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一本手册管公司
15255400000146

第146章 生产经营管理(12)

企业生产现场计量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计量技术工作,即用标准的计量仪表器具,对各种原料、材料、半成品、产成品进行准确的数量和技术质量指标的测定。二是计量管理工作,即建立健全计量工作制度及其组织实施等。计量工作是企业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如果量值不统一,就不能为生产和科研提供可靠的数据。没有可靠的原始记录,就不能准确提供信息、准确控制生产与进行数据核算,各指标也就无法校验,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各单位及班组、岗位、个人之间的经济责任就无法分清,经济核算也就无法进行,故必须强化管理。

五、生产现场管理的特点

现场管理在本质上说是一种综合性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鲜明的特点。

(一)综合性

从生产现场管理的内容可以看出,生产现场既是人、机、料、法、环等诸生产要素的结合点,也是生产、技术、质量、成本、物资、设备、安全、劳动、环境等各项专业管理的落脚点。因此,企业的现场管理具有十分鲜明的综合性,是一项纵横交错的立体式的综合性管理。

(二)基础性

现场管理属于作业性质的基层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从生产现场管理的要求可以看出,它以管理基础工作为依据,离不开标准、定额、计量、信息、原始记录、规章制度和教育等基础工作,充分体现了现场管理的基础性。所以,加强现场管理可以进一步完善管理的基础工作。

(三)动态性

现场各生产要素的配置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在投入与产出的转换过程中实现的,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现场管理应根据变化了的现状,不断提高生产现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四)直观性

由于现场是企业各项专业管理的集结点,是从事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因而它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能够综合反映企业的素质,企业各方面素质的优劣在现场均处于“曝光”状态。

(五)全员性

现场管理的核心是人。现场的一切活动都要由人去掌握、操作、完成。这就要求与生产现场有关的所有员工参与管理,积极开展各项民主管理活动,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定置管理

定置管理是对生产现场中的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使之达到最佳结合状态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定置管理是以生产现场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整顿,把与生产现场无关的物品清除干净,把需要的物品放在规定的位置,以物在场所中的科学定置为前提,以定置的信息系统为媒介,使各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达到生产现场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在保障操作人员安全和身心健康的条件下,充分提高作业效率和生产效率。

一、定置管理的基本原理

在生产现场活动中,构成生产工序的要素有材料、半成品、机械设备、工夹模具、操作人员、工艺方法、生产环境等,归纳起来就是人、物、场所、信息等因素。定置管理的目的是使人、物、场所处于最佳的结合状态,实现人、物、场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化组合。因此,定置管理着重于处理好人与物、物与场所以及信息媒介与定置的关系。

(一)人与物的关系

1人与物的结合状态

在生产现场,人与物的结合状态有A、B、C三种。

(1)A状态。即人与物处于能够立即结合并发挥效能的状态。例如,操作工人使用的各种工具,由于摆放地点合理而且固定,当操作者需要时能立即拿到或者做到得心应手。这是生产中的理想状态。

(2)B状态。即人与物处于寻找状态或尚不能很好发挥效能的状态。例如,一个操作者想加工一个零件,需使用某种工具,但由于现场杂乱或忘记了该工具放在何处,结果因寻找而浪费了时间;或者找到后发现由于随意丢放、保护不善出现故障,需要修理或重新调试后才能使用;或者由于半成品堆放不合理,散放在地上,当加工时工人每次都需弯腰,一个个地捡起来,既影响了工时,又提高了劳动强度。

(3)C状态。人与物失去联系的状态。这种物品与生产已无关系,不需要人去同该物结合。例如,生产现场中存在的已经损废的设备、工具、模具,生产中产生的垃圾、废品、切屑,以及同生产现场无关的工人生活用品等。这些物品放在生产现场,必将占用作业面积,而且影响操作者的工作效率及安全。

因此,定置管理就是要通过相应的设计、改进和控制,消除C状态,对B状态进行分析和改进,使这两种状态都成为A状态并长期保持下去。

2人与物的结合成本

在生产现场活动中,为实现人与物的结合,需要消耗劳动时间,支付劳动时间的工时费用,这种工时费用称为人与物的结合成本。结合成本,亦即物的使用费用。

人与物的结合成本,和人与物的结合状态有着直接关系。当人与物的结合处于A状态时,结合成本可忽略不计。当人与物的结合处于B状态时,比如作业者因使用的工具未实行定置管理,工作时需花费很多时间去寻找需要的工具,用于找工具的工时费用越多,结合成本就越高。结合成本高,也就是增加了物的使用费用。

人与物的结合成本,同物的原成本和物的现成本的关系如下:

