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教师休闲论
15256600000012

第12章 教师休闲障碍

休闲障碍是指影响或限制个体休闲偏好、休闲决策过程及休闲体验而导致其无法、不愿或减少参与及享受休闲的因素及其内在阻碍机制。

杰克逊(Jackson)把休闲障碍归纳为前置性障碍(antecedent constraints)和干涉性障碍(intervening constraints)两大类。前置性障碍发生在休闲活动之前,主要包括个人的休闲信念、社会的性强制等;干涉性障碍发生在休闲活动与实际参与的选择之间,主要包括娱乐设施的可利用性、工作时间、娱乐设施的可进入性和设施的安全性等。

1991年,克劳福、杰克森和戈比(Crawford,Jackson&Godbey)又开创性地把休闲障碍分为内在障碍、人际障碍和结构障碍三种模式。内在障碍是指影响一个人的爱好或导致其对某一种休闲活动缺乏兴趣的因素;人际障碍是限制个人参加休闲活动的一种干预性因素;结构障碍是一种与他人无关的干预性因素,它阻碍个体休闲愿望向休闲参与转化。

1987年,克劳福和戈比(Crawford&Godbey)在归纳了各类休闲阻碍研究的基础上将制约个体休闲偏好与休闲参与的影响因素归纳为三类:一是个人内在阻碍(intrapersonal constraint)因素,指影响休闲偏好或参与的个人内在心理状态或态度的因素,即个人主观衡量是否适合参加活动,如压力、沮丧、忧郁、信仰、焦虑、自我能力以及对适当休闲活动的主观评价等;二是人际间的阻碍(interpersonal constraint)因素,指个体因没有适当或足够的休闲伙伴,而影响其休闲喜好或参与的因素,例如缺乏友伴、与其他参与者不合、夫妻的休闲偏好不同,因此减少参与休闲活动;三是结构性阻碍(structural constraint)因素,指影响个体休闲偏好或参与的外在因素,它是介于休闲偏好和休闲参与之间的中介阻碍因素,以及来自社会环境的阻碍因素,主要是针对人际间互动或个人特质的特殊情况产生的因素。结构性阻碍包括家庭生命周期、家庭财务状况、气候、休闲资源、休闲设备、工作时间、金钱及休闲机会、参考群体态度等。

托马斯·古德尔(ThomasL.Goodale)把休闲障碍分为内在心理(intrapersonal)障碍、人际(interpersonal)障碍和结构性(structural)障碍等三种类型。内在心理障碍即个人内在心理状态或态度而影响其休闲喜好或参与的因素如压力、忧虑、信仰、焦虑、自我能力及对适当休闲活动的主观评价等;人际障碍即个体因没有适当或足够的休闲伙伴而影响其休闲喜好或参与的因素如缺乏友伴、与其他参与者不合、夫妻的休闲偏好不同等因而减少参与休闲活动;结构性障碍即影响个体休闲喜好或参与的外在因素如休闲资源、设备、时间、金钱及休闲机会等。休闲的心理障碍、人际障碍与结构性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关联性。

21世纪初,韩国学者孙海植等人在《休闲学》专著中对休闲障碍进行了专题研究,并把休闲障碍归纳为态度障碍、信息障碍、消费障碍、时间障碍、社会交往障碍、经济障碍、健康障碍、经验障碍、技术障碍、环境障碍等10大类。

基于此,教师休闲障碍不外乎以下三类,即教师休闲内在障碍、教师休闲人际障碍和教师休闲结构障碍。

一、教师休闲内在障碍

教师休闲内在障碍是指因教师个体内在的心理状态或态度而影响其休闲喜好或参与的因素,诸如压力、忧虑、信仰、焦虑、自我能力及对适当休闲活动的主观评价等。教师休闲内在障碍表现为:

由于受我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教师职业意识强而崇尚“工作中心”,片面地认为只有学习和工作才是“正业”,并常常以“老黄牛”式的工作来衡量自身的人生价值和对社会的奉献价值,不工作就会产生负罪感。教师这种“工作本位”的思想严重影响其休闲。

