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养老三服药:起居、守静和粥
15285700000010

第10章 夜坐

睡前打坐养气血

太阳还未出来就醒了,夜已经很深了却睡不着觉,这是老人常有的情形。如果黄昏时分就上床睡觉,那就更睡不着了,必须起床坐一会儿再睡。老年人静坐时,应先调整呼吸,使心气得以平和,然后把耳朵塞住,把眼睛遮住,摒除心中杂念;或者行坐功运动一下(见卷二《导引·打坐动腰身》P96)。《亢仓子》说:“身体与心相合,心与气相合,气与神相合,神与道相合。”意思是说,如果夜坐时这样,就可以除去心中一切杂念,身心合一,这是安睡的妙法。

人体五脏的精气,布散全身,向上贯注于眼睛。打坐时如果灯光明亮,即使将眼睛闭上,也会觉得好像被一层红纱罩住,心神会因为视线的移动而胡思乱想;长此以往,就会使精神思绪混乱,因此,身边必须置放一盏隐灯。陆游诗中说“小帜幛灯便细书”,就是这个意思。身边置放一盏隐灯,灯光就不会射到眼睛上,还可以滋养眼力。如果将灯熄灭打坐,那就更好了。《楞严经》说:“睁开眼睛看见光明,名叫见外;闭上眼睛所见的只是黑暗,名叫见内。”《荀子》说:“混浊又光明的是外景,清澈又明亮的是内景。”这两本书所说的道理意思是一样的。坐久了腹中就空虚,这时似乎可以进食了,但也不要马上就吃,这样会扰乱胃气。《内经》说:“胃不调和则睡眠不安稳。”饮食不节,则脾胃功能失调。从五行角度说,脾为心之子,心为脾之母,子病累及母则心神不宁无法入睡。这时可以稍微喝点汤,使胃暖和,但千万不要饮酒。到了晚上,气血入夜随着人体的安静也就渐渐安静了;如果饮酒,酒性运动发散,两者会相互妨碍。夜里不能吃姜,也是这个道理。

睡前最忌狂谈笑

剪烛夜话,这是年轻人常常有的举动。老人如果不约束自己,愈谈笑愈不觉得疲倦,耗伤心神,就会造成神浮气动,于是就感觉难以收摄心神。鲍氏《皇极经世》注释说:“人的精神白天潜伏在心脏,夜里潜伏在肾脏。”因为肾主纳气,可以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如果谈笑过度就无法正常地纳气了。五行心主火,肾主水,中医认为心火应该下降于肾,肾水必须上济于心,那样心肾的生理功能才能协调,即“心肾相交”。心又主神,肾无法正常纳气会影响到心,神就无法安静,所以整夜就无法入眠,夜晚谈笑也足以导致这样的情况发生。

夜里的时间以更鼓之声为准,如果听不到更鼓之声,那么以什么为准呢?可以点一炷或两炷香,依坐的时间的长短而定。每夜都点燃同样的香,那么人体气血的运动和安定就有常规可以遵循了,这样入睡才觉得安然。四季夜晚有长有短,根据不同情况斟酌,适宜自己就行了。

切不可让夜寒侵体

我曾作过一首《秋夜》,诗中说:“薄醉倦来禁不得,月光窥牖引人看。”月明之夜,推窗看月,这样的情景经常会有。然而夜深时,呼吸时容易受风露侵入。这是人从暖室中出来,突然遭到凉气侵袭的缘故。《内经》说:“因为自然界有了风和露,才会使人体发生了风寒和风热的疾病。”秋天的夜晚寒湿,雾露容易造成疾病,是应该注意的。故秋月虽美,也应戒看。

夏夜时间短暂,即使很早就上床睡觉,也只有冬夜的一半,陈传良诗中说的“短夜得眠常不足”,就是指的这种情形。纵然没有靠枕睡眠,也应在卧室中稍稍坐一会儿。至于风檐露院,本来就凉爽宜人,不是不快意,但夜深时寒气悄悄侵入人体,每每潜伏着病根。大凡使人快意的地方,就是容易得病的地方。老年人行事,要时时预防,应该在使人快意的地方都提高警惕,而不仅仅是预防夜晚纳凉这一点。

入夜后需要安静地坐一会儿,这样才能让心得以平静以便入眠。根据《紫岩隐书》的说法:“每夜想睡眠时,绕着住宅步行千步,然后才就枕。”这种说法与静坐相反,那是因为步行就会身体疲劳,而疲劳了就想休息。运动到极点就会回到静止,也有道理。我在第一篇论述安寝时,认为睡眠有操纵二法。此处论述夜坐,是以静求静,而行走千步则是以动求静,与操纵二法的意思可以相互参照,在实践中体验一下便能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