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一本手册管公司
15255400000105

第105章 财务管理(25)

在工业企业中,存货可以分为原材料、在制产品、产成品等三类,将这三类存货占用资金分别称为储备资金、生产资金和成品资金。企业存货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任务是加速存货的周转,减少存货资金的占用,从而达到提高资金利用效果的目的。为此,常采用制订存货资金定额的方法加以管理和控制。

1存货资金定额的测算

储备资金是存货项目中的重点项目,一般采用周转计算法详细计算。

储备资金指公司从支付现金购买各项材料物资开始,到将材料物资投入生产为止的整个过程所占用的资金。储备资金包括原材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修理用备件、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各项目对生产的影响程度和所占比重不等,其中尤以原材料最为重要,因此主要以原材料为例说明资金占用额的确定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储备资金定额=原材料物资平均每日消耗量×单位价格×原材料资金周转日数

(1)原材料物资平均每日消耗量。

原材料平均每日耗用量=产品产量×原材料消耗定额计划期日数

(2)原材料价格。根据需用材料品种,预计材料买价、外地运杂费、运输途中合理损耗、入库前挑选整理费用等。

(3)原材料资金周转日数。指从公司支付原材料价款起,到原材料出库投入生产为止占用的日数。包括在途日数、验收日数、整理准备日数、应计供应间隔日数、保险日数。用公式表示如下:

原材料资金周转日数=在途日数+验收日数+整理准备日数+应计供应间隔日数+保险日数

①在途日数:指公司从支付原材料价款起,到原材料运到公司为止所需日数。在途日数的长短取决于采购地点的远近、运输条件和所采用的结算方式。

实际上任何公司所需原材料均是由几个单位供应,这时应首先计算各供应单位的在途日数,然后按季度供应量或年度供应量计算加权平均在途日数。计算公式如下:

加权平均在途日数=∑(季度供应量×在途日数)各供应单位季度供应量之和

②验收日数:指原材料运到公司后,进行拆包、开箱、计量点收、检验化验直至入库所需要的时间。

③整理准备日数:指材料投入生产前进行技术加工和生产准备所需要的日数。如钢材裁剪、木材烘干等。

④应计供应间隔日数:指由供应间隔日数和供应间隔系数所确定的日数。用公式表示:

应计供应间隔日数=供应间隔日数×供应间隔系数

其中,供应间隔日数指前后两次供应材料间隔的日数。供应间隔日数的长短,取决于供货单位的供应周期和用料单位的采购周期。在由几个单位供应材料的情况下,也应先确定各个单位的供应间隔日数,然后以季度供应量或年度供应量为权数计算加权平均供应间隔日数。计算公式如下:

加权平均供应间隔日数=∑(季度供应量×在途日数)各供应单位季度供应量之和

供应间隔系数,是用于压缩供应间隔日数的系数,它是各种材料平均每日库存金额与各种材料最高库存金额的比值。用公式表示如下:

供应间隔系数=各种材料平均日库存金额各种材料最高库存金额×100%

之所以计算供应间隔系数以压缩供应间隔日数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公司按供应间隔日数计算的材料储备量是库存周转储备的最高量。实际上,只有当一批材料刚刚入库时,才能占用到最高水平。随着生产过程的进行,材料陆续耗用,库存量逐渐减少,到下次材料入库前,储备量达到最低点,故占用资金也最少,意即在整个供应间隔日数内,材料资金占用额因材料数量的经常变动而在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频繁变动,这是就一种材料而言。其二,各单位使用的原材料多达千百种。各材料不会都在同一时间到货而到达到最高占用水平。当一种材料占用资金最多时,另一种材料可能占用资金最低,因此各种材料资金可以相互调剂,资金占用最低的材料可暂时补充资金占用最高的,由此,形成平均的资金占用额,一定会低于最高占用额。这样在计算原材料资金占用额时,就不能直接按照各种材料的供应间隔日数确定,而应考虑材料供应和耗用的情况,考虑资金调剂使用的可能性,给供应间隔日数打一个折扣,对供应间隔日数进行压缩,这就是所谓的供应间隔系数。

可见,计算供应间隔系数的过程比较复杂,因此,实际工作中,一般根据影响供应间隔系数的因素,在一定的幅度内加以确定。一般而言,原材料品种越多,资金相互调剂使用的可能性愈大,供应间隔系数愈小;各种材料到货日期越分散,与投料日期衔接得越紧密,供应间隔系数愈小;反之供应间隔系数愈大。

