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养生就是手边事
15286300000053

第53章 上千年的丹田养护方:唾液漱口

三国时期有位百岁老人名叫皇甫隆,耳聪目明,体力不衰。曹操向他请教长寿之术,他说:“要想寿命延,朝朝服玉泉。”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养生铭》中说,“晨兴漱玉津”可祛病益寿。他每天早上醒来,用舌搅出唾液,徐徐咽下,活了102岁。宋代大文学家、养生学家苏东坡在谈到自己的养生之道时说:“每天用舌搅唇齿内外,漱练津液,津液满口即低头咽下。”他认为其“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明代名医王蔡亦指出,“每朝早起啄齿漱口,唾满咽之”能使人耳聪目明延年。年过八旬的乾隆皇帝,其养身法之一就是“齿常叩,津常咽”。现代人中也不乏重视唾液健身而寿长百岁者。如武当道姑李诚玉1996年时已寿高108岁,仍面如中年妇女,其养生之道中就有一条叫做“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

这些养生功法都提到我们身体中的一样东西,就是唾液。唾液,中医上也称“津液”、“甘露”、“金津玉液”、“玉泉”、“天河水”等,唾液是十分宝贵的液体营养物质,作用能湿润和稀释溶解食物,帮助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还能杀灭进入口腔内的很多细菌。《黄帝内经》说“脾为涎,肾为唾”。唾液来自于脾和肾这两个人体的先后天之本,所以唾液是人体一种重要的物质,是人体津液中重要的部分。唾液的充足反映了人体精气的充盈与否,保持唾液的充足和流动对养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古代有一些养生学家、名人寿星总结出了许多有益的养生经验,“赤龙搅海”就是其中的一条。“赤龙”即舌头,“华池”或“海”即口腔。在非饮食情况下,经常用舌头在口腔内搅拌,使体内的水分上升至口腔,通过唾液腺变为唾液,再徐徐咽下,从而达到健身祛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赤龙搅海

以舌头在口中先由左向右搅动36次,再反方向搅36次,口中产生之唾液,称之为“金津玉液”,分三口(意念分别代表精、气、神)缓缓咽入腹中,谓之“玉液还丹”。常习之,对咽炎、口腔溃疡、口中异味有独到疗效。

日本医学家指出,唾液中的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维生素C等,抗癌能力很强,能够消除致癌物质的毒性。若每口饭能做到咀嚼30次(约30秒钟),就可基本上消除食物中的亚硝胺、黄曲霉素和苯并芘等致癌物质,从而有效地减少癌症的发病率。科学研究还发现,唾液中含有一种能使人保持年轻的激素,这种激素是由腮腺分泌的,被命名为“腮腺激素”。腮腺激素能使人年轻的原因是它能强化肌肉、血管、结缔组织以及骨骼、软骨和牙齿的活力。尤其是能强化血管的弹性,活跃结缔组织的生命力。

正常成人每日可分泌唾液1000~1500毫升,唾液除含水分外,还含有人体健康必需的淀粉酶、溶菌酶、黏蛋白、球蛋白、磷酸钙、氨基酸、钾、钠、钙、镁、氯等多种成分。唾液是由遍布口腔黏膜深处的许多大大小小的唾液腺分泌出来的。大的唾液腺有三对: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小的有唇腺、舌腺、颊腺、腭腺等。唾液分泌是受神经系统支配的,又受年龄、情绪、食物、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如青年人和老年人就有很大的差别。老年人唾液分泌减少,因此常常觉得口干舌燥、食欲减退、食而无味,因而经常科学地刺激唾液腺更为重要。老年人可以尝试着做一些口腔运动,帮助多分泌一些唾液,以此达到调节脾胃及消化功能的作用。

在做口腔运动时,应先平心静气,闭上嘴,用舌头舔上颌,然后把舌头伸到上牙外,上下左右搅动数次。这种方式可以使口腔内的神经受到刺激,从而产生大量唾液。唾液产生后,先保留在口中不要咽下。待量足够多了,便可鼓腮漱口,然后慢慢咽下,或可分两三次咽下。如此,每日早晚各做3~4次。初练时可能唾液不多,久练后自增。每天早晚各练1次,就会收到很好的养生效果,能使面部润泽,精力充沛,体格健壮。还有另一简易生液法,即持续“舌舐上腭”数分钟,自可满口生津,口味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