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大事赢在做人凭手段
15273300000031

第31章 时间是“挤”出来的

美国著名的管理大师杜拉克说过:“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也不能管理。时间是世界上最短缺的资源,除非严加管理,否则会一事无成。”萨姆·沃尔顿自建立起沃尔玛零售连锁商店后,他就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其高效的分销系统提供保证。公司总部有一台高速电脑,同20个发货中心及上千家商店连接。通过商店付款柜台扫描器售出的每一件商品,都会自动记入电脑。当某一商品数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电脑在一秒钟内就会发出信号,向总部要求进货。总部电脑接到信号,在几秒钟内调出货源档案提示员工,让他们将货物送往距离商店最近的分销中心,再由分销中心的电脑安排发送时问和路线。这一高效的自动化控制使公司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全面掌握销售情况,合理安排进货结构,及时补充库存的不足,降低存货成本,大大减少了资本成本和库存费用。

萨姆·沃尔顿还在沃尔玛建立了一套卫星交互式通讯系统。凭借这套系统,沃尔顿能与所有商店的分销系统进行联系。如果有什么重要或紧急的事情需要与商店和分销系统交流,沃尔顿就会走进他的演播室并打开卫星传输设备,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消息送到那里。这一系统花掉了沃尔顿7亿元,是世界上最大的民用数据库。

沃尔顿认为卫星系统的建立是完全值得的。他说:“它节约了时间,成为我们的另一项重要竞争手段。”如果说,以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59倍的话,那么以秒来计算时间的人则比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又多59倍。沃尔顿建立的高科技通讯系统,可以说每分钟都是钱。

时问无价,因为虚掷一寸光阴即是丧失了一寸执行工作使命的宝贵时光。因此,那些让时间白自流走,或是花费在无为的玄思漫想中的行为是毫无价值的。而如果是以牺牲人的日常工作为代价,那么必将遭到严厉的谴责。

其实,你的生活中,常常没有你期待的空余时间出现。而你的工作无论进行了怎样的精心计划和安排,还是会有间断。不管是突如其来的电话,还是随时被敲响的门,都会打断你手头的工作。即使你为此抱怨,或者突然感到压力迫近,时间也不能给你任何帮助。不管你有多忙,工作中还是常会有10~20分钟的空当出现。这样的时间一点一滴地利用起来,你就会发现你能够找出时间把你想做的事情做完。

哈丽特·斯托夫人是一位家庭主妇,然而任何一点闲暇时间她都用来构思和创作。由于她超常的毅力和对待时间分秒必争的态度,她最终成为小说家,化平凡为辉煌,写出了家喻户晓的名著:《汤姆叔叔的小屋》。

当迈克尔·法拉第还是一个装订书本的学徒工时,就把所有的闲暇时光都用来做实验了。有一次,他写信给朋友说:“时间是我所最需要的东西。要是我能够以一种便宜的价格,把那些整日无所事事的绅士们的每个小时,不,是每一天,给买过来该多好啊!”乔治·史蒂芬森把时间看得重若黄金,从不轻易放过。他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教育,完全是凭着个人的勤奋自学成才的,并利用积累起来的点滴时间完成了一些重要的工作。当他还是一个机械工程师时,就利用上夜班的机会自学了算术。

音乐巨匠莫扎特同样惜时如金,一分一秒在他看来都贵如金玉。他经常废寝忘食地投身于音乐创作,有时甚至不间断地连续工作两个夜晚一个白天,可谓勤奋之极。他的惊世之作《安魂曲》就是弥留之际在病榻上完成的。那时他已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真可谓生命不息,创作不止。

你可以利用的时间还有很多,比方你在医院排队等待体检的时间,你等着开会的时问,你坐在车里等着接孩子的时间。将这样的时间随便消磨过去也是不易察觉的;但是你利用这些时间完成你清单上的一件小事,或者开始制订一项计划也是足够的。你可以利用这些时间打个电话,写工作报告的摘要,或者浏览一本杂志,看它是否值得你花大量的时间去读。其实,你只要扫一眼你的清单就可以知道每一个工作的空当可以怎样利用,而且,你会惊奇地发现,你越是利用这些时间空当,它们就显得越来越多。你的工作效率会因为利用这些时间空当而有所提高。

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都非常注重余暇时间的价值。

南宋词人李清照夫妇晚饭后习惯喝茶,他们觉得喝茶聊天是对时间的、浪费,就发明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茶令”。茶沏好后,他们其中的一个人便开始讲史书上记载的某一件史实。讲完以后,另一人要说出这史实出自哪一本书。这还不够,还要说出这一史实在书中的哪一卷,哪一页,哪一行。这就是说,知道这一史实,如果没读过此书,就答不出来;读了,而不熟悉,也答不上来。答不上来或答不准确,茶是不能喝的,只能闻闻茶香。通过这样的“茶令”,两个人的史学知识不断积累,丰富了创作内容,也充分享受到了生活的乐趣。

