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谨记
就像要享受飙车的快感就必须背负安全驾驶责任、熟读操作手册一样,如果投资人决定要采取价值投资策略,就必须切实遵守以下原则:
——在没有确定是否将投资股票当作是经营企业之前不要轻言投资。
——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分析标的公司的基本面状况,同时也分析你所不喜欢的公司的基本面,使自己成为对该公司或产业最明白的人。
——如果你没有准备最少要持有股票超过5年以上,就不要轻言采取价值投资策略。对讲究投资安全的人来说,持股时间越长,其安全保障越大。
——投资组合切忌融资。切记,突然而来的金融风暴以及随之而来的保证金追讨,将可能使未来有可能大获盈利的投资组合化为泡影。
——修身养性以配合执行价值投资策略。
作为价值投资人,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努力去了解你的投资标的。如果你愿意比一般投资人付出更多的精力来分析标的公司,你就会掌握更大的竞争优势。然而遗憾的是,许多投资人宁愿花时间无聊地追逐当下市场状况,也不愿意花时间去研读公司的年度报告。但是请相信,一味相信股票市场上那种东拼西凑的小道消息或惯于用一些旁门左道来作为投资策略,是绝对比不上花几十分钟阅读投资标的公司的最新营运和财务报告来得更加实用有效。
从别人智慧的结晶中吸取精华
从别人智慧的结晶中吸取精华,而不是自以为可以坐着,单凭幻想就知道天下所有的事情,没有人有这么聪明。建议投资者读一点格雷厄姆等投资大师的书,对价值投资理念进行深入的研究。你可以从别人的投资理念中学习到许多东西,充分吸取别人身上最好的东西。遗憾的是,许多人非常排斥学习任何新知,也不用别人经过实践证明是有用的知识,固执地拒绝改变自己的想法。
学习价值投资学派的典范
价值投资法则其实很简单,但令人费解的是很少人愿意使用它。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是:如果价值投资法则是对的话,那为什么股市上还有这么多投资人仍然坚持用非价值投资的方法来进行投资?可以做出解释的是,科学进化的过程并非很顺利,虽然人们直觉上认为科学发现的过程就是将新的发明像砌砖一样加在已知的发明之上,但科学的发明经常是建立在危机发生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当危机来临时,科学的发明创造才得以被社会用来治理危机而被承认。因此,构建一门新的科学,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将当时的主流思考模式和典范彻底去掉。历史的演变似乎正好契合上述的认识,哥白尼的理论推翻了当时以地球为宇宙中心的看法,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使欧基米德几何学相形失色。从这些例证中可以看出,每个典范在被转移前通常都会经历充满危机的时代。
当前,在中国股市争论不休的到底是广泛分散投资组合好还是价值投资组合好的问题,正是上述那种观念准备转移的危机时刻。在典范转移前,我们会先看到一些异常的事物出现。例如,在美国学术界,一直试图将巴菲特及其投资学派当作是异类人物和流派来看待,他们把巴菲特及其流派仅仅看成是一个成功的特例,未来恐怕很难再出现巴菲特现象。有些经济学家再度套用他们最经典的猩猩例子来加以比喻,他们说:“如果你将足够多的猩猩放在一间房间里,从统计学观点看,很有可能其中就有一只会有所谓的‘巴菲特现象’。”
如果上述经济学家的比喻是合乎逻辑的话,那么他们又如何解释凯恩斯、费雪、蒙格、辛普森、鲁安等众多投资大师脱颖而出的现象呢?他们又如何解释这些大师间的传承现象?在现在中国股市发生的分散投资组合和价值投资组合孰优孰劣的争论,非常像当年美国的情形,新的价值投资的典范随着大牛市、长牛市的到来正在成形,只是早已驾轻就熟的既有投资模式在投资人脑中根深蒂固,如今要马上接受典范转移,的确是一个不论从心智、情绪和经费上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和不菲的代价。
历史上发生过的典范转移和更迭事件,常常需要数年、数十年甚至几个世纪才能完成,因为需要足够的时间来教育和争取新的支持者。当旧典范已经确定不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时,新典范才得以大举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巴菲特价值投资学派的那些大师们在过去几十年里正是通过亲身的实践,才有了今天享誉世界的投资绩效。他们这种在典范转移中表现出来的伟大特质,难道不值得我们今天的投资者学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