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学中的攻心术
15258000000019

第19章 社交要懂攻心术(4)

要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种彼此满足、彼此需要、彼此交换的关系。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霍曼斯就曾经说,人际交往在本质上就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如果交往双方的交往不能实现双方之间的互惠,正常的积极关系就无法建立起来,更谈不上拓展。

但很遗憾的是,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一直都受到父母和老师的宠爱,就把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带入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去,以为上司、同事、朋友、客户也会像父母一样一切都会以自己为中心,有什么好的事情都会想着自己,有什么问题或困难就会义不容辞地出手相助,而在此同时,他们却从来不会想一想别人为什么要对他们好,为什么要帮助他们。他们总是关注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得失,别人的感受和利益则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一味地坚持自己的意见和态度。这样,他们也不可能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刘明是个性格开朗、大大咧咧的年轻人,但是他的人缘却不怎么好。主要原因似乎是他自信过了头。他从一家名牌大学毕业,学的是与工作对口的专业,而且专业成绩优异,大学毕业后,他又到国外深造了一年,成了名副其实的“海龟”。回国后他又进了一家待遇优厚、前途光明的大公司工作,这一切,让他有一种无比的优越感。

但这些荣耀并没有给他带来好的人缘,他发现朋友们似乎不太喜欢他,还总是有意无意地用能够让他听到的声音议论他:“他以为自己是谁啊!凭什么让我去给他搬家?我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忙耶!”“凭什么动不动就让我给他买车票?”“他几乎每个月都要找我借一次钱,我唯一一次找他借钱,却被他拒绝了。”其实,朋友们哪一个不是大学毕业、专业成绩优异、工作顺利的?只是,在刘明眼里,这些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大家对他有很大的意见,平时很少联系他,生怕他会“黏”上,造成自己的负担。

有一次,一个朋友要搬家,但人手不够,就让刘明帮忙。那天,刘明本来也没什么大事,但是他前一天已经约好了和女朋友出去吃饭,为了不让女朋友失望,他拒绝了朋友的求助。

后来,有一个下午,刘明要出门办事,想借这个朋友的自行车用一下。还没等他把话说完,就被朋友以“自己要用”为由拒绝了。但是,那个下午刘明却发现朋友并没有用自行车。

后来,类似的事情多了,刘明才逐渐地意识到,原来他在朋友们眼中是个累赘,更是个自私的人,他总是给别人添麻烦,但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却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这样朋友们怎么能不躲着他呢?

其实,刘明并不是自私,并不是有意不帮助别人,只是他没有意识到没有一个人愿意对他人绝对无偿地付出,也没有一个人会得到他人绝对无偿的付出。一段稳定的人际关系,必须保持相互交换的平衡。一旦彼此的交换不对等,那么就会像跷跷板一样失衡。

我们不妨设想,有这么一个人,他既不能与你信息共享、情感沟通,也不能与你相求相助,你会与他交朋友吗?恐怕不会。可见,人际交往还是有选择的,选择就是一种目标的体现。人总是在心里想着身边的“关系”有无用处,看看是否能从双方的需要上做些文章,以使关系更牢。

这并不是什么值得非议的事情,我们讨论这一点,不是想要证明什么,而是为了指导我们的人际交往。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获得更多的朋友,尤其是更多高质量的朋友,那么你首先就要让自己变得有用,而不是那个让人害怕的只会无止境地索求的家伙。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平等对待每个人

我们身边的每个人,无论职务高低、知识多寡、财富多少、身体强弱、年龄长幼,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绝不能抬高自己而轻视他人,或是凭着自己有一些优势而拒人于千里之外。另外,在人际交往中,对于所有的人,我们都应该给予应有的尊重——尊重他人的人格、个性习惯、情感爱好和隐私等。

尽量帮助他人

在学校的道德教育课上,老师经常强调“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德”。其实,如果功利一点地去看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是为了自己而帮助他人。因为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每个人都需要得到他人的帮助。如果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没有伸出援助之手,那么当你深陷困境的时候,你也就没有资格向别人求助。所以,年轻人应该知道,帮助他人不仅仅是一种美德。

增加自己“被利用”的价值

既然交际是利益的相互交换,如果你要受人欢迎,吸引他人的话,那么就需要提高你“被利用”的价值。一切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都是人们根据一定的价值观进行选择的结果。那些对于自己来说是值得的人际关系,人们就倾向于建立和保持;而那些对自己来说是不值得的,或是失大于得的人际关系,人们就倾向于逃避、疏远或者终止。

