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枪·轻武器发展史
15224200000016

第16章 燧发枪的应用

从16世纪至19世纪中叶前后三百多年间,是以燧发枪为主要装备的时期。在此期间,无论是欧洲各国间的战争还是美国的独立战争,无论是拿破仑战争、鸦片战争还是美国的南北战争,燧发枪都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期间,人类战争完成了由火器与冷兵器并用时代向火器时代的转变,军队战术也由火器与冷兵器并用时代的战术发展到火器时代的战术,经历了由过去的战术向线式战术,并进而向纵队战术发展的过程。

线式战术:由于军队武器装备的改进和广泛运用,为了充分发挥燧发枪的作用,16世纪末,在莫里茨统率的荷兰军队中开始出现了线式战术的雏形。发生于17世纪的欧洲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时期,线式战术在瑞典军队中正式形成,很快被普遍采用,成为整个18世纪欧洲各国军队通用的标准战术。运用线式战术时,军队展开成2条~3条步兵线,各线相距50步~200步,每线各3列~6列,骑兵居两翼,炮兵配在步兵线前后或翼侧。战斗时,炮兵先行远射,掩护步兵推进;距敌150米~200米时,最先列步兵齐射,而后后退装弹,第二列前出,再齐射;如此交替轮番射击;最后一起转入冲击,骑兵则由两侧迂回突击。

线式战术标志着冷兵器时期单纯冲击战术的结束,从此使火力与冲击结合起来。其主要长处是能够较充分发挥步兵、炮兵各自手中武器的威力;主要缺点是纵深浅、两翼薄弱,力量平均,不易集中力量突破和易被对方突破。因此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逐渐被纵队战术取代。

纵队战术:18世纪末,随着枪炮射击精度的进一步提高和一些国家实行了义务兵役制,法国最先采用了用纵队队形战斗的方法,很快得到各国认同,从而逐渐取代了原来的线式战术,成为欧洲军队普遍的战斗方法。运用纵队战术时,通常以少数兵力在战线前方组成散兵队形,随后是以营为单位组成的主力纵队,再后是预备队。炮兵位于主力纵队的前方或两翼,骑兵位于翼侧或后方。战斗时,先以炮兵射击;再以散兵攻击消耗敌人;继以骑兵袭击扰乱敌人;最后由主力纵队发起冲击,以火力和白刃格斗决定胜负。

纵队战术便于机动和集中兵力,有重点地攻击敌人;但不能充分发挥步兵手中武器的作用,火力与突击结合得不够,且队形相对密集,易遭敌火力杀伤。到19世纪中叶特别是普法战争后,逐渐被新的战术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