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养生就是手边事
15286300000054

第54章 站桩法是最简单有效的养生之法

站桩之道,流传已久。在我国最古老的医学文献《黄帝内经》中,就有“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描述,说明早在远古时代即已出现。另据《金莲正宗记》卷四记载:道教祖师“全真七子”之一的王玉阳,为了修炼大道,“偏翘一足,独立者九年,东临大海,未尝昏睡,人呼为‘铁脚先生’。丘祖赞之曰:‘九夏迎阳立,三冬抱雪眠。’如此炼形九年,而入于大妙”。于此可见,站桩也是道家修炼的一种方式。

站桩功法简便易行,费时少而收效大,有病祛病,无病强身,而且没有副作用,更不会出现偏差。实践证明,站桩对于慢性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筋骨疼痛、四肢麻木、头晕目眩、慢性气管炎、慢性胃肠炎、慢性肝炎、半身不遂、脑血栓、高血压、心脏病、神经衰弱、头痛、失眠、多梦、恶性肿瘤、脂肪瘤、骨质增生、腰肌劳损等疾患,都有明显疗效。

站桩之前,要做好全身放松的一些准备工作。不可穿太紧的衣服,腰带要松一松。不宜穿高跟鞋,鞋带也不可系得太紧。这样才有利于血脉的流通,保证练功的效果。首先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双膝微屈,臀部后坐,双手自然下垂,放于体侧,目视前方,似看非看,头直项竖,身形中正,呼吸自然,全身放松。如此站立片刻,凝神定意,排除杂念。

然后两手抬至胸前,抱起撑圆,五指张开,十指相对,手心向内,似抱两球,呈臂半圆、腋半虚的姿势,手掌距胸约8寸,两手相距1尺左右,松肩横肘,小腹微圆。头顶如绳吊系,以振奋精神;两目微睁,目视前方,以蓄养精力;肩部稍往后张,使心胸开阔,有利于增加肺活量和精神的舒放;全身放松,有利于周身气血通畅运行。

站桩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站桩时闭眼,容易站不稳。要双目微睁,目视前方,这样不仅可以去昏沉,亦可疗目疾。

当腿部肌肉颤动或身体发生摇摆时,注意控制,以免前倾后倒,影响练功效果。

站桩前不宜饮酒,饮酒后不宜站桩。

饭饱之后,休息半小时,才可站桩。空腹亦不可站桩。

大悲、大怒、情绪波动之时,不宜站桩。

过度疲劳不宜站桩。

女子月经期间,如有不适反应,不宜站桩。

失眠者上床前站一会儿,可以睡个好觉,但时间不可太长,否则引起兴奋,更加难以入睡。

开始站桩,由于两臂抬起的不适应,会出现“假疲劳”的现象,即肩酸、臂胀、腿抖、身晃等感觉。这是正常现象,是桩功必经的一个阶段。坚持站桩锻炼,久则自知,非站无以得之。吕祖《指玄篇》说:“此事本然无大巧,只争逐日用功多。”收功时,慢慢伸直两腿,缓缓放下双手,就会感到双手更加发沉发胀。如此原地休息一会儿,待全身的酸涨反应消失之后,全身松快,再散散步即可。

站桩之道,不加任何意守,不讲丹田呼吸,不论时间方位,不拘场地。因此不同于一般的气功,很符合中华道家“清静无为,抱元守中”的修养功夫。站桩时间,可安排于早晚,白天有暇也可以站,一般每次保持在半小时以内为好。开始不适应,可站5分钟至十几分钟,待“假疲劳”的阶段过去之后,增加为十几分钟至半小时,坚持下去,即可达到祛病强身、养性延命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