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既定的立场,也因此而习惯于执著在本身的领域当中,忘却了别人也和自己一样,有着他固执的一面。
所以,在做任何的考量之前,试着先将自己的想法放下,真正设身处地站到对方的立场。
在生活中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深思:两个人谈情说爱,往往窃窃私语,甚至根本不用言语,也心有灵犀,因为彼此能感受到对方的心跳;两个人吵架的时候却完全相反,往往河东狮吼,生怕对方听不见,这是因为彼此的心非常地远——彼此认为对方根本不在关注自己,自己其实也根本听不到对方吼了些什么。
其实,前者是彼此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所以才能感同身受,心心相印,此时无声胜有声;后者都以自我为中心,即使河东狮吼,声嘶力竭彼此也听不到对方心声,只是寻求自我发泄。因为缺乏同理心而沟通失败,从而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案例屡见不鲜。
电话行销即沟通。缺乏同理心,对于电话行销人员以至于整个企业的影响将是致命的。
同理心是情商理论的专有名词,是指正确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绪,进而做到相互理解、关怀和情感上的融洽的心理。
同理心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最早由人本主义大师卡尔·罗杰斯提出。学者们通常是这样来定义和描述的:同理心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做法。
无论在人际交往中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只要设身处地地尽量了解并重视他人的想法,就能更容易地找到解决方案。尤其是在发生冲突或误解时,当事人如果能把自己放到对方的处境中想一想,也许就可以了解到对方的立场和初衷,进而求同存异、消除误解了。
同理心并不是什么新的想法。2000多年前的孔子早就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同理心要求能够做到“推己及人”:一方面,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或不愿意接受的待遇,千万不要施加给别人;另一方面,不应根据自己的喜好推及他人喜欢的东西或愿意接受的待遇,并尽量与他人分享这些事物和待遇。
西方文化同样也有强调和推崇同理心的传统。摩西戒律强调:“对自己无益的,亦不可施加于他人。”耶稣“黄金法则”说:“你们愿意人怎么待你们,你们也要怎么样待人。”这些论述都是同理心的最好表现,与孔子等东方先哲的论述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为电话行销人员,在日常的电话行销工作中,同理心和赞美一样,是电话行销中的润滑剂。表达同理心的目的是让客户感受到电话行销人员是在理解他、关心他,是与客户站在一起的。
电话行销人员可以用以下的几种方法来表达同理心。
(1)向客户表示同意他的想法,如:
“王总,我同意您关于……的看法。”
“王总,您这样做绝对是正确的。”
“王总,您有这样的想法真的是太好了。”
(2)向客户表示他的想法不是单独的,你以前也遇到过。如:
“王总,尽可能地……这对任何一个企业都重要。”
“王总,我以前的客户也认为……很重要。”
(3)向客户表示客户所关心的需求未被满足所带来的后果,如:
“王总,如果成本没有办法降下来,那后果可真的无法想象。”
“王总,电脑经常死机,确实会严重影响您的工作效率。”
(4)向客户表示你理解和体会他目前的感受,如:
“王总,我可以理解您现在的感受,以前我也遇到过。”
“王总,如果我出现这样的事情,我也会这样想。”
表达同理心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电话行销人员讲话的内容要和讲话的语气、面部表情相一致!虽然客户看不到,但电话行销人员的面部表情还是可以被客户感受到的。
如果客户在电话中告诉你他与你们曾有过不愉快的合作,你在电话中微笑而热情地、快速地说“我可以理解你的感受,但是现在不同了”,你可曾想过电话那端的客户会有何感觉呢?客户一听就会有种做作的感觉。当你真的理解他的一个不愉快的经历时,相信你的心情是沉痛的,而沉痛的心情所带来的是低沉的语气、慢语速,看看你的面部表情,肯定是也是有些沉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