贡献》,《中央民族学院早报》1991年第4期;何天明:《试探元代蒙古与契丹的关系》,《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93年增刊;冯继钦:《金元时期契丹人姓名的研究》,《黑龙江民族丛刊》1982年第4期;冯继钦:《蒙元时期契丹人官职研究》,《辽金史论集》第七辑;冯继钦:《从战迹和官职看契丹人在蒙元时期的分布》,《北方文物》1985年第2期。
对契丹后裔为达斡尔人之说,自陈述提出后,长期争论不休,傅乐焕反对,有些人支持傅乐焕:《关于达斡尔的民族成份识别问题》,《辽史丛考》;沈汇:《论契丹小字的创制与解读——亦论达斡尔族的族源》,《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0年第4期;刘凤翥:《从契丹小字解读论达斡尔为东胡之裔》,《黑龙江文物丛刊》1981年第1期。关于契丹后裔在云南的发现也发表了不少文章杨毓骧:《云南契丹后裔考证》,《思想战线》1994年第2期;陈乃雄:《云南的契丹后裔和契丹字遗存》,《中国北方古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5年;孟志东:《云南契丹后裔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黄震云:《云南契丹后裔和契丹姓氏》,《思想战线》1995年第2期;杨毓骧:《云南契丹人的社会文化》,《思想战线》1995年第2期;杨毓骧:《云南契丹后裔的宗族组织》,《北方文物》1998年第4期。
七、小结
综观我国20世纪的契丹史研究,可以说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80年代以来,每年发表出版的论著都数倍于以前。一个世纪来,可以说研究已深入到契丹史的各个领域,各个课题都取得了或大或小的突破。这一方面与三中全会以来对民族文化和学术的重视和良好环境有关,一方面也与考古方面的大量新发现和诸多学者的努力有关。
但也不能不承认契丹史各个领域研究发展的不平衡。从时期而言,对辽以前和辽代的契丹研究者较多,对辽以后的契丹研究相对薄弱。从内容而言,前期对契丹的政治经济研究较多,后期对文化研究较多。从研究人员的地区而言集中于北方,南方就很少,就研究人员的年龄而言,目前出现严重青黄不接现象。
研究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其一,没有重视继承前人成果,很多相同的题目发表了不少内容大致雷同的文章,虽非抄袭,但显然在研究中没有注意查阅前人成果,因此该继承的未继承,该订正和争论的未订正和争论,严重影响了研究的发展。
其二,是对契丹民族史的内容不明确,没有紧紧围绕契丹民族的形成、发展、消亡来研究,因此契丹族史的一些重要问题没有很好研究。至今很少有专门论述契丹民族的形成、发展和消亡之文,不少文章还沿袭过去朝代史、国家史的研究方法,不能扣紧民族史。甚至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章至今弄不清契丹史和辽史的区别。
其三,是缺乏对契丹史的宏观研究。大多数文章是从微观上论述一事、一地、一人、一方面,较少有人概括总结各方面大量微观的研究,形成一些全面宏观的大型论著。而进一步综观契丹民族史各个领域的发展过程,契丹族和其他民族对比研究之文更少。
这些都是今后要加强的。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进一步明确契丹史作为民族史和辽史的区别。整理出一部独立的契丹史论著索引,在此基础上写一篇或一本更全面详细的契丹史研究综述。着手在某一单位建立一个契丹史文献库,以便研究者查阅。
应该提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以期攻关课题在近十年内有较大突破。今后再撰写有关论著应该注意总结前人成果,力求解决前人认识上的分歧,作出定论;力求有所创新,不断有新的突破。
希望21世纪不是在20世纪原有的水平上重复劳动,而是有较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