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的房间,有一种独一无二的装饰品,那就是窗帘上、衣架上、柜橱上、床头上、镜子上、墙上……到处贴满了各色各样的小纸条。杰克·伦敦非常偏爱这些纸条,几乎和它们形影不离。这些小纸条上面写满各种各样的文字,有美妙的词汇,有生动的比喻,有五花八门的资料。

杰克·伦敦从来都不愿让时间白白地从他眼皮底下溜走。睡觉前,他默念着贴在床头的小纸条;第二天早晨一觉醒来,他一边穿衣,一边读着墙上的小纸条:刮脸时,镜子上的小纸条为他提供了方便;在踱步、休息时,他可以到处找到启动创作灵感的语汇和资料。不仅在家里是这样,外出的时候,杰克·伦敦也不轻易放过闲暇的一分一秒。出门时,他早已把小纸条装在衣袋里,随时都可以掏出来看一看,想一想。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许多人都常常感到时间紧张,根本没有时间干许多重要的事。而鲁迅先生曾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如果每天临睡前挤出15分钟看书,假如一个中等水平的读者读一本一般性的书,每分钟能读300字,15分钟就能读4500,一个月是135000字,一年的阅读量可以达到1642千字,相当于一年就可以读20本书。这个数目是可观的,远远超过了世界上人均年阅读量。然而这却很容易实现。

如果你觉得自己缺乏思考问题的空闲时间,不妨在休闲和娱乐时,也借鉴成功人士的有益方法,把闲暇的时间合理地利用起来。一旦形成了习惯,就很容易成功了。

5.“不犹豫”从而“不后悔”

世上有绝大多数的人都因拖延的陋习而一事无成。过度谨慎是缺乏自信的表现。杜绝犹豫,立即行动,你才能接近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碰到问题,一般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果断处理,二是犹豫不决。前者能够及时解决问题,为下一步工作作好充分的准备;而后者在做事上既耽误了时间,又失去了做事的最佳时机。

在拳击台上,正在爆发一场大战:彼特与基恩正为拳王荣誉而战。基恩最后胜利,兴奋不已,而彼特则垂头丧气。在戴上金腰带时,基恩说了一句名言:“作为拳手,最忌讳的是优柔寡断,看准了就重重打过去是最好的选择。”的确,拳台上没有退路——不给优柔寡断者留下一条可以逃脱之路!

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犯这样的错误:在从事一项极为重要的事业时,他们往往先为自己准备好一条退路,以便在事情稍不顺时,能有一个逃生之所。但是大概每一个人都应有这样的认识:即便战争进行得非常激烈,如果还有一线退却之门为他而开,他大概是不会使出自己的全部潜力的。

只有在一切后退的希望都已断除的绝境中,一支军队才肯使出拼命的精神去奋战到底。

想成功,你不妨断绝自己的一切后路,将全部注意力贯注于你的事业中,并抱有一种无论任何阻碍都不向后转的克服危机的决心。这样的精神是最难能可贵的。正是在遇到阻击时,因为缺乏坚韧的耐力而向后转,才使这世界多树立了千万个因放弃战斗而挫败者的墓碑。

当恺撒率领他的军队在英国登陆时,他决意不给自己的部下留任何退路。他要让他的军士们明白,此次进攻英国,不是战胜,就是战死。为此,他当着士兵的面,把所有的船只都烧毁殆尽。拿破仑也一样,他能摒除一切会引起冲突的顾虑,具有在一瞬间下最后决定的能力。

在现实中,最可怜可叹的是那些一直游荡、徘徊不定的人。他们也很想上进,但他们不能使自己像火石一般不曲不折地直飞向目标。他们不曾断绝自己的后路,他们不曾抱着义无反顾的气概。

正如一位忧郁成疾的哲学家的感慨一样,临死前,他只留下一段对人生的批注:如果将人生一分为二,前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犹豫”,后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后悔”。

有一位比较有名气的哲学家,天生一股文人的特殊气质,不知道迷倒了多少女人。一天,一个年轻的女子来敲他的门,她说:“让我做你的妻子吧!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哲学家虽然也很中意她,但仍回答说:“让我考虑考虑!”事后,哲学家用一贯研究学问的精神,将结婚和不结婚的好处和坏处分别罗列出来,之后发现,好坏均等,真不知该如何选择。

于是,他陷入了长期的苦恼之中,无论他又找出了什么新的理由,都只是徒增选择的困难。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人若在面临抉择而无法取舍的时候,应该选择自己尚未经历过的那一个。不结婚的处境我是清楚的,但结婚是个什么样的情况,我还不知道。对!我该答应那个女人的请求。

哲学家来到那个女人的家中,对她的父亲说:“你的女儿呢?请你告诉她,我考虑清楚了,我决定娶她为妻!”女人的父亲冷漠地回答:“你来晚了十年,我女儿现在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了!”哲学家听了,整个人几乎崩溃。他万万没想到,向来自以为傲的头脑,换来的竟是一场悔恨。而后,哲学家忧郁成疾,临死前,只留下一段对人生的批注:如果将人生一分为二,前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犹豫”,后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