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大事赢在做人凭手段
15273300000037

第37章 努力多一些,成功的机会就大一些

“天道酬勤”是中国人的一句古训,告诫人们:只要“自强不息”,勤劳日作,天会予以奖励的。这种只酬勤不酬惰的法则,千古不变。

许多成就伟大业绩的人,他们是非常平凡的。然而,他们正是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使自己成为了一个不平凡的人。

宋朝时期,陈正之患有先天智力发育不良症,所以看上去傻头傻脑的。有一次,老师教大家学一篇几百字的文章,其他的同学很快便会背了,而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认识了几十个字。对一般人来说,认识了几十个字就可以记在脑子里了,可他却不同,认识的字多了,又张冠李戴,经常读错。内容短或浅显的文章,别的同学读几遍都能倒背如流了,他却读几十遍、几百遍都还是结结巴巴、吞吞吐吐的。就因为这样,所以他经常受到老师的教训、同学的讥笑,人们就给了他一个外号——“陈傻子”。

陈正之没有灰心,更不自暴自弃。他心里十分清楚自己笨,就想方设法,左思右想,想出了“以勤补拙”的好办法。在学习时,别人读~遍,他就读三遍四遍,甚至八遍十遍;别人用一个时辰读书,他就用几个时辰埋头苦读。他坚持一个字一个字读,一句一句读,天天如此,从不间断。

跟老师读《诗经》,他就一段一段地读懂。每学完一章,他又把整篇文章串起来读,白天读、夜晚读,一直读到全部弄懂,背下来为止。从此以后,老师同学不再鄙视他,而对他刮目相看。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正之坚持不懈地努力,不仅博览群书,还养成了锲而不舍的好习惯,学问与日俱增。“有志者,事竟成”,陈正之终于成为我国宋代一位著名的博学之士,人们从此尊称他为“陈学者”。

事实往往会证明:谁比别人多一些努力,谁就会拥有更多成功的机会。天上不会掉馅饼,上天只帮助那些自救的人。不努力奋斗,整天沉迷于幻想的人,即使有再崇高的理想,对于他来说,也只能是海市蜃楼,是永远无法实现的空想。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奋发向上的辛勤实干是取得杰出成就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任何杰出成就都必然与好逸恶劳的懒惰品行无缘。正是辛勤的双手和大脑才使得人们富裕起来。事实上,任何事业追求中的成就都只能通过辛勤的实干才能取得。没有辛勤的汗水,就不会有成功的喜悦与幸福。

有一位名叫莱温的美国女孩,她的父亲是芝加哥有名的牙科医生,母亲在一家声誉很高的大学担任教授。她的家庭对她有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她完全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从念中学的时候起,她就一直梦想当电视节目主持人。她觉得自己具有这方面的天赋,因为每当她和别人相处时,即使是生人也都愿意亲近她并和她长谈。她知道怎样从人家嘴里“掏出心里话”,她的朋友称她是“亲密的随身精神医生”。她自己常说:“只要有人愿给我一次上电视做主持的机会,我相信我一定能成功。”但是,她为达到这个理想做了些什么呢?其实什么也没有!她在等待奇迹出现,希望一下子就当上电视节目的主持人。

莱温不切实际地期待着,结果什么奇迹也没有出现。

谁也不会请一个毫无经验的人去担任电视节目主持人,而且节目主管也没有兴趣跑到外面去搜寻“天才”,都是别人去找他们。

另一个名叫露丝的女孩却实现了莱温的理想,成了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露丝之所以会成功,就是因为她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切成功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她不像莱温那样有可靠的经济来源,所以没有白白地等待机会出现。她白天去做工,晚上在大学的舞台艺术系上夜校。毕业之后,她开始谋职,跑遍了芝加哥每一个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是,每个地方的经理对她的答复都差不多:“不是已经有几年经验的人,我们一般不会雇用的。”但是,她不愿意退缩,也没有等待机会,而是继续走出去寻找机会。她一连几个月仔细阅读广播电视方面的杂志,最后终于看到一则招聘广告:北达科他州有一家很小的电视台招聘一名预报天气的女孩子。

露丝是阿肯色州人,不喜欢北方。她希望找到一份和电视有关的职业,即使那份工作只是预报天有没有阳光,是不是下雨也没有关系,只要和电视有关干什么都行!她抓住这个工作机会,动身到北达科他州。

露丝在那里工作了两年,最后又在洛杉矶的电视台找到了一份工作。

又过了五年,她终于成为梦想已久的节目主持人。

为什么?

因为莱温在十年当中,一直停留在幻想上,坐等机会;而露丝则是采取行动,最后,终于实现了理想。

在我们的一生中,永远有机遇在前方等着我们,但它们总是躲在一些角落里,需要我们用积极的心态去行动,而不是在原地守株待兔。“真正的幸福决不会光顾那些精神麻木、四体不勤的人们,幸福只在辛勤的劳动和晶莹的汗水中”。懒惰,只有懒惰才会使人们精神沮丧、万念俱灰;劳动,也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生活,给人们带来幸福和欢乐。任何人只要劳动,就必然要耗费体力和精力,劳动也可能会使人们精疲力竭,但它绝对不会像懒惰一样使人精神空虚、精神沮丧、万念俱灰。因此,一位智者认为,劳动是治疗人们身心病症的最好药物:“没有什么比无所事事、空虚无聊更为有害的了。”“一个人的身心就像磨盘一样,如果把麦子放进去,它会把麦子磨成面粉;如果你不把麦子放进去,磨盘虽然也在照常运转,却不可能磨出面粉来。”只有汗水的结晶,只有辛勤的劳动才会创造出未来。

青年人要对自己负责,将来的生活才会充满快乐、幸福,才是成功的。而获得快乐与幸福的方法之一就是劳动。经常从事一些适宜的劳动,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有益无害的。一旦离开这种经常性的、有益于身心的劳动,人们就会百无聊赖、无精打采,就会无所事事,精神委靡不振;进而会头昏眼花,神经系统也会紊乱不堪;久而久之,身体自然会莫名其妙地垮下来,精神也会一蹶不振。千万不要陷入这种状态之中。战胜无聊和苦闷的最好办法就是勤奋地工作,满怀信心地劳动。一个人一旦参加了劳动,快乐自然就会来到你身边,无聊和单调的感觉就会逃之天天。工作,勤奋地工作;劳动,愉快地劳动,不断地去干这样或那样有益的事情。

沈从文曾经长时间从事辛苦的文学创作。他自己在回忆这段时光时说,这种辛勤工作使他养成了勤奋、专注、有规律生活等良好习性,这些良好习性使他终生受益无尽。

那些勤劳的人们总是很快就会投入到新的生活方式中去,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寻找、挖掘出生活中的幸福与快乐。青年人要享受成功的幸福,首先得要有勤劳的习惯来付出你的辛劳汗水。只有这样,你才会收获耕耘的快乐。

成大事者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能随时切准时代的脉搏,把握人生的机遇,因而“机遇”常伴他身边;平庸者,其失败之因,就是对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并常常问自己:“机遇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