⑤保险日数:为防止材料供应偶然中断,而不致影响生产而储备的材料数量能够继续持生产的日数。并非每种材料都确定保险日数,建立保险储备。一般而言,企业都是按保险储备量确定保险日数。

2生产资金占用水平的测定

生产资金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到产品制成入库为止,在生产过程中占用的资金。主要包括在产品、自制半成品等项目,其资金占用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在产品资金占用额=在产品平均每日产量×产品单位生产成本×在产品成本系数×生产周期

(1)在产品平均每日产量,可根据成本计划产品产量除以计划期日数求得。

(2)产品单位生产成本,根据成本计划中单位计划生产成本计算。

(3)在产品成本系数,是在产品生产过程的平均生产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率。其作用在于按照完工进度,压缩产品单位计划生产成本。确定在产品资金,不能直接以单位计划生产成本去计算。因为生产费用是在生产过程中逐渐发生,陆续增加的,直到产品完工时,才形成产品生产成本;这样各种在产品完工程度不同,生产费用就会不同,实际占用的资金数额就不会相同,因此,在产品资金使用额应根据生产费用的发生进度打一个折扣,这个折扣就是在产品成本系数。用公式表示:

在产品成本系数=在产品平均生产费用产品单位计划生产成本×100%

在产品成本系数可根据公司产品的生产特点分别确定:

(1)生产周期短,可以确定每日生产费用发生额的产品,按下列公式计算:

在产品成本系数=生产周期中每天累计发生生产费用合计数÷生产周期产品单位计划生产成本×100%

(2)生产开始投入大量原材料等费用,以后陆续发生直接人工、管理费用等的产品,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在产品成本系数=生产过程一开始投入的费用×100%+陆续投入的生产费用×50%产品单位计划生产成本×100%

(3)生产过程比较复杂,分阶段生产的产品。首先根据本阶段生产费用发生的特点,采取前两种方法中的一种确定本阶段在产品成本系数;然后计算各阶段综合在产品成本系数。其综合在产品成本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在产品成本系数=∑各生产阶段在产品单位成本×各生产阶段生产周期÷各阶段生产周期之和产品单位计划生产成本×100%

3产成品资金占用水平的确定

产成品资金指从产品制成验收入库开始,到销售出去取得货款或结算货款为止而占用资金,其计算公式如下:

产成品资金占用量=产成品平均每日产量×产品单位计划生产成本×产成品资金周转日数

产成品平均每日产量与产品单位计划生产成本,可从生产计划、成本计划中得到。

产成品资金周转日数,指产品制成入库开始,到销售出去取得货款或结算货款为止的日数。包括产成品储存日数(指产品制成入库开始,到产品开始向购买单位发运为止所需日数)、组织成批发运日数、选配日数和包装日数。

发运日数,指产品运往车站、码头、机场发运开始,到取得运输凭证为止所需日数。发运日数的长短,取决于公司距车站、码头、机场的远近,运输能力大小以及运输力量的组织情况。

结算日数,指从取得运输凭证开始,直到取得货款或结算货款为止的日数。结算日数的长短主要取决于产品销售的结算方式。

4存货资金定额的管理

资金定额是衡量企业各类存货资金占用情况的尺度,也是控制资金占用量、加速存货资金周转的有效工具。但是这些工具不会自动地发挥作用,还需要企业认真地贯彻推行,加强管理。具体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细化与修订。资金定额的制订是个复杂的测算过程。由于企业存货品种繁多,对占用资金大的存货,要具体到各个品种上进行测算,并征求存货管理部门的意见,了解影响存货占用资金的原因。资金定额的测算有一些估计因素,所以开始制订的资金定额不一定十分准确。因此,资金定额确定后,要定期进行分析修订,要由具体实物管理部门对占用实际情况与定额的差异进行分析,掌握影响定额完成情况的因素,修订下期资金占用定额,通过几年的反复修订,使资金定额达到科学合理的水平。

(2)定期考核。要把资金占用控制责任具体落实到各个单位和个人,实行分级控制管理。对资金占用情况要逐月检查、逐月考核,并与奖惩挂钩,对资金占用控制在定额以内的要给予奖励,对超定额占用资金的,要有适当的惩罚。

