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书土楼旧事
15223400000052

第52章 禽畜打斗人性其中

斗牛:“放暑假了,耶!”土楼孩子们特别高兴,他们可以结伴去放牛,最有趣是看斗牛。

早饭过后,孩子们结伴把自己家里的牛从牛栏里放出来,沿着小路慢慢地赶到草地去,这些牛中有大角牛牯,圆角母牛,初生牛犊,还有老黄牛……十多头牛到了草地上安闲地吃草,孩子们在树阴下乘凉闲聊。看那大角牛牯,身体肥壮,头上两支角像二把利刀叉开,眼睛像两只铜铃,抬头一瞪,令人生畏。孩子们叫它“大角”,拉起犁耙,毫不费劲,又乖又快,真是种地的好帮手。

这时,邻村小孩也赶一群牛来到草地上,其中一头黑公牛也长得肥头壮颈,毛皮黝黑,迈着粗壮的四腿,一边吃草一边走到草地中央。“大角”一看“有敌侵入”,即“哞”的一声,撒开四腿向黑牛冲去,抬着头,瞪着眼,像是警告黑牛不能跟它们争草吃似的。黑牛也不示弱,立即站稳四蹄,摇头摆角,展示出打架前防御的态势,等待对方攻击。这时两头牛抬头瞪眼,牛鼻子发出“唔唔”声,互不相让,战火一触即发。孩子们看见了赶快站起来喊:“大角,冲过去!赶走它!”“大角”听到主人助威叫喊,跷起尾巴,低下头,伸着角,快步向黑牛冲去。黑牛毫不认输,即埋下头顶着角迎上去,两只大牛牯,头对头,角对角斗成一团。“加油,加油!”孩子们站在一边像看球赛的拉拉队叫喊助威。双方越斗越猛,八只蹄子蹬来踩去,把草地掀掉一层皮,牛汗流得一身,湿漉漉的,像刚从水里捞起来一样,一下顶过来,一下顶过去,一来一往斗了几十个回合,难解难分。最后“大角”用了以退为进的妙招,突然一退,黑牛用力过猛,跌撞在地上,“大角”随即发起猛攻,把尖角插到黑牛的肥体上。牛角刺破了黑牛那厚厚的牛皮,鲜血直流。黑牛被刺痛,知道不是对手,即迅速起来,夹着尾巴,撒腿逃跑。“大角”紧追在后,一直追出草地,孩子们才把它拦回来。“大角”仰着头,“哞哞”直叫,流露出胜利者的神态,孩子们哈哈大笑,拍手赞好。

斗狗:圆楼里养着一只大黑狗,高大膘壮又结实,一身黑毛,油光发亮,圆头短嘴尖耳朵,两只眼睛炯炯有光,很有灵气。这只大黑狗天天蹲在大门口像站岗的战士一样守卫着土楼人家。这只狗对楼里的小孩更有感情,每天上学时,它会站起来,摇摇尾巴,看着孩子们往学校走去,直到看不见才蹲回来。放学时,远远看见孩子们回来了,它就站起来摇着尾巴迎接他们回家,在孩子们脚下闻一闻,舔一舔,很是亲热,孩子们管它叫“小黑”。

有一个星期天,孩子们在大门口玩耍,突然间来了一只大黄狗,身粗腿壮,满身黄毛,肥头大耳长尾巴,它龇牙咧嘴,伸着长长的舌头,鼓圆眼睛,活像故事里的狼一样。孩子们看得害怕,往楼里走。小黑一看,“呼”的一声站起来,向黄狗“汪汪”直吠,像是不准它进楼似的,一步步挡住黄狗。可黄狗不理小黑,咬着牙“唔唔”直叫,欲向小黑扑去。小黑镇静以待,当黄狗迅猛扑来时,急忙一闪,黄狗扑了个空,趴倒地上“汪汪”直叫,接着立即翻身腾空而起再向小黑扑来。小黑毫不示弱,张开大嘴,龇着血牙,舞动粗壮的前爪,“汪汪汪”地迎着黄狗厮打,两狗扑来咬去,扭成一团。孩子们站在大门口拍手为小黑助威:“小黑,加油!咬它脖子!”“唔唔,哗哗……”两狗大战几十回合,不分上下。小黑像听懂了小主人的话,鼓足力气猛扑上去朝黄狗脖子一咬,黄狗顿时“哇哇”直叫,跌倒在地,鲜血流了出来。这时黄狗已没有回手之力,忙爬起来夹着尾巴逃走。小黑乘胜追击,追上往黄狗后腿又是一咬,疼得黄狗瘸着脚拼命逃往村外。孩子们看得高兴地拍手叫好,并叫“小黑莫追”,小黑听到呼唤声即停下跑回大门口,像是懂得“穷寇莫追”的道理,孩子们拍拍小黑的头,摸摸黑油油的毛,竖着大拇指,夸它是土楼好卫士。

