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也是有尊严的,所以,家长们应该注意适时地维护孩子的“面子”。
孩子虽小,他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他也有他的领地、他的思想、他的作风、他的行为,所以大人们维护孩子的面子也是给孩子的成长一个最高的荣誉与肯定,有时候甚至比一些物质帮助更具有鼓动力。
很多家长都会注意到这样的一个细节,当家里没有外人的情况下他们训斥了孩子之后,过不了一会儿,只要跟孩子说几句好话,孩子很快就破涕为笑了;而如果是在外面当众对孩子进行训斥时,孩子往往会不依不饶地大哭,怎么劝都劝不过来,到最后就算不哭了,孩子仍然正眼也不瞧大人一下。再比如,某一个孩子,如果是自己在走路的时候跌倒了,而且跌得很狼狈,甚至于还有些痛,但只要旁边没有人,孩子都会站起身来拍拍灰尘继续往前走;若换一种情形,孩子也照样跌倒了,跌得并不怎么狼狈,也不太痛,但周围有一群大人孩子,七嘴八舌地议论甚至笑话他,孩子一定会很难过。
以上的两则例子就是孩子的自尊心受损的情况,由此可见,孩子本来抗打击能力并不弱,但若没有顾及到他的面子,使他感到尊严受损,往往便会比苦痛还让他觉得难受。所以,做父母的切忌对孩子实行刻意的指责与非难,维护孩子的面子极为重要。
比方孩子做家务——扫地,也许孩子扫得并不是很干净,但大人们都表扬他扫得真干净,孩子自然信心满满地积极扫地,但若对孩子的扫地行为不闻不问,孩子一旦扫得不干净或者出错便加以斥责:“你看你这个人就是蠢,扫个地都扫不好,算了算了,你还是别干了!”那么,孩子以后肯定也不会再干了,他会想,我就算干得再好还是不会得到赞扬,你说我干不好就干不好得了,我反正就是干不好。所以,父母做什么也不要做让孩子自尊心受损的事。
有的家长喜欢一碰到熟人就当着孩子的面数落孩子的不是,说孩子如何调皮,如何不懂事,如何不受教,可想而知孩子听到耳朵里是什么滋味,当熟人的眼光扫到孩子的时候,孩子都会觉得仿佛是警察在打量罪犯。那么,家长的这种做法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孩子很可能会破罐子破摔:反正你觉得我不好,我就是不好了。于是,孩子本身想改的毛病,也懒得改了,本来想上进的,也堕落了,本来想诚实的,也变得虚假了。
人谁无过,孩子自然也难免会犯错误,家长不教育是不行的,但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错能改,家长应该适时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和深层次地探讨,耐心教育孩子摒弃不良习惯,往好的方向去发展,家长的话有轻有重,切中要害,孩子自然会听。可如果是一味地打骂、训斥、恐吓,或是用毒辣的话语去教训孩子,孩子就算明知道自己错了,也不会服气。就算暂时打服了,事后还是会再犯,长此以往,孩子的逆反心理会越来越严重,直至走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这首诗无疑是一个经典,其中的“自由”便是人格,也就是尊严,此诗一针见血地说明了尊严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尊严是人类灵魂中不南斯拉夫一位记者到中国少年报社做客时说过一句话:“战争毁坏的房屋是可以修复的,但是,战争在孩子心灵中留下的创伤是无法修复的。”父母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孩子都会记在心上。
可缺少的东西,没有尊严地活着,无异于行尸走肉,为世人所不齿。大人们有自尊,孩子亦是,维护孩子的尊严的前提之下,孩子才会有创造力,才会对开创未来充满信心,才会有勇气去面对所有的挑战及磨难。
总之,家长要重视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保全孩子的“面子”,了解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尽量给予满足,不能满足时,要讲清道理。当孩子有缺点或错误时,家长应先了解情况,再根据事实讲道理,做适当的批评教育。
批评要注意分寸和场合,避免把孩子的错误公之于众。也不要动不动就对孩子算老账,训斥、恐吓孩子。孩子不听话、做错事、惹大人生气是常有的事,家长恼火时最好自己先克制情绪,等平静下来后再用和蔼的语气把道理讲给孩子听,使孩子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并能自觉改之,这样教育比单纯地训斥孩子效果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