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罗浮道教史略
15239900000017

第17章 酥醪观的主要殿祠

清嘉庆乙亥(公元1815年),恽敬在《酥醪观记》中写道:“浮山之胜,汇于双髻、符竹、蓬莱三峰;三峰之胜,汇于酥醪观。”酥醪观地处浮山最深处,层峦拥观,幽深雅静,“万壑烟云浮槛出,半天松竹拂窗来。”观内外古迹斑斑,景如繁星,点缀仙境。

1.王灵官殿

酥醪观正门之内,是王灵官殿。神龛中屹立的神像,红脸三眼,虬须怒张,全身披甲,右手握拳,左手高悬镇妖鞭,威武庄严。王灵官在道教神仙的地位,就像佛门的韦驮一样,担当护法神将的重要角色。因而,王灵官神像与道家宫观同在,遍布全国各地。罗浮山冲虚古观、九天观正门后,都有王灵官神龛。

王灵官本名王善,是湘阴城隍庙的城隍,道家四大真人之一萨守坚的徒弟。明宣宗皇帝朱瞻基封萨守坚为崇恩真君,封王灵官为隆恩真君。这是因为明永乐年间,杭州道士来京,“以王元师法显京师”。他“行灵官法,知祸福先。文皇帝数试之,无不爽也!”当时人称元师为灵官。自此,王灵官仙名远播。当时佛教道教并立神州,实力相当。为了争取信众,与佛教抗衡,道家就抬出王灵官为护法神将,与镇守佛门的护法神将韦驮一样,长守山门。

酥醪观王灵官神龛有副长联,高度概述了王灵官的职责与功德:“帅百万貔貅,号天上雷霆。惩邪恶,观过错,显刚勇洪威,摄毒除魔三界内;率三千甲胄,佑世间善信。司雨晴,救沉沦,建功勋大德,拯危阐教十方中。”

2.神霄宝殿

酥醪观正殿是神霄宝殿,供奉三祖神像。中为雷祖,左为吕祖(吕洞宾),左为葛祖(葛洪)。原像早已损坏。现存神像为1989年重修时所塑。

吕洞宾和葛洪仙事,此前已述。雷祖即雷声普化天尊,为统领五雷各部众神之统帅。天尊是道教中对最高级天神的尊称。这个被道家奉为雷声普化天尊的天神,正是我国先秦传说中的五帝之首、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传说“大电光绕北斗权星,照耀郊野,感而生黄帝轩辕于青丘”。民间认为轩辕黄帝乃雷之骄子,自然就认定“轩辕是主雷雨之神”。以后,道教又称黄帝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使其在道教诸神中处于显赫的地位。道家术士也有“五雷天心正法”之说。殿中,已故香港青松观主侯宝垣所撰之联高悬。联曰:“雷祖威灵,经演玉枢传万古;天尊普化,法弘宝篆度群生。”此联所颂,正是雷祖雷声普化天尊。

道家多有供奉雷祖之宫观,连明清宫廷也有祭祀雷祖之殿庙。明代嘉靖皇帝在太液池(即今北京北海公园)敕建“雷霆供应殿”,在太液池东建“五雷殿”;清雍正皇帝在皇城西敕建“明显庙”以祀雷神。可见雷祖在俗世影响之深远。

酥醪观正殿最为独特之处,是在正殿南端向天井伸出一个青石砌成的亭台,高7.4米,长5.45米,宽4.75米,飞檐高柱,碧绿琉璃瓦顶,耸立云天,蔚为壮观。这是观中主持训示道徒、讲解经文以及打醮念经之所,人称戒台。这在一般道家宫观中都为罕见。青石柱上,还刻有一副楹联,颇有气势。联曰:“瑞霭朝腾,看一缕氤氲,化作三峰云气;丹光夜发,向九霄照灼,上连北斗星芒。”

3.浮山第一楼

穿过正殿左侧迥廊,可以看到有一间楼阁,雕梁画栋,幽深雅静,这就是清代中山人黄培芳为之题匾的“浮山第一楼”。为酥醪观主持全真龙门派第十五代传人江本源所建。楼阁门联写道:“小楼容我静;大地任人忙。”此联乃清代嘉庆年间大司马杨应琚所题,颇能悟透出家之人弃世修行、远离凡尘的心态。

浮山第一楼作为酥醪佳景,为历代游人所赞咏。清代被誉为“岭南三大家”之一的张维屏在游览酥醪观时,曾在浮山第一楼赋诗题壁。诗曰:“一酌酥醪骨欲仙,楼高览尽洞中天。心飞海日三神上,身在蓬莱左股边。桂父叩门谈服食,麻姑招手话桑田。拍肩又被洪崖笑,我堕尘寰六六年”