斗鸡:这只白公鸡在园寨里养了五年多,浑身羽毛雪白,像一块大白玉,头上的鸡冠鲜红鲜红的,高高耸起像一簇燃烧的火焰,粗壮的黄橙色的双腿,长着一对钩子似的锋利爪子。走起路来,抬头摇胸,脚下发出“咚咚咚”的声音,远远就知道它来了,每天中午12点,每天清晨5点,都“喔喔喔”地啼叫,像是给主人报时,比墙上的挂钟还准确。寨里人都很喜欢它,以《三国演义》中的名将“赵子龙”为其绰号。

附近土楼的公鸡中,除了“赵子龙”,还有《水浒传》里骁勇的猛将——“李逵”。有一天,其他楼的一个孩子抱来一只大黑公鸡,往天井一放,扬言说要与“赵子龙”比试比试。寨里的孩子一看,那“李逵”黑得像只大煤球,乌黑闪亮的羽毛,紫红紫红的。它的鸡冠像松蕾似的,长着又弯又长的爪子,站在地上,拍着黑翅膀,仰起头“喔喔喔”地叫起来。“赵子龙”闻声从屏风里“咯咯咯”迎了出来,警惕地竖起双翼,咧嘴磨爪向“李逵”追过去,欲要赶走它。孩子们站在檐上想看看斗鸡,便把两只鸡赶在一起。三国的“赵子龙”碰上宋朝“黑旋风”,四目以对,伸长脖子,叉起颈毛,展开双翅,跷高尾巴,两爪扎下马步,嘴里发出“哦哦”声。孩子们一边看一边喊“打呀,打呀”,并拍手助兴。两鸡先对峙一阵,还是“赵子龙”先发制人,两爪一蹬,扑向“黑旋风”。“黑旋风”也机警地跳起双爪迎了过去,两只鸡爪对爪,嘴对嘴,好一番啄斗,双翅“啪啪啪”地拍打着,打得不可开交,大战三十余回合不分高低,啄得鸡冠鲜血直流,鸡毛脱了满地,“哦哦哦”地直叫。最后还是“赵子龙”有劲,猛啄“黑旋风”的松蕾冠不放,让“黑旋风”无力还手,只好往大门口逃去。“赵子龙”乘胜直追到门边,被孩子们挡回去,拍拍翅膀,伸长脖子,仰头“喔喔喔”大叫……像是胜利者的凯歌。

圆寨的孩子们哈哈大笑,有如打胜仗一样高兴。其他楼的孩子只好垂着头跟黑公鸡回去了。

斗蟋蟀:春耕农忙季节,学校放“农忙假”,土楼的孩子到田里帮着传秧苗给大人播。忙完之后,最要紧是捉蟋蟀。在田坎上、草丛中、石缝里到处寻找,捉到蟋蟀放到预先准备好的空火柴盒子里,带回家与别的孩子捉来的蟋蟀斗着玩。

天井坪上,孩子们围着一个插秧盆子,准备斗蟋蟀。一个孩子打开火柴盒,放下一只大蟋蟀,“我这只蟋蟀是在松柏坑田坎石缝里捉到的,你看它满身乌黑发亮,黑头黑脚黑翅膀,后腿粗壮结实,触须又长又大,颤动着皱翅膀,‘叽叽叽’叫个不停。我叫它是‘黑张飞’,看谁敢和它斗一斗?”说这话的小孩,很是洋洋自得的样子。

“我的蟋蟀像红面关公,是在柯树墩石头堆里捉来的,你看它,浑身棕红色,棕红的翅膀,棕红的触须,棕红的后腿,稳稳地站在盆子里,抖一抖翅膀,‘吱吱吱’地叫起来。”另一个孩子不服气地一边说一边把一只蟋蟀放在盆子里,“今天大家就来看看‘关公’斗‘张飞’大战吧!”

