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麻烦就是机会
15244700000033

第33章 换个角度看诋毁:它丰富了你的阅历

谈到诋毁,我想起了一个死得很冤枉的女人。这个女人非常优秀,有着杰出的才能,但是她却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反而被流言所伤,自杀了。

这个女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阮玲玉。1935年阮玲玉自杀时遗言写道:“人言可畏”,“我不死不能明我冤。”其实,像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也绝非偶然。类似的事情还有,在1997年日本继黑泽明之后最杰出的电影导演伊丹十三,也同样遭遇了这样的厄运。他为了为捍卫自己和妻子的名誉而自杀了,遗书中写道:“我愿意以死来证明我的清白,除此别无它法。请今后多多关照宫本信子,她是日本最好的妻子,母亲和演员。”

在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诋毁这种邪恶的力量,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该怎么办呢?

其实诋毁对于意志坚强的人而言,就像雨水浇在石头上,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反而让被诋毁者本人变得更加坚强。我认为,如果遇到这种麻烦,那么你可以尝试着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去看问题,因为它并非完全是一件坏事。从另外的角度来讲,它丰富了你的阅历,让你的人生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这话并不是什么耸人听闻,也算不上夸大其辞,而是一种切切实实的态度,完全可以在你的生活中得到实现,当然,首要的前提是,你的心理防线要足够坚强。

人生在世,总会听别人议论自己。有的是善意,有的则来自邪恶的心灵。人言,是一种纯粹的客体,带着主观的色彩。而名誉往往和一个人的自尊相关,如果你受到流言的伤害,也就说明你的自尊被别人毫不留情的进行了践踏。在这种情况之下,你如何正确对待流言,对待质疑,对待名誉,就成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如果处理好了,就会澄清事实,如果处理不当,那么还会有可能引火上身,所以一定要理智,千万不可以意气用事。

流言往往是与事实不相符的,它来到你身边的时候,一定不要烦恼。要看清事实,提高自己的承受能力,锻炼出一种坚强的意志,同时有效平衡自己的心理。这是一种保护自己的策略,同时也是对抗流言的有效办法。

让我们来看看姚明的经历吧。

姚明一个很优秀的运动员,但是他同样不能在诋毁面前幸免。有的人出于某种阴暗的心理,以他进行名誉上的伤害。虽然有时候连外国人都会傻想,像姚明这样让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国际巨星应该是他所处时代的无上光荣吧,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中国的社会风气有的时候确实让人失望,有的人专门对名人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他们不仅讨厌名人,而且还会故意去造谣,对一些优秀的人进行人身攻击。有的人别有用心,进行起哄式的传扬,甚至于有时候会转化为起哄式的贬埙,这两种情况都与健康文明的社会心态相距甚远。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常不健康的心态。

有一些人为了获得自己经济上的利益,专门找名人下手。而姚明就碰到过这样的人。在四川发生地震的时候,就曾有人就姚明的捐款造谣,并进行了诋毁。在这种情况之下,姚明并没有理会,也没有气急败坏地跳出来做所谓的声明。他还是专心做自己的运动员。于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些谣言不攻自破,消失得无影无踪,姚明照样受到球迷们的爱戴,并没有因此而受到伤害。

我认为,姚明正确的对待质疑和名誉问题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他之所以成功地做到了不受诋毁的伤害,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做到了大气和沉着。这种大气和沉着并不是保持沉默,而一种自省再加上适当的宣扬。他准确给自己定位,用自己后来的行动证明自己的人格和品质。

所谓日久见人心,在他的长期坚持下,人们终于不再相信那些留言,重新把他看作一位优秀的运动员。而姚明也终于笑到了最后,因为他不断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善事,去尽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这个社会做贡献,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对当年那些流言的最有力的反击。所以,这些丰富的阅历成就了他,姚明才能成为一位真正的国际巨星。

无独有偶,胡适先生给扬杏佛曾经写过这样的一封信。信中提到写道:“我受了十余年的骂,从不怨恨骂我的人。有时他们骂的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的过火了,反而损害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如果骂我而使他们有便宜可占,便是我间接对他们有恩了。我自然情愿挨骂了。”大概这就是所谓的鼓噪不如沉默,息谤得以无言了吧。这位胡适先生的话真可谓妙语。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别人诋毁,尽可以不必过多的理会。对于重重的谣言,不必过分去担心,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时间久了,自然会真相大白于天下。到时候,大家看你的目光也会发生改变。而对于你自己而言,也多了一种丰富的人生阅历。人要学得大气从容,要学会经得住风雨的洗礼。不要总是太过于在意人的言论,要为自己而活,要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人生多了这种阅历,便多了一种厚实,多了一种洗刷偏激的淡漠,多了一份理智。诋毁你的那些人,终于会败下阵来,在你的沉着面前偃旗息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