物的现成本=物的原成本+结合成本

例如,某作业者操作时需使用一套模具,模具的原成本500元,当模具处于A状态时,结合成本很小,可以不考虑。这时,模具的现成本为它的原成本,即500元。

如果模具处于B状态,假定寻找该模具费了2个小时,1小时的工时费用为30元,这时模具的现成本=模具的原成本+结合成本(2×30)=560元。

如果模具处于C状态,即模具已与生产活动无关,这时,模具就可作为入库或报废处理了。

从上面分析可知,力求使人与物的结合保持A状态,是降低结合成本、使物的现成本不致增加的最佳途径。

(二)物与场所的关系

在生产活动中,人与物的结合状态是决定生产有效程度的因素。但人与物的结合都是在一定场所进行的,因此,实现人与物的最佳结合,必须首先处理好物与场所的关系,实现物与场所的合理结合。因为,物与场所的有效结合是实现人与物合理结合的基础。研究物与场所的有效结合,就是对生产现场、人、物进行作业分析和动作研究,使对象物品按生产需要、工艺要求科学地固定在某场所的特定位置上,达到物与场所的有效结合,缩短人取物的时间,消除人的重复动作,以促进人与物的最佳结合。

1场所状态

实现物与场所的合理结合,首先要使场所本身处于良好的状态。场所本身的布置可以有三种状态。

(1)A状态——良好状态。即良好的工作环境,场所中的作业面积、通风设置、恒温设备、光照、噪声、粉尘等符合人的生理、工厂生产、安全要求的状态。

(2)B状态——需要改善的状态。即需要不断改善的工作环境。这种状态的场所,布局不尽合理,或只满足人的生理要求,或只满足生产要求,或两者都不能满足。

(3)C状态——需彻底改造的状态。即需消除或彻底改造的工作环境。这种场所对人的生理要求及工厂生产、安全要求都不能满足。

2定置

实现物与场所的结合,要根据物流运动的规律性,科学地确定物品在场所内的位置,即定置。定置方法有两种基本形式。

(1)固定位置。即场所固定、物品存放的位置固定、物品的信息媒介物固定。这种“三固定”的方法,适用于那些在物流系统中周期性地回归原地,在下一生产活动中重复使用的物品。主要是那些用做加工手段的物品,如工、检、量具,工艺装备,工位器具,运输机械,机床附件等物品。这些物品可以多次参加生产过程,周期性地往返运动。对这类物品需固定存放位置,使用后要回复到原来的固定地点。例如,模具平时存贮在指定的场所地点,需用时取来安装在机床上,使用完毕后,从机床上拆卸下来,经过检测、验收后,仍搬回到原处存贮,以备下次再使用。

(2)自由位置。即相对地固定一个存放物品的区域,至于在这个区域内的具体放置位置,则根据当时的生产情况及一定的规则来决定。这种方式同上一种相比,在规定区域内有一定的自由,故称自由位置。这种方法适用物流系统中那些不回归、不重复使用的物品,例如原材料、毛坯、零部件、产成品。这些物品的特点是按照工艺流程不停地从上一工序向下一工序流动,直到最后出厂。所以,对每一个物品(例如零件)来说,在某一工序加工后,除非回原地返修,一般就不再回归到原来的作业场所。由于这类物品的种类、规格很多,每种物品的数量有时多有时少,很难就每种物品规定具体位置,对这类物品就采用规定一个较大范围区域的办法来定置,如在制品停放区、零部件检验区等。在这个区域内存放的各个品种的零部件,则根据充分利用空间、便于收发、便于点数等规则来确定具体的存放地点。

(三)信息媒介与定置的关系

信息媒介就是在人与物、物与场所合理结合的过程中起着指导、控制、确认等作用的信息载体。由于生产中使用的物品品种多、规格杂,它们不可能都放置在操作者的手边,如何找到,需有一定的信息来指引;许多物品在流动中是不回归的,它们的流向和数量也需有信息来指导和控制;为了便于寻找和存放,也需要有信息来确认。因此,在定置管理中,完善而准确的信息媒介是很重要的,它影响到人、物、场所的有效结合程度。

根据信息媒介在定置管理中所起的作用,信息媒介可分为两类:

1引导信息

有的引导信息告诉人们“该物在何处”,便于人与物结合,例如,车间里记录各种物品的台账就是一种引导信息。在台账中,每类物品都有编号,这种编号是按“四号定位”的原理来编码的(库、区、架、位),有了台账就可知道某种物品放在何处。又如,定置的平面布置图,也是一种重要的引导信息,它形象地指示存放物的处所或区域的位置,人们凭借平面图中标记的信息,被引导到所需物品的场所去。

