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大事赢在做人凭手段
15273300000030

第30章 敢于行动才可能成功

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试一试,就是尝试、体验,对愿望有所行动。“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这是一句简单的谚语,却也揭示了一个道理:迈向成功需要冥思,更需要行动。

一个醉鬼深更半夜跌跌撞撞地往家里走,可连方向都弄错了,竞走到一片墓地里。有一家人第二天要给亲人送葬,提前挖了个大深坑。醉汉一不留神掉进了坑里。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仍然爬不上来。正当他准备稍事休息再往上爬时,突然有人冷不防地在他肩上拍了一下,阴阳怪气地说:

“别费劲了,我试过了,你爬不上去的……”这一惊吓非同小可,他以为遇到了鬼,噌!一下子跃出坑外,撒腿跑了个无影无踪。原来拍他的人也是个掉到坑里的醉鬼。

你之所以还仅仅只是在想成功,是因为现状还没有把你逼上绝路,你还得混下去。所以你必须让自己强烈地恐惧你现在的样子。否则,长此以往,你就会像~只放在一锅冷水中的青蛙一样,终有一天难逃苦海。

决心,强烈的决心,只有你决定改变的心才能帮助你迈向成功。试一试不同于想一想。小马过河的故事众所周知,未踏进河时,你将永远不知河水的深浅。做任何事都应有试一试的干劲,别因一点困难而退却,人最难得的就是能够迎难而上。鲁迅先生说过,人最可贵的是跨出第一步。坐而等待平安,等着前进,如果可以的话,那自然是很好的;但有些人却等到头发花白什么也没有等到,那又如何解释呢?有个人很懒,看着别人地里今年又是大丰收了,他美滋滋地想:要是我地里种的玉米今年是大丰收,那该多好呀!留一些吃,拿一些去卖,换来钱可以买回一条狗,买新衣,还买……可是在别人忙于耕种施肥时,他在睡觉;别人忙于锄杂草,料理地里种的庄稼时,他还是在睡觉。结果可想而知,当别人获得大丰收,他还是望着杂草丛生的田地做美梦。那句话说得好,“愿望只是美丽的彩虹,行动才是浇灌果实的雨水”。

试一试又要有想一想作为指导的前提。不假思索埋头苦干,那是盲目的举动;漫不经心地蜻蜓点水般的干事,那将事倍功半。俗话说,说到不如做到,但做到首先要想到,必要时还需三思而后行。成功不是拱手可得的,不是努力一次即可迈向终点的。有的同学临近考试时挑灯夜读,结果没考好,愤愤然地说:“太不公平了,我都苦战几个日日夜夜了,结果才得这点分。”可是你扪心自问,平时不努力,几天的努力就能弥补以前的懈怠吗?爱迪生发明电灯,他试了多少次?熬了多少个日日夜夜?记住了:云彩有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

人生的本质在于创造,而创造就是改变人生的行动。由此可见,行动即是人生目标。

内斯美是一位出色的高尔夫球选手,他通常能打出90多杆。后来他有7年时间完全停止玩球。令人惊异的是,当他再回到比赛场时,又打出了漂亮的74杆。内斯美的故事说明,如果我们期望实现目标,就必须首先看到目标完成。内斯美没有玩球的7年是在与世隔绝的俘虏收容所里度过的,见不到任何人,无法做正常的体能活动。头几个月他几乎什么也没干,后来他意识到要保持清醒头脑并活下去,就得采取特别积极的措施。于是,他选择了心爱的高尔夫课程。在心里他每天都坚持玩整整18个洞。他在心中打球,所花时间跟他在高尔夫球场上玩球一样长。在7年里,他一直在心里玩那完美的高尔夫球,从来没有一次漏打了球。

这个例子说明,一个人要想达到目标,在达到之前,心中就要“看见目标完成”。

行动会增强自信心,犹豫只会带来恐惧。克服恐惧的惟一办法就是立即行动。

跳伞的人拖得越久越害怕,就越没有信心。“等待”甚至会折磨各种专家,并使他们变得神经质。有经验的教师站在讲台上长时间不开口也会紧张得不行。著名播音员爱德华·慕罗在面对麦克风之前总是满头大汗,一开始播音以后,所有的恐惧立即“烟消云散”了。行动可以治疗恐惧。

许多老演员也有这种经验,立即进入状态,可以解除全部的紧张、恐怖与不安。一般人则不了解这个道理,他们应付恐惧的常用办法就是不做或回避。多数推销员就经常这样,他们经常怯场,结果是越来越糟。克服恐惧的最佳办法,就是立刻就做。不管干什么事,一经决定,就立刻进入状态。

写作、绘画都需要创意、创造力。很多人都强调还没来灵感。其实,灵感必须在进入状态之后才能产生。不写、不画,不进人创作状态,哪来的灵感?

成大事者知道,如果不去尝试,就永远实现不了、接近不了自己的目标。他绝不会等待情绪良好、一切顺利才开始着手。因此,只要有一个不完备的计划,一个粗糙的想法、念头、草案,他们就会开始去尝试、发展、实验,并且在尝试、付出的进程中,不断地自我学习、充实,修正、改进。

《新约·马太福音》第25章叙述耶稣带领门徒向耶路撒冷行进,一路上对门徒谆谆讲道。

耶稣坐在橄榄山上时,给门徒们讲了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贵族,他要出门到远方去。临行前,他把仆人召集起来,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

后来,这个贵族回国了,就把仆人叫到身边,了解他们经商的情况。

第—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五千两银子,我已用它赚了五千两。”贵族听了很高兴,赞赏地说:“好,善良的仆人,你既然在赚钱的事上对我很忠诚,又这样有才能,我要把许多事派给你管理。”第二个仆人接着说:“主人,你交给我两千两银子,我已用它赚了两千两。”贵族也很高兴,赞赏这个仆人说:“我可以把一些事交给你管理。”第三个仆人来到主人面前,打开包得整整齐齐的银子说:“尊敬的主人,看哪,您的一千两银子还在这里。我把它埋在地里。听说您回来,我就把它掘了出来。”贵族的脸色沉了下来:“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浪费了我的钱!”于是夺回他这一千两,给那个有一万两的仆人,并说;“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埋没钱财,就是浪费,如第三个仆人的作为;不行动,也就是潜能最大的浪费。行动是潜能的挖掘机。凡是大有作为的人物都不会等到精神好时才去做事,这是因为他们深谙“行动诱发行动”这个自然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