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天下晋江人
15284900000046

第46章 张建青 蜀道难难不住创业之路

张建青,1965年出生于晋江磁灶。四川省闽南商业联合会执行常务副会长,福建尚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福建龙翔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金诺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福建燕山集团有限公司、泉州市三立漆有限公司、成都市圣柏斯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等。

“能成为家乡晋江政协委员,很激动,我一定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犹记得2012年晋江“两会”期间,张建青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这句话。说完这句话,他用夹杂着闽南腔和四川口音的普通话列举了一大堆建议:公交系统亟待完善、城市绿化和景观提升要加把劲、街镇的医疗机构和条件需要合理配套、强化环境卫生整治……虽然不常回乡,但张建青时刻挂心着家乡的发展和变化,脱口而出的既是建议,更是他对家乡的赤子情怀。

时隔数月,2012年7月,张建青又回乡处理商务,记者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与他取得了联系,得以再续“两会”时未完的采访,了解这位在蜀晋商创业故事的点滴和他深深的爱乡情结。

求学:一分之差高考落榜,复读一年依然不中

“坐下来泡茶吧,就泡咱们福建的铁观音。”当记者敲开张建青下榻酒店的门,张建青跟记者说了第一句话,这句带着闽南腔的普通话,瞬间拉近了记者与这位商界老板的距离,让人备感亲切。

张建青告诉记者,即使定居四川已有20余年,但他依然乡音不改,茶不离身,同许多嗜茶的晋江人一样,出门时总要随身带上几泡家乡茶。

愉快的谈话就在茶香弥漫中开始了。在短短一个小时的访谈中,张建青侃侃而谈几乎没有中断,从其言词中,记者捕捉到了这位成功商人身上流露出的自信、宽容、激情、热心、敢于尝试等性格特质。也许正是这些特质,使他成为“60后”中跑在前列的一员。

追忆往事如烟。在享受今日成功的同时,张建青并没有忘记那回忆起来有些苦的过去。他说,那些“苦”曾经是他坚强的动力。

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农村,可谓苦不堪言,吃不饱穿不暖,偶尔饭桌上出现肉食就算是加餐,这是那个时代的人们普遍的生存状况。

相比这些人,张建青则是幸运的,有一个经济来源还算稳定的家庭。张建青的父亲当时任职于晋江五中,此外还与人合资办了罐头食品厂,而母亲则在学校门口开了一间小卖部,足以应付一家六口人的生活。

虽然孩子们不需要帮忙支撑家庭,但身为长子的张建青自小就有股责任感。读中小学的时候,总是陪着母亲起早摸黑,早早就将店门打开做生意,直到快上课了才匆匆吃完早餐赶赴教室。一放学,他又继续回到铺子里帮忙张罗生意。除此之外,由于只有父亲是居民户口,其他人均为农民户口,所以家中仍有几分地。很多时候,张建青还要帮着种田耕地、插秧收获,或者到山上土里收花生。同龄的孩子们尚在玩耍的时候,他就懂得了家庭的责任和劳动的可贵。虽然这些活并不轻松,但从小的这种吃苦经历,教会了他做人要诚信踏实、勤勉肯干。

读到高中后,张建青学习更加刻苦,一心想着考上大学改变命运。但那时考大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仅因差一分,他落榜了,复读一年后,依然没有考上。大学没有为张建青开启大门,令他没能在这条路上寻找到改变命运的方式。然而生活总是那么出其不意,一扇大门关上了,就会有另一扇被打开,迎接张建青的,是兼具风险和光明的未来。

创业:从罐装食品转行,偶然结缘建材

没能如愿进入高等学府深造,张建青并没有心灰意冷。早年,家中就办起罐头食品厂,于是高中毕业后,他就在自家厂中做起了销售。1985年,四川成都举行食品贸易会,他负责带着自家产品赴蜀参会,这是张建青与成都的第一次相遇。

在成都,张建青洞察到食品行业市场前景广阔,回到福建后,心里也一直记挂着,因此他并没有就此与四川绝缘。当时,内地交通运输并不发达,福建与四川也没有通航,因此罐装食品在内地还是有一定的市场。基于此考虑,他回乡后,便开始将家乡生产的荔枝罐、菠萝罐运到成都销售。

一年多后,张建青发现:罐装食品开始不如以往畅销。于是,他寻思着做点其他生意。谈起与建材行业的结缘,张建青为我们讲述起这么一段颇具戏剧性的故事。

早期,家里做的生意也是多种多样,除了开小卖部、办食品厂,他们还销售柴油。而当时的家乡磁灶陶瓷产业发达,许多制瓷企业都向他们购买柴油。原先晋江一带从商者一向做口碑生意,许多商家向张家进货,但却先赊着账。总是这样也不是办法,于是他们就开始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售给别人柴油,别人拿建材来抵账。出于这个原因,张建青与建材打上了交道。

1987年,他带着闯一闯的心态意欲在四川从事建材行业。身揣五六百元钱,张建青再次踏上成都之路。在成都市中心人民路的招待所,他租了个日租金4元多的床铺,每日骑自行车拿着建材样品奔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一段时间后,仍然没有谈成生意,家人均开始劝他回乡。但是,20岁出头的张建青并不愿轻言放弃。

数日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接到了一桩服装厂建设的业务。待对方随同他来福建考察了实地后,对其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很是欣赏,于是也将这笔生意交给了张建青。接下来,由于信誉、品质的可靠,他接连做起了沿路的其他两个工程。后来,在成都,张建青的建材工程越接越多,事业也越来越顺。

慈善:乐于捐助,赢得好口碑

接手工程量增大,其产品的品质也深得肯定。随着业务的猛增,为了更好地管理,张建青成立了四川燕山集团有限公司。

公司的突破性发展,源于2000年。其时,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作为西部的中心城市,成都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西部大开发带动了成都许多行业的发展,建材行业也不例外。张建青逐渐将生意由石材拓展到更多相关领域,包括三立漆、立晖等内外墙涂料,并在家乡泉州和晋江等地设立公司。

2002年,成都大力倡导为农民工提供工资担保。当时,做担保需要有一定的实力,而在四川几年的发展为他累积了相当不错的实力,于是,张建青做起了金融投资,成立了四川瑞银投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

生活之中,也正是意外和偶然这些不定性的因素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着未知的惊险和传奇。无法上大学而从商,到结缘建材,再到事业有成,张建青这一路走来奇遇不断,但他没有忘记社会给他带来的恩惠,所以要回报社会。

在张建青的朋友们看来,他是一位乡土情结重、乐于帮助老乡的人,常常为乡友排忧解难,同时也关心社会,屡屡捐资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在汶川地震、四川福建商会扶贫助学、晋江职校校舍翻新、赞助四川各地篮球比赛等活动中都不乏他的身影,也因此,张建青在当地赢得了好口碑。

“好心好报。”张建青说,这是他为人处事的宗旨。想必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则,让他不管是在生意、朋友圈,还是平常生活里,都始终保持着一份豁然大度的心情和谦谦君子形象。而当轻声念起张建青这个名字之际,记者又突然发现:他的名字不正可以解读为“展翅腾飞于建材,长青事业蜀国铸”吗?蜀道难,难不住创业之路。这恰恰是张建青在四川20多年奋斗的历程真实写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