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样花开为底迟
15278600000022

第22章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年年春相似,今又桃花红,这桃花说开便就悄悄地开了,且开得如此绚烂,看一个个花瓣相亲相爱如此暧昧,一开便成千年的经典,桃花开得如春水泛滥,将整个天空搽得粉红,这个季节完全被之覆盖了。

桃花并没有占据春天高处的风景,溪水畔、池塘边,农舍的房前屋后,或是人迹稀少的深山野林,一点点、一簇簇、一垄垄;一朵桃花、一树桃花、一大片桃花,泥土的芬芳和着春风在生命的高处微微抖动着,谁见了心中都会上升起洒醉一般绯红的温度,插上一串串赞美呓语的翅膀神思飞扬,于是有了自古文人墨客的观赏桃花、赞美桃花、吟咏桃花、甚至笑骂桃花的诗文流传于世,翻开历史的书页,无数有关桃花的生动故事打动着我们。

追踪晋代隐逸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足迹,“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诗人的这首《桃花源记》描绘了好一幅理想而令人神往的社会生活图景,诗人进入的是世外桃园的境界,即使今人置身于这突如其来的幸福中,亦会心语如歌,那感觉谁人也无法掠走的,缘水放歌于桃花逼人的境地,让心灵寂静衬着这娇艳的阳光,感觉世上只剩下花开的声音了,桃花在远离尘嚣中又好似是星星点点的爱情,仿佛梦里的面容在花间浮动,绵延着梦里的柔情无限,桃花和着若隐若现的来自世纪外的琴声,将心铿锵成一池柔情的春水,荡涤去人世间多少烦忧,纵使跋涉千山万水去追踪这情怀,透过桃花,我们看到了世人对美好生活的景仰和憧憬。

唐朝孟棨《本事诗》中记录过这样一件事。一年清明节,有个叫崔护的博陵人在京城考进士未中,心情郁闷,午后一个人到郊外去赏桃花,走到一个庄园,觉得有些口渴,便上前敲门讨水喝。敲了很久,有一女子开门让他进去。女子为他倒了一杯水,搬来一张椅子,请他坐下慢慢喝。然后自己靠在一株桃树干上,深情地偷偷看着他。女子艳丽的姿容与盛开的桃花相映成趣,妩媚之极。彼此用目光相互注视了很久,当崔护依依不舍告辞女子,女子一直送到大门口,情犹未尽,欲言又止。直到第二年清明节,崔护心中忽然想起那个女子,感情不能自已,就前去寻找,却见大门紧锁,一枝桃花探出墙头,院落显得更加的冷清。于是崔护就在门屝上题了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没有见到那女子,心有不甘,过了几天,又前去寻找那人家,到了那里,却听见院里有哭声,就敲门询问其故。一老汉出来问:“您是崔护吗?”回答说:“是我。”老汉又哭着说:“您害了我的女儿!”崔护大惊,不知道回答什么。老汉边哭边说:“我女儿成年了,懂得诗书,还未许配人家。从去年以来,经常恍恍惚惚,好像有什么东西丢了。前一天和她出门,回家时看见门上有字,自读完它,进门就一病不起,不吃也不喝,没几天就死了。”崔护听了悲痛欲绝,请求进屋祭奠一下,女子衣冠整齐地躺在床上。崔护捧着女子的头放声痛哭,泪水滴在她的脸上,不一会,女子竟然睁开眼睛活转过来了。老汉十分高兴,就把女儿嫁给了崔护。而崔护题写在门上的那首桃花诗也一直流传了下来。

古代文人还常用桃花来喻为妙龄女子的脸,所谓“人面桃花”,就是形容女子巧笑倩兮,摄人魂魄的迷人风姿,因为风情万种的桃花,有了美人倾国倾城的盅惑,有了动人心志的尴尬,有了杨玉环和唐明皇“三千宠爱于一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意乱情迷,以至于“从此君王不早朝”造成安史之乱误了国家丢了江山社稷的情痴,想来这桃花却是看不得的,似乎不是什么好东西了,看了令人顿生邪念,就像当今一些贪官见了桃花想起美女,守不住自己灵魂的眼睛,愣是犯了桃花运,一个个走向罪恶深渊,桃花本高洁,硬是那些爱花及人,爱人及花的人演绎了多少缠绵绯侧,却让桃花冠上了这不雅的骂名,想来这桃花因为天生丽质,而被人怀疑了它的风骨和操守,委实冤枉了那一树桃花。

古人桃园三结义,想来是选对了地方,说到刘备、关羽和张飞,人们总是会联想到他们早年在涿郡张飞庄后那花开正盛的桃园,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人们一直传诵着这个故事,也一次次有人效仿着焚香结义,桃花亦是宽容的,哪管世人嬉笑怒骂,我自处事不惊,闲看门前花开花落,坐看天空云卷云舒,依然开得灿烂,所以喜爱桃花也不是一朝一夕了,当看到桃花高举着春天的火把,在天地间无限蔓延那娇羞的样子,若隐若现,像砸碎了春天的洒坛,醉在其中不想醒来。

李渔说:“色之极媚者莫过于桃,而寿之极短者亦莫过于桃,红颜薄命之说单为此种。”当东风吹老第一枝花时,桃花的眼泪早已打湿了春天那精致的封面,桃花美丽,我见犹怜,花开花落,想来世界万物的美好都自有定数。任何事物存于世间不在于年份长短,而在于是否会让人常常想起,是否值得让人永远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