4.蓬莱阁

由正殿左侧边门出,下石阶,可见一座别致的楼阁。木楼、木梯、木栏杆,一块古色古香的木匾上书“蓬莱阁”三个大字,乃清末遗匾。蓬莱阁解放后已破败不堪,为此观中道人募款重修。阁门一副石刻楹联写道:“出月入日是吾道;寸田尺宅可治生。”这是道门中人每天在清贫的生活中潜心修道、参悟玄机的生动写照。

5.百年古茶

在酥醪观天井中,戒台两侧,有两株古茶,遥遥相对。这是有一百多年树龄的茶花中的珍品老丹茶。花开时节,碗大的繁花红灿灿地点缀在翠枝碧叶之间,蔚为壮观,吸引无数游人驻足欣赏,拍照留念。都说是仙观仙气育仙花,才有此茶花中的妙品。可惜戒台左侧之茶花已于近年颓然而倒。

6.碑刻

酥醪观内廊壁上镶嵌着五块碑刻,为清代和民国之文物。罗浮寺观中,碑记保存最丰富的就是酥醪观。

奉宪严禁碑。此碑于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由“广东分府摄理博罗县事”康为所立。高80厘米,宽55厘米。碑全文318字。为12行,每行29字,楷书,阴刻。文中在盛赞罗浮名山胜景的同时,针对当时酥醪观附近山民随意乱砍乱伐,破坏山林,而“道士弱门,惟图清静,奚敢与较”的情况,明令永远严禁“私行砍伐,寄金偷葬,毁伤胜迹”。碑文最后警示山民:“慎之,毋违,勿损,永远严禁。”是重视山林建设,环境保护的不可多得的文物。

清代重修酥醪观记碑记。此是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主持熊教如、陈教友等记述耗银万两,重修酥醪盛事的碑刻。碑文由南海人吕廷焯撰文,东莞人张其涂以楷体书写。碑文为15行,每行50字,全文约750字。碑高102厘米、宽58厘米。于光绪四年十一月六日立。文中记道:“斯观之创建于罗浮也,自晋迄今,盖千百年于兹矣。由冲虚、九天而分派;与黄龙、白鹤而联镳。”“以酥醪观人文蔚起,地脉钟灵。其相阴阳而重建斯地也。”这是研究酥醪古观历史沿革佐证的重要文物。

民国重修酥醪观记碑。此碑记述中华民国己巳年至庚午年(公元1929-1930年),酥醪观主持张寓泉募款重修酥醪之事。由张寓泉亲自撰文,观中道士张树阶(字永树)楷体书写。于道历黄帝四千六百二十七年(公元1930年)立。碑高100厘米,宽53厘米。碑文为27行,每行50字,全文为1350字。乃罗浮山现存碑刻中字数最多的碑刻。此碑记文辞华丽,为文人墨客所推崇。文中开篇写道:“觅桃花于洞口,谁人识路?割蓬莱之左股,何日浮来?一例荒涎,世人疑之。然而飞来灵鹫,事证鸟猿;宴向瑶池,书传青鸟。是仙家之故实,岂尘世所能知?酥醪洞者,安期生觞神女之处。玄邱玄碧之香,酿成甘露;为酥为醪之味,散于诸天。”对酥醪观名的由来和观中之事,记述颇为详尽。

酥醪园林种梅记碑。此碑记是酥醪观都管钟玉文(字圆镜)记述酥醪园林种梅的起因、经过及以后宏图大略之作。碑高70厘米,宽40厘米,全文345字,分15行,每行23字。楷书阴刻。钟玉文在甲戍年(公元1934年)就任酥醪观住持,途经梅村,不见一梅;茶山梅谷,亦是名存实亡。他感慨于“罗山,古有梅花村。赵师雄之梦梅、苏东坡之咏梅,皆在于此。”由此萌发种梅之心愿。他于乙亥年(公元1935年)三月,到羊城萝冈购回名梅五百株,种在酥醪观后山林园,“不半月而生也勃然,曾无一株枯槁。”他认为这是“仙灵呵护,好雨知时”的缘故。于是,他想以后继续在“浮山之茶山、梅谷、小蓬莱、艮泉、石灶诸胜遍种新花”。但是独力难支,他在记中“希望罗山诸寺观僧道,能与余同志,作一梅花世界。”补种梅花,重塑何仙姑曾赞美的“铁桥风景胜天台,千枝万树梅花开”的胜景,的确是有志之士的壮举。明代道姑罗素月就曾“募种梅花千本”,以使罗浮“洞天蔚为香国,云山幻成雪海”。此碑记所述之志,实可作今日开发罗浮诸君之参考。

松荫亭记碑。此碑记叙松荫亭建筑经过,丙子年(公元1936年)立。碑文为了因山人黄理光所撰。全文319字,分29行,每行11字,碑高38厘米,宽81厘米,楷书阴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