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音乐之源
15241700000055

第55章 阮的来历

阮,“阮咸”的简称,是我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弹拨乐器之一。

阮,在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时,我国人民就参考了琵琶、筝、筑、箜篌等乐器创制而成这种弹拨乐器。宋代陈旸《乐书》里载:“月琴,形圆项长,上按四弦十三品柱,像琴之徽,晋阮咸造也。”相传这种乐器为阮咸所造,故名“阮咸”。

魏朝末年,中原兵荒马乱。其时,有七位名流学士为避战乱,相聚隐居在深山竹林之中,每日琴棋书画,饮酒狂歌,藐视一切礼教习俗,菲薄汤武周礼。这七位名流学士个个才思敏锐、学识过人,可又愤世嫉俗,常出惊人之语,世人称之为“竹林七狂”、“竹林七贤”。这七人就是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刘伶及阮咸。阮,就是以七贤之一的阮咸命名的。阮咸,字仲容,是西晋太宁年间陈留尉氏(今河南)人,阮籍的侄子,与阮籍并称为“大小阮”,虽狂放不守礼法,但精晓音律,善于弹奏,并制造了乐器阮。

古时的阮咸有四弦,和琵琶一样,从第一弦到第四弦依次由粗变细。演奏时也是斜抱头部之上,用右手指弹奏,有时用拨。这种乐器,在唐朝兴盛。宋朝建国初年,太祖改造了旧时的阮咸,由四弦改为五弦,并命名为“五弦阮”。后来的阮,有张四根弦的,也有张三根弦的。

阮,发展到今天,已成为我国民族乐队中必不可缺的弹拨乐器。1980年代,我国音乐界对阮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将过去的13个柱位增加为24个柱位,出现了各种改良阮。现经过改良的阮有大小不同的五种:低阮、中阮、大阮、信大阮、小阮。定弦常按纯五度或纯四度,有时也用四五度混合关系定弦。阮的演奏技巧,左手按弦,右手指法有弹、挑、双弹、双挑、分、滚、划等等,表现力较为丰富。在民族管弦乐队中,它常充当弹拨乐的中低音声部,其中,中阮的穿透力较强,在民乐队中占有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