欺软怕硬心理:对欺软怕硬的人就要更强硬

物竞天择、弱肉强食是大自然的铁律。一个人没有足够的实力的时候,谁都可能在你头上踩一脚。这是一个很尴尬的话题,但也是无法避免的事情。有些人就是有一种欺软怕硬的心理。面对强者,他会表现得像个弱者;面对弱者,他们又会显得像个强者。对于这种人,如果你总是摆出一副无可奈何、软弱、退让的样子,他的气焰就会一日胜过一日,表现得越来越放肆,将欺侮、侮辱你当成一件乐事去做。相反,如果你有理有据,该温和的时候就温和,但该刚强的时候就绝不让步,该反击的时候一定反击,那样他就会有所顾忌、有所收敛。

欺软怕硬这种心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其实是人格不够健全、缺乏自尊的表现,他们不考虑从提高自己入手去争取他人的尊重和重视,而是通过对别人的贬低、伤害来获取自己的优越感、自尊感。这样的人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家庭中有,职场上有,社会交往中也不少见。小米就遇到过这种事情。

她刚去上班的时候,一个同事就对她说话冷冷的,似乎特别瞧不起她。因为刚到新的工作岗位,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再说也不能一开始就和同事把关系搞僵,这样以后就没办法合作了。所以,小米能忍的都忍了。但小米发现,每当她在工作中出错的时候,这个同事就总是一副很得意的样子,还经常凶巴巴地命令小米做这做那。刚开始小米以为他就是这样的人,但后来她发现事情不是这样。对于上司和上司面前的红人,他从来都是不遗余力地巴结,而对于一些老同事,他一向都是不冷不淡,用到对方的时候就好言好语,用不到对方的时候就置之不理。对于小米这样新去的员工,他从来都不会放过一个嘲笑的机会,还怂恿其他同事不要理小米。时间长了之后,小米开始害怕上班,但是她又很需要这份工作。小米曾经想过自己退让一下,就当看不见好了,却没有什么效果,而且对方似乎越来越过分,小米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

其实,正所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虽说谈不上我必犯人,但也不能一味忍让。要对付这种欺软怕硬的人,方式很简单,你只要表现得强硬一点,他就会知难而退。

雯雯曾经有一个朋友让她很头痛。当时两人在一起租房住,这个朋友经常私自用雯雯的个人物品,用完了就随手一扔,以至于雯雯很多次急着用都找不到。雯雯和她说过很多次,但没有什么效果,想到不过是一些小事,雯雯就没有计较。这还没完。平时,朋友动不动就对雯雯大呼小叫,雯雯一让让她,她就更变本加厉地欺负雯雯,处处跟雯雯作对,任何事都要争个输赢,还喜欢在背后说三道四。

有一次,雯雯用完电脑后就去吃饭了,回来时发现朋友在用自己的电脑上网,这个朋友还死命地强调自己只用了5分钟,说自己已经用完了,不用了,但雯雯发现历史记录上有二三十个网站,而且都是空间和贴吧的那种。雯雯当时没有说什么,听对方说不用了就把电脑关了出去玩了。这倒也罢了,但让雯雯气愤的是,过后对方在自己的朋友面前说自己不让她用电脑,自己就用了几分钟,雯雯就给她脸色看,还把电脑摔了,还故意说得很大声,让雯雯听得清清楚楚。

雯雯气急之下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这么软弱,她不再忍让,当时就针尖对麦芒,大声地回敬对方,并向朋友们说明了事情真相。后来,当她再次私自动用雯雯的物品的时候,雯雯也这样要求对方将物品放回原处或者是强硬地拒绝。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以后,对方意识到雯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人,就渐渐收敛了些,而且言语间对雯雯有了应有的尊重。

毫无疑问,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只有在让别人显得渺小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伟大。他们最喜欢做的,就是恃强凌弱。对付这样的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据理力争,对他们欺软怕硬的做法说“不”。你要记住,几次的软弱会让你一直处于对方的欺压中,如果你敢于反抗他们,也许他们会尊重你。事实也证明,那些欺软怕硬的人对于那些敢于驳斥他们的人的信任要远远超过那些对他唯唯诺诺、忍气吞声的人。

相互吸引定律:要被接受,先接受别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在实际生活中没有人能够对自己拥有百分之一百的信心,所以我们都需要获得他人对自己的肯定。而对于那些能够给予我们肯定的人,我们就很容易接受他们。

一天,一个恋爱中的女孩请她的男友讲出自己的缺点,以便两人更好地相处。男友想了想说:“让我想一想好吗?我想好以后明天早晨再告诉你答案。”第二天一大早,他来到鲜花店买了6朵玫瑰,然后去见女孩:“我想了一夜,实在想不出你哪里需要改变,我就爱你现在这个样子。”女孩听了心里很感动,几乎要流下泪来。

可以说,自恋不是水仙花的专利,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恋倾向,他们喜欢自己,爱自己,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把自己的意见、爱好、标准作为衡量其他人和事物的标准。从人的本性角度来说这是合理的。也正因此,人们往往对于那些能够喜欢自己、接受自己的一切的人产生好感,而不管他实际上是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