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养老三服药:起居、守静和粥
15285700000012

第12章 省心

“认命”最能安心

风、寒、暑、湿、燥、火这“六邪”都来自自然界,如果加强保养,就可以抵御住它的侵袭。至于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就不是仅靠调摄身体可以抵御的了。其中,喜和怒两种情志还好化解,如遇突然事变,忧、思、悲、恐、惊五种情志就难以阻止了。心安定了,情绪才能安定。可怎么安定心呢?答案是“认命”。

人心的欲望,往往会表现在睡梦中,这是妄想惑乱的确切明证。老年人都有诸多经历,这是使人快乐的事,其中的甘苦不过如此,追忆起来也如同梦境呀!所以人不能有太多妄想,其实也没必要有太多妄想,内心安闲,内心的欲求在白天才能停止。

世情世态,经历多了,在看待时就应该很通彻透熟了。心气衰弱、容色苍老,更有何求?谚语有“求人不如求己”之说,别人将你叫做牛或马,都由他去,不要有丝毫介意;有丝毫介意都会导致内心的愤怒,愤怒伤肝,这对别人有什么损害吗?只是徒伤自己而已。

“不计较长短”最能宁气

年轻人喜欢去的热闹场所,不是与他们同类型的人就不要亲近参与。如果老人看不清这一点并自觉退避三舍,那无疑会让人憎恨而自取其辱。至于平常与二三老友闲聊,偶尔谈到世事,也不要去争论谁是谁非,不要去计较长短,说话要谨慎,这也是安定心气的好办法。

俗话说,人老了,最重要的是要戒一个“得”字。贪图钱财这一关,好像很难打破,但老年人应该想到,自己已经活了很久了,以后的时日已经不多了,即使堆金积玉,你还能用它们来做什么呢?如果你恣意耗费,反而会导致养身的钱物匮乏,到老了还得去筹划经营;而经营又是最烦苦的事,所以“节俭”二字,应当始终不忘。

“服老”才能长寿

穿衣和吃饭两件事是养生中最重要的事情。然而,有人认为必须采购奇珍异物,才能对身体有益,这样做不是反而给自己带来烦恼吗?在饮食上,只要心中想吃的能满足就行了,一个人心中想吃清淡的食物,即使有美酒佳肴放在面前,他也不会感到爽口。穿衣也是一样,只要符合自己的习惯,穿着舒服就行,即使是华丽的衣服,与自己穿衣的习惯不合,也会感到一举一动都不方便。所以吃饭要符合自己的本意,穿衣要适合自己的形体,这正是养生的妙药。

老人办事,都应让人代为办理,事后再核实办得如何就行了;如果有些事是必须自己亲自去办才行的,那就毅然去办,不要犹豫;有的事情可以姑且放在一边,那就决然将它放在一边,不要牵挂。这样,办了的事情自己也安心,放置一边的事情自己也安心。如果既不去办,又不放置一边,成天挂念着它,心中就会感到十分劳累。

老人肝血已经逐渐衰微,因而未免性情急躁。如果旁边的人不能及时做出反应,他们就会更加急躁。但是急躁也往往无济于事,每当遇到这种情况,老年人应该以一“耐”字来对待。老年人处理任何事情都应当顺其自然,这样血气就不会妄动,神色也就平和,从而达到养身兼养性的目的。

人到老年,牙齿脱落,两眼昏花,耳朵听不清,又举步艰难,这都是很自然的现象。面对这些现象,有的老人产生了怨恨情绪,这只不过是白白增添烦恼罢了。老年人应该明白,人活到这个年纪是不容易的,活到现在,庆幸还来不及,还有什么可怨忿的呢?

寿是五福之首。“五福”出于《书经·洪范》。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长寿”指命不夭折且福寿绵长;“富贵”指钱财富足且地位尊贵;“康宁”指身体健康且心灵安宁;“好德”指生性仁善且宽厚宁静;“善终”指能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临终时,没有遭遇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人间。“寿”是五福之首,既然称为老人,也可以说是长寿了。再加上吃得饱,穿得暖,每天拄着杖外出优游,获得的福分算是优厚的了。人世间的境遇,难道有一成不变的吗?进一步想,即使再怎么享乐,最终也没有完结的时候;退一步想,我有余乐可以享受就行了。《道德经》说:“知足的人不受侮辱,知道止步的人没有危险,可以长久。”这句话真是大有道理。

人死后的定论和生前人们对自己的非议,自己是听不到了,也不知道了,二者的结局是一样的。但人只要一息尚存,必然不希望别人诽谤自己,人死后也是这样。所以君子十分顾忌死后名声不佳,这不是贪图虚名。如果活着时常常为死后的名声着想,那么他的一举一动自然能够检点约束自己,不至于招来人们的诽谤。否则,即使活到一百岁,得一个寿终正寝,也和草木一样腐烂了。《道德经》说:“人死了,但在人们心目中还没有死的人,才叫长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人的长寿,不在于你活的年龄长短,而在于你在活着的人心中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