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养老三服药:起居、守静和粥
15285700000021

第21章 杖

不方便中才有方便

手杖又叫“扶老”,既可以在步行时借力,又能使人手足相顾,走起路来也不急躁。手杖的长度应当高出头一尺多,这样在出入门户时,如果遇到障碍,可以留心检查一下,虽然这样看起来似乎稍有不便,荀子说:“便就是不方便中的方便。”从中可以看出,古人制作手杖太有深意了。

据《礼记·王制》记载:“五十岁时在家中用手杖,六十岁时在乡里走动用手杖,七十岁时在国内走动用手杖,八十岁时上朝可以用手杖。”按礼仪规定来用,是可以用的,老人不要勉强自己像年轻人一样,把手杖弃之不用。

藤与竹是制杖佳品

用竹子制作手杖,轻而容易举起,所以称扶杖叫“扶邛”,也叫“扶筇”。按:邛竹,出产在蜀地的邛州,根部有三个杈的为好;还有一种节高如鹤膝的竹子,出自蜀地的叙州,称为“筇竹”。竹子的种类虽然不同,唯质厚的竹子才坚硬,也才可选用。藤也可以制成手杖,以产自两广的为佳。有人说,做杖,藤不如竹,藤杖较重;也有人说,竹不如藤,竹年久容易脆折。凡物都没有十全十美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杖尖锐以防滑

《周礼》说,伊耆氏掌管君王的“齿杖”,专门给老人赐杖。《后汉书》说:“老百姓到了七十岁就可以授杖,手杖的顶部以鸠鸟作为装饰。”鸠鸟是一种吃食而不会噎着的鸟。这是取老人饮食不哽、顺利下咽的意思。我曾经见过一个旧铜鸠,上面朱翠斑斓,的确是汉代的杖头物。大都用铜制作鸠鸟,我个人认为用玉或者香木雕琢都可以,不一定非要用铜。手杖的下面,必须用铜镶好,这样才耐用。如果是短手杖,只镶二三寸长就可以了。杖尖处必须稍微锐利些,这样着地才不滑。

拐与杖有别

近来人们多用短杖,这就不是杖了。短杖与人的腰一样齐,上面是四五寸的横杆,以便手拿,这是“拐”。选用老而坚硬细致的梅树、柘树条来制作拐棍,天然有分杈、出行方便手执的树条最好。年轻人带着它游山和出远门,颇能借力。如果老年人到旷野散步,或在庭院闲立,偶尔也可带上它。然而,人们往往喜欢方便的东西,讨厌麻烦的东西,因而往往用拐不用杖。古人制作手杖的本意,恐怕要渐渐消失了。

杖头可挂物

杖头下方可悬挂日常备用物品,如阮修把钱挂在杖上,即所谓的“杖头钱”。其制作方法是将铜圈钉在杖头的下方,距杖头约五六寸处,物品就缚在圈上。有的用小瓶插时令鲜花,称为“杖头瓶”。葛洪在《抱朴子》里说:“杖悬葫芦,可贮丹药。”《五岳图》又说:携带手杖进山可以辟鬼魅、除邪气。

拐杖应与脚随行

杖上刻有铭文,寄寓劝诫之意,古人常常这样做。我曾经把铭文刻在自己的竹杖上,曰:“左之左之,毋争先,行去自到兮,某水某山。”所谓“左之”,是说若用左手扶杖,就该先迈右脚,杖与左脚随其后,这样步子才稳顺,用拐也是这样。我最近得到一根邛竹杖,截成了拐,它根部有三个杈,去掉其中一个,更便于手握,恰好发挥了邛竹的作用,人们不会将它与削圆的方竹一起指责吧?我取了《周易》“履”卦“九二”的爻辞刻在上面:“履道坦坦,幽人贞吉。”意思是说,走在平坦的大路上,隐士正直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