两只小虫在盆子里对视了一下,然后顺着盆沿追逐起来,忽然后面的“张飞”两腿一蹬,跳到“关公”前面转过身迎着“关公”扑来,“关公”机灵地两腿一蹬站起来正好头对头、脚对脚扭成一团,在盆子里翻来滚去,“吱吱吱”地乱叫。孩子们在一边拍手,一边喊“加油”,分成两派各助其威。两只小虫在盆子里打斗了十多分钟不分胜负,缺翅断须,筋疲力尽地停在盆子中央,互相看着,“叽叽叽”直叫,像是互夸武艺好,不打不相识,最后结成好兄弟。“张飞”与“关公”本来就是好兄弟,怎么叫它们打斗,真是闹着玩。孩子们说着说着,脸上绽出喜悦的微笑。

斗鳑鲏:鳑鲏是一种与鲫鱼相似、比鲫鱼小的小鱼,眼睛有彩色的光泽,背面淡绿带有蓝色鱼鳞闪光,腹部银白色,鳃边和腹尾分别有两个浆一样的红翅,尾巴红色像剪刀,拖得很长。在水中游动,活泼美丽,不亚于凸眼金鱼。鳑鲏大部分生长在水田里,以吃小草、昆虫为生。土楼孩子们特别喜欢捉来养在透明的玻璃瓶子里观赏。闲暇时还可以把鳑鲏拿到中厅比比谁的鳑鲏养得好,放在一起打斗看谁的鳑鲏赢,更有趣味。

捉鳑鲏也要有诀窍,稻田里杂草丛生,鳑鲏常常躲在禾垛边的杂草中,看都看不到它,更是捉不着。你就得一丘一丘地找,找到田水浅的地方,有上丘田缺落水到下丘,冲成一个小圆水窟,这里水深,鳑鲏都会游到这窟里,这里最好捉它,一次可捉到十几条。在田里捉的鳑鲏叫“田兵”,溪里叫“溪将”,池塘里叫“塘王”,井里的叫“井姐”,水坑里的叫“坑精”……不同地方捉的有不同的美名,分别放在玻璃瓶里养着,放下一些水草、饭粒、蚊子、苍蝇喂它,隔天要换水以防水里缺氧,孩子们都很细心把鳑鲏养得红艳艳的,非常活泼可爱。

周末的时候,孩子们做完作业,就把自己养的鳑鲏拿到中厅方桌子上,一瓶一瓶摆在一起观赏着。鳑鲏在瓶子里自由游玩,一会儿游到瓶底,一会儿又冲到水面,一会儿沿着瓶子打圆圈,看到对面瓶子里的鳑鲏时,或互相对视,或互相亲昵,摇头摆尾,嘴啄瓶壁发出“嘟嘟”声,把两条鳑鲏放在同一瓶子里打斗,更是精彩。

先来看“溪将”对“塘王”,两条鳑鲏在玻璃缸里,先是双方对峙着,两鳃忽开忽合,四翅划来划去,像是互通姓名,准备开战。接着“溪将”张开嘴向“塘王”发起进攻,啄了过去,只听见“嘟”的一声,又随即转头游去。“塘王”被啄了一下发起反攻,张口扬鳃,向“溪将”追去,两条鳑鲏在玻璃缸里打着圆圈追逐着,一会儿冲到水底,一会儿冲到水面,搅得缸水旋涡翻滚,水花四溅。忽然间“溪将”杀个“回马枪”,回头向“塘王”啄去,“塘王”不示弱,两鱼相对,互啄鱼身,大战几十回合,打得遍体鳞伤,翅断尾缺,还不甘罢休。孩子们只好宣告暂停,分别把两只鳑鲏捉回自己的瓶子里,再来一个“田兵”对“坑精”,看看谁胜谁负。大家玩得热火朝天,父母叫回家吃饭还停不下来,可看出土楼孩子们无比乐趣。

§§第四章 建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