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学中的攻心术
15258000000033

第33章 教育要懂攻心术(3)

40岁的李女士是企业的中层干部,手下的工作人员很多,她习惯于给每个职员下达命令,然后监督检查执行情况,发现不足,立即指正。多年来在企业养成的习惯也自然被李女士用于孩子教育方面。孩子上了初中以后,李女士为了让孩子能考上重点高中,加强了对孩子的监督管理,从以前很少有时间管孩子的学习,到后来的每天晚上监督孩子学习。孩子学习过程中,有时来个信息,孩子看信息回复信息也会遭到李女士的批评,因为她觉得孩子没有集中注意力。孩子学习累了,休息超过3分钟,也会听到李女士说:“赶紧学习吧。”孩子上厕所时间长了,李女士会大喊:“上厕所怎么这么长时间?坐席啊?”在李女士的严密监督下,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但没有进步,还逐渐下滑,从入学时的班级第10名,逐步下滑到初二期末考试班级第20名以后。李女士非常着急,孩子也不愿意多和李女士说话。

经过咨询师的分析,李女士认识到她的严密监管以及过度关注孩子的不足之处的消极作用。李女士开始在咨询师的指导下逐步学习赞美孩子的优点,李女士加班不在家的时候,孩子自己完成了作业,李女士会到家里后,赞美孩子有很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孩子为了换一个好点的手机,积攒了半年的零花钱,李女士及时赞美孩子能延迟满足,并给予奖励;听到孩子的同学在谈恋爱,李女士及时征求孩子对恋爱的看法,并赞美孩子有远大的目标。经过一年的努力,李女士不断坚持赞美孩子的优点,及时和老师沟通,帮助孩子找老师辅导。母子关系逐步改善,孩子的自信心也逐步增强,2009年中考,孩子顺利考上了心仪的重点高中。

回顾一年来孩子的进步,李女士总结,自己最大的改变如下:过去:严密监督,经常批评;现在与孩子共同管理,多尊重孩子的意见,经常赞美。这可以称为家庭教育中的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有着一个美丽的名字,但它的负面效应却让人胆寒,在孩子的教育中尤其如此。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必然出现各种问题,这是成长的需要,虽然我们不应该对孩子的那些错误耿耿于怀,但是,必须注意并检查家教中的细枝末节,尤其是对孩子的可能引发不良后果的言行要给予充分的重视,让它不至于像蝴蝶一样也掀起狂风巨浪。

睡袍效应:给孩子制定合适的目标

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家里寻找感觉,总觉得家具颜色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200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斯格尔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把这种现象称为“狄德罗效应”,亦称为“睡袍效应”,也就是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平衡的现象。在教育中,这样的现象也会发生。

很多父母抱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目的,常常对孩子设置过高或者过低的目标,导致孩子的行为和语言与这件“睡袍”严重脱节,使得孩子无所适从,不仅无法激发孩子自我转化的内在动机,也使其丧失了提升自我的动力。其实,合理的目标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父母应为孩子准备几件合适的“睡袍”。

比如,有的父母在孩子不小心把玩具弄到沙发底下之后就会直接帮孩子把玩具取出来,因为他们觉得孩子的胳膊太短,与其让孩子为难,倒不如自己直接替孩子做了的好。这就低估了孩子的能力,给了孩子一个过低的目标。其实,如果父母给孩子一个工具,他们自己就会把东西取出来。很显然,后者更能够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也更能激发孩子的探索欲。

可以说,这种不当的“睡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常见。

在中日两国共同举办的一次少年探险夏令营活动中,人们吃惊地发现日本的孩子到达目的地以后能够马上行动起来,自行搭建营地,生火做饭,对于那些独自不能完成的活动,他们会积极地向他人寻求帮助或者合作。与之相反的是,中国的很多孩子却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他们疲惫地坐在一边,看着日本孩子忙来忙去却不知道帐篷怎么搭、火怎样才能拢起来。之所以会有这种现象,与中日的父母对孩子的不同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日本的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鼓励他们做家务,鼓励他们自己去登山,而中国的很多父母对孩子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恨不得把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做了。

其实,中国的孩子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父母给他们制作了一件不合适的睡袍,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畸形的发展状态。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很多父母都会有的心态,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方式不当,即使是龙也会变成虫。诗人海涅说过:“即使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也可能是跳蚤。”也许有的父母会说,虽然孩子已经很优秀了,但如果我们放松对他的要求,他就会因为自满而懈怠,所以我们才对他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事实上,这样的孩子的心灵往往会很脆弱,如果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仍达不到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就很可能对自己甚至是对生活失去信心。因此作为父母,你应该明白,父母关心孩子是应该的,但也要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给孩子一件合适的睡袍。

南风效应:温暖比打骂更有效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父母放弃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开始追求更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努力挖掘孩子的优点,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健康成长。然而,还有相当一部分父母坚持着“孩子不打不成器的”的教育理念。但打骂是教育孩子的众多方式中最无用的一种。如果孩子犯错误就打,无论是对孩子的心灵还是身体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其实,微笑比冷脸更能深入人心,温言软语更能打动人心。心理学上的南风效应就说明了这一点。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赛谁能先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先吹起了一阵刺骨冷风,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寒冷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吹起一股暖风,行人觉得很热,就脱掉了大衣。结果南风在比赛中获得了胜利。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论孩子犯的是什么错,父母运用不同的方式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正如北风和南风一样都要使行人脱掉大衣,但由于方法不一样,结果也就大相径庭。一位老师的一次教育学生的经历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有一天,李老师一进校门,分管政教工作的张校长就冲着他喊道:“李老师,今天你们班有个孩子在操场上乱扔纸屑,被校长抓住了。”本来心情不错的李老师被这声喊叫弄得心情糟透了,辛苦一个星期的流动红旗又泡汤了。李老师此时觉得带一年级可真是太不容易了!小家伙们也太不听话了,天天讲,天天念,他们还是依然如故。

于是,李老师心里想着一定要好好整整这些小家伙!他快步走进教室,阴沉着脸,还没开腔,这些小家伙可能感觉到出事了,刚才还唧唧喳喳地嬉闹不停,看见老师立刻小心翼翼地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