缘于文化的差异特别是受我国传统文化不提倡休闲的影响,休闲认知模糊、庸俗,对休闲价值的理解狭隘、浅薄,常把休闲赋予一种贬义或者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以至于对休闲长期充满偏见和怀有强烈抵触心理,使得教师在面对休闲时存在心理障碍,总觉得休闲是浪费生命的不光彩的偷懒之事,进而影响其休闲。

由于长期超负荷的工作负担与捉襟见肘的经济收入、地域差异和城乡差别滋生的心态失衡、社会和家长过多过高的要求与期待、教育系统愈加深入的改革与变化、日趋紧张的竞争与人际关系、角色冲突引发的强烈不满,等等,使得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工作倦怠感明显增强,教师承受着种种而重重的压力,从而导致教师无心休闲、无力休闲。

由于休闲教育在我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休闲教育缺乏完整的休闲教育规划以及强有力的国家政策和制度的支持,特别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中休闲教育的缺失,很多教师没有得到科学的休闲理论的教育指导,导致教师休闲知识、技能和技巧缺乏以及休闲能力低下以至于不知道如何高质量地休闲,造成教师对休闲的担忧、恐慌和焦虑,从而影响其休闲。

教师个体的人格特质差异很大,每个教师的需求亦不尽相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符合教师个人兴趣、爱好与取向的休闲,才能引发个人高度的参与感。

二、教师休闲人际障碍

教师休闲人际障碍是指教师个体因没有适当或足够的休闲同伴而影响其休闲喜好或参与的因素,诸如缺乏同伴、无人邀约、与其他参与者偏好不同、配偶无法配合等因素而减少参与休闲活动的次数。教师休闲人际障碍主要表现为休闲同伴的严重缺失,造成教师休闲参与无人邀约。

休闲同伴是人们参与休闲活动的个体与群体关系的体现,休闲同伴选择是休闲参与的重要因素。教师作为生命个体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生活在与他人的关系网之中,其交往对象主要是朋友、同学、同事、父母、兄弟姐妹、邻居、其他亲属。教师参与休闲基本上都是以亲情或友情作基础的,参与和享受休闲时,教师大多都选择家人或朋友作为同伴,并且男教师的选择面比女教师更广且比女教师更以朋友为重心。资料显示,有67.5%的被调查教师的交往范围仅限于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及学生家长,教师在校内除工作关系外经常与他人交往的只有16.99%,在校外经常和他人交往的只有11.49%。由此可见,由于学校系统的相对封闭性,致使教师的生活空间相对狭小,教师与外界之间的交往相对较少,社会交往面不宽。并且,教师工作的相对独立性和“人为竞争”也导致教师与同事之间的交往缺乏。因此,教师狭隘的生活方式最终造成了“教师孤立”,教师休闲同伴相对缺失,休闲同伴的选择范围相对狭窄,以至于最终影响到教师休闲。

三、教师休闲结构障碍

教师休闲结构障碍是指影响教师个体休闲喜好或参与的外在因素,诸如休闲资源、设备、时间、金钱及休闲机会等。教师休闲结构障碍主要表现为:

休闲资源。教师居住或工作所在地的休闲文化与资源条件等对教师休闲参与的影响很大,诸如休闲文化市场、休闲场地、休闲器材设备、休闲品种、休闲产品供给等休闲资源都会影响教师精神需求的满足以及日益增长的休闲需求。再如城市与乡村的差异性,城市休闲资源丰富,整体休闲活动氛围浓厚,文化层次普遍较高,休闲活动组织较多,教师闲暇时间充足,更容易参与到休闲当中去,而农村由于各方面都还不够完善,农村教师参与休闲的主动性普遍不强。

闲暇时间。受应试教育以及片面追求高升学率的影响,许多中小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往往是“刚性有余”而“人文不足”,教师的闲暇和自由被繁重的日复一日的程式化教育教学任务所恣意掠夺,闲暇时间并未真正成为教师“供自己安排的时间”。在高校,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教学之余基本上都在忙着做课题研究,更甚的是节假日和寒暑假正是许多教师全身心投入研究的时刻,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其闲暇时间的获得。所以,闲暇时间的缺失是影响教师参与休闲的主要因素。