五、存货采购的经济批量、再订货点与保险储备量

1经济订货批量

因为储备存货要发生各项成本支出,究竟如何能够使存货总成本最低,关键在于科学地确定每次进货数量。存货成本主要包括采购成本、订货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但是因为采购成本与订货数量无关;缺货成本也由于能够预计存货的年需要量和平均耗用量,存货可随时得到补充,而不存在缺货的问题。因而可排除采购成本和缺货成本对经济订货批量的影响。储存成本的高低与采购量的多少成正比,订货成本的高低与采购量成反比,能够使一定时期订货成本与储存成本之和最低的采购批量即为经济订货批量。储存成本、订货成本与订货批量关系的可用图5-2表示。

图中可见,订货批量愈大,储存成本上升,但是订货次数减少,又使订货成本下降;反之,订货批量愈小,储存成本下降,订货成本上升。经济订货批量就是要找到两种成本合计的最低点,即图中的Q点。计算经济批量有两种方法,一是逐次测试法;二是公式法。

2再订货点

经济订货批量的基本模型是假设公司的存货能够随着使用随时补充,实际上,任何单位都不会等到存货全部用光再去采购,而是需要在没有耗用完之前提前订货,因此当公司再次发出订单订货时,尚存的存货量即再订货点。用公式表示:

再订货点=交货时间×平均耗用量

其中,交货时间为订货日期至到货日期之间相隔的天数。平均耗用量,是单位时间的耗用量。应当指出,交货时间的时间单位与单位时间耗用量中的单位时间,必须以同一时间单位表示,即如果交货时间是月数,则平均耗用量即为每月的耗用量;如果交货时间是天数,则平均耗用量应为每日的耗用量。

3保险储备量

经济订货量假设每日需用量(耗用量)不变,供货单位的交货时间不变,而且不存在缺货(在经济订货批量中已经排除缺成本对订货量的影响)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实际上,每日耗用量与供货单位的交货时间往往因各种原因而发生变化,因此,如果公司完全按照经济订货量和再订货采购存货,当出现耗用量增加、供货延迟的情况时,公司会因缺货而中断生产。为防止需求和供货变化增加存货储备的数量即为保险储备量。保险储备量正常生产情况下不予动用,只有消耗量增大或送货延迟时才使用。

建立保险储备虽然能够避免缺货而增加缺货成本,但是过量储存保险储备又会增加储存费用,研究保险储备量的目的就在于确定合理的保险储备量,使缺货成本与储存成本之和最低,即经济保险储备量。

一般而言,存货需求和供货时间变化愈大,保险储备量愈高;反之,存货需求和供货时间变化愈小,保险储备量愈低,然而,存货需求的变化趋势和供货时间的变化情况很难确定,因此,只能根据可能出现的缺货概率来确定保险储备的数量。不同的缺货概率需要不同的保险储备量,不同的保险储备量又使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发生变化。

确定保险储备量可分两步:第一,假设各种不同的保险储备量,计算各种保险储备量的总成本;第二,比较各种保险储备量的总成本,择其低者即为经济保险储备量。

保险储备总成本=缺货成本+保险储备成本

式中:

缺货成本=单位缺货成本×一次订货的缺货量×年订货次数

保险储备成本=保险储备量×单位存货年储存成本

保险储备总成本=单位缺货成本×一次订货的缺货量×年订货次数+保险储备量×单位存货年储存成本

六、存货管理要点

结合存货管理实际工作和存货管理的理论方法,我们归纳出存货管理的一些要点,企业在存货管理中应重点把握。

1定时定量

定时是指存货采购应定时,定时的目的是为了在保证生产经营需要的情况下,减少存货占用资金,避免存货长期的积压。如何定时呢?主要是通过科学的计划来达到定时,企业要做好采购预算,生产预算和销售预算工作。

定时的目的是为了定量,所谓定量是指存货的储备要定量,存货的采购应定量,如何做好定量工作呢?采用前述资金定额管理工作,制订经济采购批量等工作,达到定量。

2及时清查

清查是指账面数和实有数核对。清查包括数量清查和价值清查。价值清查是指存货的账面金额与可变现净值进行比较,以二者较低者为账面价值,可变现净值小于存货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获得补偿。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预计完工成本及销售所必需的预计费用后的价值。

通过清查达到三个目的:

第一,通过实存数与账面数核对,发现存货实物管理存在的问题加强管理,保证存货安全完整和账务处理及时准确。

第二,确定存货期末账面价值。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定期或每年至少一次对存货进行清查,按存货品种和期末可变现净值确定存货账面价值,核实资产价值,避免虚增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