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学中的攻心术
15258000000020

第20章 社交要懂攻心术(5)

你可以看看你身边的人,仔细观察一下你就会发现,与你交往密切的人不一定漂亮、聪明、有钱、有社会地位,但他们一定是接受你、认可你、认同你的人,换句话说就是仅仅因为他们喜欢你,乐意接受你,这使你体验到了愉快的情绪,和他们交往使你感到快乐和幸福,使你获得了被尊重的自我肯定感,所以你愿意和他们在一起。这个规律叫做相互吸引定律。

也正因此,很多女孩子在选择爱人的时候会说:“我宁愿选择爱我的人,也不要选择我爱的人”。是的,无休止地付出却得不到回报的确是件极其痛苦的事情,而和爱自己的人在一起,对方对你的时时用心体贴让你感觉自己是重要的,事情就是这么简单。这也告诉我们,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想得到他人的认可,获得对方的好感,就要善于利用这个定理,首先表达出你对对方的认可和无条件的接纳。

一个年轻有为的国王在与敌国的战争中成了俘虏,可他的善良大度赢得了敌国人民的爱戴,也正因为这样,敌国的统治者无法违背人民的意愿处死这位国王。大臣们聚集在一起商议之后,想到了一个办法:让年轻的国王回答一个问题,如果正确,就可以得到赦免。问题的内容是:“女人最希望得到什么?”“鲜花?美貌?爱人?”这样的问题,连最有智慧的哲人都无法完美地回答。只有一个人知道世界上所有问题的答案,那就是女巫,可谁都知道,要女巫回答问题,必须付出昂贵的代价。

国王找到了女巫,女巫告诉国王:“我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代价就是你最英勇的骑士成为我的丈夫。”女巫所说的骑士,不仅是最英勇的战士,最英俊的男子,更是国王最忠诚的伙伴。国王看着独眼、驼背、跛足的丑陋女巫,不愿意自己为骑士作出选择。

可骑士这样回答国王:“你是国家的领导者,人民需要你,我愿意迎娶女巫为妻。”国王得到了承诺,女巫回答出了那个问题,答案是“女人最希望的是把握自己的命运”。

国王获得了赦免,他为骑士和女巫举办了隆重的婚礼。在婚礼上,所有人见到女巫的容貌,都为英俊的骑士叹息。夜幕降临,骑士回到家中,却见到了一个具备所有美貌的年轻女孩坐在自己的卧室里:“我就是女巫,现在你仍然可以选择,黑夜和白天,我会是两种不同的模样。”

骑士沉吟着:如果白天拥有美貌的妻子,会赢得大家的艳羡,但晚上就要面对丑陋的女巫;如果晚上能够拥抱着美丽的妻子,白天就要忍受大家异样的眼光……最后骑士回答女巫:“女人最希望的就是掌握自己的命运,那么你什么时候是什么样子,都由你来决定。”

第二天,骑士挽着美貌的妻子出现在大家面前,女巫再也没有变回丑陋的模样,她选择用了始终如一的美丽陪伴她的丈夫。

这个骑士之所以能够得到一个始终如一的美丽妻子,就是因为他能够接受对方。可以说,这种方式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很具有实用价值,它可以使你得到别人的好感,赢得他人同样的情感回报。

不过,一般来说,这种方式对于那些不是很自信的人来说效果很显著,对于那些自我尊重程度较强、较为自信的人来说则没有很大的作用,因为他自己本身就已经有很强的自我认同感,别人的喜欢和赞扬不会极大地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但总的来说,这种方式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支持的方法。

多看效应:看得越多,就越容易亲近

在婚姻中,很多人觉得即使对方再好,时间长了,两个人也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总是对着同一个人,哪有不疲劳的?但是在人际交往中,尤其是在双方开始交往的初级阶段,多看、多接触却是非常必要的。

著名的心理学家查荣茨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向接受这个实验的人展示了一组相同的照片,不同的是,有的照片出现了20多次,有的出现了10多次,有的仅仅出现了一两次。等到他向这些接受试验的人询问对照片的喜爱程度的时候发现,人们对于那些看过很多次的熟悉照片更喜欢,而对于那些只看过几次的照片的感觉则比较平淡。由此他得出结论,人们接触事物的次数也会影响他们对这种事物的态度,越熟悉的东西就越容易喜欢,相反,那些不常接触的事物则感觉比较平淡,这种现象就是心理学上的“多看效应”。

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看多了会审美疲劳,但要产生好感,多接触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接触越多,就越容易喜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有时候,我们对有些人的印象一般,但是随着经常的接触,就会越看越顺眼,甚至会越来越喜欢。有些人我们第一次见可能觉得她不漂亮,不温柔,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但是若天天见,时间长了,就也会越看越觉得她很漂亮,可爱。日久生情就是这种现象的最好的解释。

A、B和C三个人在高中念同一个班,彼此都是很好的朋友。但是高考之后,A和B考在了同一所大学读书,而C则考到了另一座城市的一所大学里上学。A和B几乎每个星期都会碰面四五次,有时是相约一起出去玩,有时是一起吃个饭,有时是在校园巧遇。C在新学校也结识了许多自己的新朋友,和A、B则是只在寒暑假才在家乡见面,一起开心地玩几天。结果很显然,尽管他们三人还是好朋友,但是不知不觉中,A和B的关系更加亲密,而与C则有些莫名其妙的生疏。