收入。在我国,教师属于收入较为稳定但整体收入水平相对偏低的一个社会阶层,一般在日常家用之余没有较高积蓄,极其有限的经济收入对教师休闲造成了不利影响。可以说,教师收入水平与其休闲之间一定程度上存在高度的正相关,收入越低,对教师休闲参与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显著。

性别。男女性别角色的期待与自诩有很大的差异,自然会影响男女教师休闲的意愿与性质,一般认为男教师比女教师有多得多的闲暇时间和对休闲方式的选择权。但由于女教师自身生理方面的特点及社会传统文化习惯的影响,他们作为职业妇女基本上都要奔波于家庭和事业之间,要内外兼顾,又大都承担“教育子女”的重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女教师参与休闲的时间和机会。所以,总体而言女教师的闲暇时间特别是在家庭之外和夜晚的闲暇时间与机会要远远少于男教师,这无疑将影响其休闲。

年龄。年轻教师思想开放、富有朝气、精力旺盛、充满激情,家庭和社会应酬较少,有较高的休闲潜力(体力),参与休闲活动的动机较强;而年长的教师虽拥有较好的休闲条件(时间、经济),但他们身体素质下降易受伤、照顾家庭及社会应酬等因素将会阻碍其休闲。

年资。刚开始工作的资浅教师会相对比较轻松,家庭或者社会应酬方面没有工作年限较长的教师花费的精力多,因而他们有自由支配的时间用来休闲,而且他们的精力相对旺盛些,喜欢休闲。资深教师相对资浅教师而言活力缺乏,观念较保守,则懒于参与休闲。

婚姻。教师结婚生子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不仅使其休闲的需要、环境、资源、目的发生改变,而且其休闲取向也会随着孩子的降生在短期内发生极大的转变,教育子女很快就会占据其休闲计划的中心地位。一般来说,未婚教师无牵无挂,他们有较多的闲暇时间和充沛精力去参加自己喜欢的休闲活动,而已婚教师则需要照顾家庭与家人,考虑的事情比较多,休闲积极性相对不够。因此,婚姻等家务性因素对教师休闲的影响显而易见。

家人数目。教师家庭人数的多少会对家庭的负担、家人之间的互动机会产生影响,人数较少的教师家庭组织休闲活动比较方便容易且休闲消费支出相对较少,而家庭人数较多的家庭教师休闲相对就少些。例如,家庭人数为3人以上的教师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好家庭,这阻碍着他们参与休闲。

生活环境。教师所处的社区或学校风气亦对教师休闲有直接的影响,例如,农村教师由于长期的农村生活,其休闲健身意识和行为自然会受到周围环境和农民的潜移默化的严重影响,以至于他们往往认为自己身体没病没有必要锻炼,担心休闲会被周围的农民取笑。

教育程度。教师的教育程度往往会影响休闲的选择与品质,教育程度愈高者愈有强烈的休闲动机。研究发现,教师学历越高,其收入相对较高,那么也就越有能力去购买家政服务,从而越有优势去休闲。

当然,教师休闲的内在心理障碍、人际障碍与结构性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关联性。因为心理障碍是教师个人的,更是社会的。为此,必须在全社会强化休闲教育,通过教育来重塑适合教师乃至当今人类社会的休闲价值观念,解开教师及全社会人们在休闲时放不开的心结,同时要采取具体的教育与疏导来解决他们具体的内在心理障碍。随着休闲主体内在心理障碍的解决,其参与休闲的积极主动性将会大大增强,尤其是教师休闲的社会导向影响作用必将得到大大发挥。如此一来,全社会也将会形成一种正确的休闲价值观念,爱休闲、懂休闲、会休闲的人多了,教师休闲的人际障碍自然就可以得到缓解。并且,全社会对休闲的认同和积极参与也必然会加大休闲资源的开发力度,为休闲创造并提供各种保障条件,营造休闲的良好社会氛围,从而使休闲的结构性障碍逐步得到消解,教师休闲将会更有保障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