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华养生语典:民谚中的99条养生金言
15283500000100

第100章 情极百病生,情舒百病除

“情极百病生,情舒百病除”这句谚语告诉我们,人的七情若超出了正常的范围且过于激烈的话,就会导致人体生病;而一个人的七情若平衡协调,则有助于防治疾病,有助于人体健康。

1情极百病生

所谓的“七情”,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的总称。《黄帝内经》中指出,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惊伤气。例如,喜原本是人的一种积极的情绪,但若喜过了头,则可能会引起大脑功能紊乱,甚至导致精神失常;大怒伤肝,情节严重的会引起腰部疼痛、腹泻,甚至出现狂躁、昏厥等症状;忧思过度易引起神经衰弱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会出现头晕、心慌、失眠等症状,还会引起肺部疾病、妇科疾病,并会损伤心脾,导致吐血、咯血、胃痛、呕吐等病症;过度的悲伤会诱发心脏挛急疼痛、暴盲、暴聋等病;过度惊恐易伤害肾脏,进而引起小便失禁、阳痿、哮喘等病。

一个人情绪不平和,疾病也会随之而来。所以,在生活中遇到任何不好的事情时,都要学会坦然地面对,乐观地接受,而不要一味地过度地沉迷于不如意的事情之中。过度沉迷于一件事,太把它放在心坎上,就会被这件事所牵引,它的一点点变化都会牵动着人的情绪,使人变得紧张,而紧张的情绪更会放大痛苦。有的人在情绪紧张时,会出现背部疼痛的现象。轻微的肌肉扭伤造成的疼痛,人们通常注意不到,但是在情绪紧张时,背上的疼痛刺激就感觉很明显了。

2情舒百病除平时保持情绪的稳定,不大喜大忧,不过思过虑,不大怒大悲,不过恐过惊,我们就能防止很多疾病的发生。

想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要先了解自己的情绪。在平时,应该养成对自身心理过程细致观察的习惯,在情绪将要发生波动之时,要及时发现并适当引导,这样就能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为了做到身心协调,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合理饮食和锻炼身体;从心理角度来讲,要陶冶情操,开阔心胸,以避免长时间地处于不良情绪状态中,以确保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

要做到身心和谐舒畅,可以先从戒“怒”开始,用理性情绪来克服自己感情上的冲动。还要善于调节自我情感,对外界的刺激保持稳定的心态,以避免剧烈的情绪刺激。同时,还要学会把负面情绪转移出去,改变自己对某件事情的态度,从积极的角度来看问题。如果还是无法缓解,那就要把积聚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发泄出去,以达到内心的心理平衡。例如,当感到有巨大心理压力和出现悲伤、愤怒、怨恨等情绪时,要勇于在亲人、友人面前倾诉,合理地宣泄一下,在他们的劝慰和开导下,不良情绪便会慢慢消失。

此外,要想拥有舒畅的情绪,最主要的是要保持平常心。

保持平常心,就是保持一种轻松平和的心态,正确地看待自己,宽容地对待别人,努力与周围的环境保持和谐。人生活在社会中,自然要与他人、与社会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这就有一个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方式去做人做事的问题。一个人如果能够保持轻松平和的心态,就能不被物欲束缚住心灵,不被狭隘遮挡住视野,就能妥善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更好地做好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贫穷时耐得住寂寞,守得住节操;富贵时不奢侈挥霍,不骄奢淫逸;成功时不得意忘形,保持谦虚,继续努力;失败时不消极颓废,依然不屈不挠,奋发进取,这就是保持平常心。古人说:“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也是平常心,是大胸怀、大境界。

小贴士用书法来调节情绪

中医学认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七情太过会使脏气失调。愉快则是心理的最佳状态,它既不过于兴奋,又抑制和冲淡了不良情绪。习练书法,可以做到调整心态,使情绪稳定,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一个人在狂喜之时,习书法能凝神静气,精神集中;暴怒之时,习书法能抑制肝火,心平气和;忧悲之时,习书法能散胸中之郁,精神愉悦;过思之时,习书法能转移情绪,抒发情感;惊恐之时,习书法能神态安稳,宁神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