2确认信息

这是为了避免物品混放和场所误置所需的信息。例如,各种区域的标志线、标志牌和彩色标志,它告诉人们“这儿就是该场所”。有了废品存放区和合格品存放区的不同标志,就可避免发生物品混放的质量事故。这种指示地点的信息,又称场所标志。又如各种物品的卡片,也是一种重要的确认信息。在卡片上说明这一物品的名称、规格、数量、质量等,告诉人们“这就是该物”,是物品的核实信息。

由上可见,在定置管理中各种信息媒介是很重要的。实行定置管理,必须重视和健全各种信息媒介物。良好的定置管理,要求信息媒介物达到五个方面的要求:①场所标志清楚;②场所设有定置图;③位置台账齐全;④存放物的序号、编号齐备;⑤信息标准化。

二、定置管理的程序

定置管理的工作程序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深入生产现场,调查研究

以推行定置管理的主管人员为主(一般为车间主任),组织有经验的管理者和现场有关人员成立调查小组,对生产现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一般包括:

(1)生产现场中人机联系情况。

(2)物流情况。

(3)工人操作情况。

(4)生产作业面积和空间利用情况。

(5)原材料、在制品管理情况。

(6)半成品库和中间库的管理情况。

(7)工位器具的配备和使用情况。

(8)生产现场物品摆放情况。

(9)生产现场物品搬运情况。

(10)设备运转和利用情况。

(11)生产中的消耗情况等。

调查应有侧重点,在调查的基础上,找出现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定置管理的方向。

(二)分析问题,提出现场改善的方案

主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1)人物结合情况。

(2)现场物流状况及搬运状况。

(3)现场信息流状况。

(4)工艺路线和工艺方法状况。

(5)现场利用状况等。

分析方法就是利用工业工程方法,具体讲就是生产作业分析、作业研究、动作分析及时间分析等。

(三)进行定置设计

1各种场地及各种物品的定置设计

其表现形式就是各类定置图。定置设计,实质是工厂布置的细化、具体化,它必须符合工厂布置的基本要求。主要有:

(1)单一的流向和看得见的搬运路线。

(2)最大程度地利用空间。

(3)最大的操作方便和最小的不愉快。

(4)最短的运输距离和最少的装卸次数。

(5)切实的安全防护保障。

(6)最少的改进费用和统一标准。

(7)最大的灵活性及协调性。

2信息媒介物的标准设计

(1)各种区域、通道、流动器具的位置信息符号的设计。

(2)各种料架、工具箱、生活柜、工位器具等物品的结构和编号的标准设计。

(3)位置台账、物品确认卡片的标准设计。

(4)结合各种物品的专业管理方法,制订出各种物品进出、收发的定置管理办法的设计等。

(四)定置管理方案的实施

定置实施是理论付诸实践的阶段,也是定置管理工作的重点。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清除与生产无关之物

生产现场中凡与生产无关之物,都要清除干净。清除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应本着“双增双节”的精神,能转变利用便转变利用,不能转变利用时,可以变卖,转化为资金。

2按定置图实施定置

各车间、部门都应按照定置图的要求,将生产现场、器具等物品进行分类、搬、转、调整并予定位。定置的物要与图相符,位置要正确,摆放要整齐,贮存要有器具。可移动物品如推车、电动车等,也要定置到适当位置。

3放置标准信息名牌

放置标准信息名牌要做到牌、物、图相符,设专人管理,不得随意挪动。要以醒目和不妨碍生产操作为原则。

总之,定置实施必须做到:有图必有物,有物必有区,有区必挂牌,有牌必分类;按图定置,按类存放,账(图)物一致。

定置管理的实施,一定要把它看成是群众自己的事,要依靠群众。为此,定置管理的设计必须吸收操作者参加,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定置管理的培训,定置方案的实施主要依靠本车间操作人员自己来完成。

(五)定置检查与考核

定置管理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定置成果,并使之不断发展。因此,必须建立定置管理的检查、考核制度,制订检查与考核办法,并按标准进行奖罚,以实现定置的长期化、制度化和标准化。

定置管理的检查与考核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定置后的验收检查,检查不合格的不予通过,必须重新定置,直到合格为止。二是定期对定置管理进行检查与考核。这是要长期进行的工作,它比定置后的验收检查工作更为复杂、更为重要。

定置考核的基本指标是定置率,它表明生产现场中必须定置的物品已经实现定置的程度。其计算公式是:

定置率=实际定置的物品个数(种数)定置图规定的定置物品个数×100%

5S管理

一、5S活动的概念

(一)5S的沿革

5S起源于日本,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日本企业独特的一种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