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士,离婚后重新组建了一个家庭,男方有一个孩子,当时只有五六岁,她在家庭中也可谓兢兢业业,操持家务,孩子现在已有八九岁,读小学二年级了。
常常听这位女士说:这孩子性格内向孤僻,而且有些城府。用这样的词来形容一个孩子,让人有不自然的感觉。
后来,我有机会接触了这个家庭、这个孩子。我发现,这位女士虽然为家庭付出了很多汗水,但是,从她的教育模式上,我看到了一些问题。
这位女士自己也很少和颜悦色地跟孩子去交流探讨,在生活中常常是“来穿衣服了”“来换鞋子了”“来吃饭了”“去做作业了”这般地教育,让人感觉就是在下一个又一个的命令。试想,在这般情境之下,孩子活泼得起来吗?而且,孩子的父亲又偏爱玩电脑游戏,平时工作繁忙,更没那么多的心情来理解孩子的情绪。
所以孩子变得有点儿自闭,凡事也不会跟父母去交流探讨,常常都是独自一人玩耍。我试着跟这个孩子去接触,发现他跟别的孩子并没有什么两样:他让你看他的新飞机,他拼出各种各样的模型让你参观,甚至他还顽皮地变小魔术给你看,当你觉得神奇的时候他还会教你具体的变法。
事后,我把这些事例讲给那位女士听,跟她探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总结一些教育体会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让她试着多与孩子沟通,有时候也让孩子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免得自己生闷气,也给了孩子一些放松的空间。
那位女士听了我的话若有所思,认为在理,愿意尝试尝试。两个多月后,她对我说,现在孩子看来确实正常多了,活泼多了。
很多家长都是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影响、教育着孩子,想把孩子变成自己想变成的样子,所以孩子会在无形之中被迫性地沿袭家长的特点。当孩子的一些观点或看法被无情地否定的时候,孩子便会强行抑制住自己的那些萌动,并不自觉地强迫自己去认为那是错误的、不可取的,从而再不会同大人去探讨同类的问题,于是,隔阂就在不经意之中形成了。
孩子年龄虽然小,但亦有自己的思维能力,而且有时候还会提出大人们想不到的观点与看法。尊重孩子的发言权,让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孩子的同时也能让大朋1从中获得快乐。
那么,怎么样才能使孩子敢于在大人面前畅所欲言、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呢?
与孩子共同探讨。遇到问题,父母应该坦诚地与孩子交流探讨,了解孩子的想法与观点,大胆地让孩子提出自己的见解,不管对与错,支持孩子创新的意识。
凡事让孩子先自己处理。有的父母很纠结于孩子的决断能力,既希望孩子凡事处理得尽善尽美,又担心孩子做不好,所以总是要擅自给孩子做主,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些自主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去处理自己的事情。
给孩子一个说话的机会。孩子做的事也常常有孩子自己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力与思维,孩子也不例外,而且有时候孩子的所思所想未必就肯定是错误的。父母应该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孩子,与孩子站在相同的立场之上,孩子一定会愿意与你分享他的心灵感悟。
父母可以给孩子设置一些解决问题的引子和渠道,让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思想。遇到某些问题,鼓励孩子来解决:“你来说说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时候孩子或许也会觉得自己的想法太过突兀而不敢过于明了地表达,这时候应该鼓励孩子将想法都说出来:“你想说什么呢?大胆地说出来吧,说得不好也没关系的。”这时候,父母的温情可以打消孩子的所有顾虑。
父母要学会跟孩子做朋友,适时地跟孩子快乐沟通,让孩子丢弃心灵包袱,开开心心过好孩提的生活,提出心中童话般的想法。童言无忌,孩子的观点可能是幼稚的,但他总会随着岁月的增长和阅历的累积而进步,而若是永远停留在封闭的空间之内,那孩子就永远也不会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