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大事赢在做人凭手段
15273300000054

第54章 孝心——成大事的基础

当我们有了婚姻,走出父母的家庭,建立起自己的家庭时,父母也因为养育我们,耗尽了生命的心力,进入了老年期。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尽孝心了。

孝心就是子女将人类天性中的一点敬爱献给父母。通俗一点说,孝心就是让父母宽心,少让父母操心、担心,常常看望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带给父母快乐。

其实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好好地爱惜自己的身体,好好!学习,积极上进,经营好自己的事业,照顾好自己的家庭,就算是尽了孝道。

现在有些人经常议论,他们与自己的父母容易闹矛盾,说父母越老越糊涂,脾气越来越怪。其实这主要是不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因而互不理解难以沟通。

要能够与父母和睦相处,孝敬老人,就必须了解老人的心理需求。

老年人都有哪些心理需求呢?

(1)自尊需求随着年寿的增高,有些老人不服老,但又有点怕老,逐渐变得多愁和敏感起来,往往担心自己的人生价值是否能得到社会和子女应有的肯定和尊重。这时他们的自尊心比其他年龄的人,比自己年轻时更强烈。

(2)依存需求老人在退休以后,时间闲暇,希望找人聚聚,聊聊天,从子女那里听点消息,丰富一下自己的生活。

(3)文娱需求老人的文娱需求也有别于年轻人,如爱看京剧或戏曲,对流行歌曲有的不愿意接受等。

(4)求助需求一旦进入老年期,健康状况尚好,他们还可以承担一些家务,子女当然也十分高兴。但是,随着老年人生理状况逐渐老化,老人的求助需求增加了,渐渐对子女的要求会多起来。

了解了老人的需求,作为子女就不应该责怪老人性格古怪,应尽可能地满足老人的心理需求。

第一,应该尊重老人。不论老人的经济状况如何,有没有能力主持家务,家里有什么事情都要主动征求老人的意见,要让老人觉得自己很重要。同时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尊重老人,给老人与孩子在一起的机会。

第二,应该经常主动地与老人交谈。节假日有时间陪老人散散步,尽可能满足老人的需要,也可以与老人开展一些娱乐活动,使老人产生依靠感。

第三,老年人随着年龄老化,有些事情就无力承担,子女应该主动地去帮助老人。

逢年过节或者到老人的生日,大家在一起聚一聚,庆贺庆贺,给老人做些爱吃的食物,买些小礼品,尽可能让老人过得快乐一些。

如果能够这样做,老人心情快乐了,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幸福,脾气就会随和,性情就不会古怪了。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老年人普遍具有的暮年悲哀之感。

子女应该给老人带来青春,带来活力,带来热情,给老人一种精神安慰,使他们忘掉自己的年龄,充分享受人生的快乐。

为了处理好子女与父母的关系,发扬家庭孝道,我们必须明确现代社会孝道的三条基本原则:合情,合理,合法。

合情,即子女行孝应以爱心为本,以感情为重,设身处地尽量为父母着想。对父母行孝,是感情的自然流露,是人类天性的表现。

合理,即子女行孝应适当地运用理性,考虑事实,要讲道理,不因为眼前的利益影响长远的家庭荣誉,遇事不冲动,不以小害大。行孝应量力而行,不宜铺张浪费,尤其不能因为行孝而自残自虐自贬,否则就成为封建孝道。

现在有些人在外地赚了钱,衣锦还乡,为了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尽自己的孝道,父母在世时,就为父母建造墓穴,预设灵堂,大做道场,挥金如土,就为了得一个“孝子”的名声。这实在是封建迷信、愚昧孝道,是我们今天应该否定的。

合法,就是子女行孝不应该违反现行法律,不应该因为孝敬父母而有犯法的行为。父母绝不应该让子女违法行孝。父母如果要子女违法尽孝,子女应该好言相劝,不可以孝害人,以孝误国。

一个人是不是孝顺,表现在行为上,不一定是锦衣玉食奉养老人,不必大张旗鼓做给外人看;只要能做到养亲、悦亲、念亲就足以感化人心·,值得大家称道。

养亲,这是子女最基本的孝心,也是子女的天职。从古到今,奉养父母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即轮流奉养,固定奉养。

轮流奉养是已婚子女依次奉养父母,由长子开始轮到幼子,周而复始,时间长短以均等为原则。

固定奉养是子女分家后,父母固定在某一子女家居住,其他子女按月付给生活费。父母有财产,以其收益付给担任固定奉养的子女;父母没有财产,就由固定奉养的子女承担抚养费用。由哪个子女承担固定奉养由父母自己的意思决定。

悦亲,就是让父母亲高兴,不让父母忧虑、恐惧、生气、发怒。常常让父母亲高兴,可以增进父母的健康。这是大孝之道。无论我们的环境、事业逆顺、失意还是得意,都不应该在父母面前大悲或大喜;要注意克制感情,不要流露哀伤、忧愁、怨言,不要增加父母的心理负担。爱父母所爱,敬父母所敬,讳父母所讳,行父母所行。只要让父母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安度晚年,就是最大的孝道。

念亲,就是不管在哪里都想着父母。古人讲:“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现在社会,子女不必守在父母身边,但出门应该告知父母,在外应该不断有书信问候、报平安,以免父母担忧挂念。

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祀,祭之以礼。”这就是说,父母生前,我们要尊敬他们,奉养他们。父母死后,我们要真心地悼念他们,怀念他们。

我们对待自己的父母,不仅要尊敬他们,还要爱和关心他们。这不仅仅是一种孝道,而且是一种美好的意愿,就是要达到和父母内心世界的沟通和理解。只有消除了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互相理解,我们才能创造和睦、美满、幸福、快乐的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