也正因此,有人曾经开玩笑说,如果你想追求一个女孩子,就千万不要经常给她写信,因为她可能会因为经常接触而爱上送信的邮递员。虽然这带有戏谑成分,但也说明了,在人际交往中,要想获得他人的好感,尽可能地提高自己在别人面前的熟悉度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如果你喜欢一个人,就要时不时地故意制造一些见面的机会。比如对方经常去某个地方做锻炼,你就可以故意也在那个时间地点去锻炼,并想尽办法与他(她)套近乎。

如果你想打动一个客户,最好的方式就是经常拜访对方,有事没事打电话或当面与对方交流,遇到事情了就关心一下对方,假以时日,你就很容易打动对方。

如果你想和某个人成为朋友,最好的方式就是经常在他的生活里出现,即使没有时间见面也要经常打打电话、聊聊天,要知道,在生活中,很多人就是因为长时间不联系而使彼此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淡漠的。

总而言之,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总是不见面,就会失去很多机会,相反,只有多见面,建立良好的关系的可能性才能越来越大。

邻里效应:远亲不如近邻,主动靠近他人

正所谓“远亲不如近邻”,再亲密的人如果隔得远了,久而久之感情也会变淡,甚至还不如和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之间的感情。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经验,我们会很容易就对接触得多的人产生亲密感,而对接触得少的人感觉到生疏。这种现象就是心理学上的“邻里效应”。

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现象。比如,很多婚外恋都发生在同事之间,因为现代人每天和同事相处的时间要远远多于和朋友或其他人的相处,天长日久生出感情也是难免的。美国社会学家巴萨德1920年在研究了费城的5000份结婚申请书后,发现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夫妇婚前都住在五个街区之内的范围中。这也告诉我们,当你想要被人接受的时候,你首先要主动融入他人的圈子。

孙晓茹在一个小县城的政府机关工作,是聘用的,不是公务员。她的工资不高,刚好养活自己。正当她为自己的生活犯愁的时候,孙晓茹遇到了一个改变了自己一生的贵人。

那天,孙晓茹到邻县送一份资料,在回来的火车上,主动跟身旁的一个中年人攀谈起来,没想到这一聊从此改变了她的人生。

这个中年人有一个好朋友在一家大企业做经理。他很欣赏孙晓茹的才能,于是给孙晓茹留了名片,欢迎孙晓茹到朋友的公司去工作。

一个月后,孙晓茹辞掉了小县城的工作,到了大城市的这家公司做销售。销售是一项挑战性很强的工作,而孙晓茹的性格也很适合这份工作,所以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工作顺利了,生活好起来,孙晓茹的朋友也多起来,她还在一次工作经历中结识了自己现在的丈夫,她觉得自己真是太幸运了,只是主动开口说了几句话就得到了这么多。

我们要想与人建立亲密关系,需要主动与人多接触,多联系。与人多接触一次,他人对你的印象就更深一点。对于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来说,或许懂得这个道理,但是困难的是,不知道如何主动跟人联系,如何主动与人保持联络。

人都有惰性、怯性,都习惯于待在一个“舒适区”里,而疏于主动结交朋友,也少主动与朋友们联系;每个人都渴望认识好朋友,却吝于“先给予、先付出、先主动”地伸出友谊之手。

佳乙的朋友很少。其实,她非常喜欢热闹的氛围,希望有很多的朋友,但她与周围人的关系一直若即若离,无法再深入一层。

爸爸曾告诉她:“你可以主动一点,约朋友吃饭、看电影、逛街,你可以为自己制造点机会啊,接触多了,大家就成朋友了!”可是,佳乙却回答说:“这不是我的风格!”“是的,这不是你的风格,但你不主动出击,只等着朋友上门,你会变成孤家寡人!”

没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事原则,但这些原则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适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多时候并不是你进我退、你退我进的关系,而是中间隔着一个挡板,你不主动走近他人、结交朋友,不主动打破这层挡板,只会等待“别人来发掘我的优点”,那么,你和他人之间就永远隔着这层挡板。

晓旭是在一个比较优越的环境下长大的,爸爸是一家企业的领导,妈妈是机关干部。因为父母的关系,身边的人对他都是客客气气的。从小学到大学,他在别人的赞扬声中长大,不懂得什么是“迎合”,向来是别人逗他说话,他却不知道如何在交谈中寻找话题。

正因如此,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他为如何与上司相处犯了难。不管怎样下决心,他都说不出口,哪怕是一些很正常的话,在他看来,那都是在讨好老板。一开始老板还对他问长问短,而他除了有问必答外,也绝不多说什么。而且他在工作上也从来都是唯老板是从,老板让他往东他绝对不往西,但如果老板不吩咐他他就不做,目的是避免犯错。有一次,他把一个报表写错了,上司很生气,就批评他,他委屈地说:“没有人告诉我要怎么做啊!”上司听了,很生气地说:“没有人告诉你你不会主动问其他同事或来问我吗?你这样子怎么能做好工作?”

于是,试用期结束后,他就被解聘了。临走前,上司告诉他说:“工作一定要积极,遇到不懂的主动去问,别等着人家来教你。在职场上没有人会主动教你的,要站稳脚跟,就要脑子灵活、嘴巴勤快。”

总之,在现代社会,我们要获得更大的人际交往圈子,更快地成长,就要善于与别人合作,善于主动认识别人、请教别人、关怀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