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在家做体检:给自己的体检报告单
15295000000028

第28章 耳鸣自检:声音“工厂”出现变故

耳鸣的参考指标

1.轻度耳鸣:间歇发作,或仅在夜间或安静环境下出现轻微耳鸣;

2.中度耳鸣:持续耳鸣,在杂环境中仍感受到耳鸣;

3.重度耳鸣:持续耳鸣,严重影响听力、情绪、睡眠、工作和社交活动;

4.极重度耳鸣:长期持续耳鸣,难以忍受耳鸣带来的极度痛苦。

耳鸣是听觉功能紊乱而产生的一种症状,患者经常自觉耳内或颅内有声响(但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外界环境越安静,耳鸣声越大。耳鸣常与高血压、神经衰弱或与药物中毒、巨大声音的震动引起鼓膜缺损有关。

(一)耳鸣的自测方法

不同的耳鸣症状来自于不同的疾病,现在来测试一下您耳鸣的原因是什么。

症状:

1.耳内有堵塞感,即使是用力吞咽或打哈欠也无法排除这种不适,伴有耳鸣、耳聋、耳闷、耳痛的症状;

2.在最近的时间内耳朵有过感染,或曾有喉痛症状,之后出现耳鸣、耳闷甚至耳痛症状;

3.听力感到越来越差,出现耳鸣、耳闷等症状,若水进入外耳道后,症状加重,并造成耳痛;

4.发作性眩晕,伴有恶心、呕吐、耳鸣、耳闷胀感或压迫感等,逐渐出现单侧性听力下降;

5.曾经或正在服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抗疟疾药奎宁,水杨酸类药物、利尿酸,抗癌药如顺氯氨铂等;

6.能听清低音调的声音,却听不清楚高音调声音,并且长时间在极为嘈杂的环境中工作;

7.双耳听力进行性减退,多伴有耳鸣,偶尔会有眩晕感;

8.耳鸣的同时耳中伴有刺痒感。

可能的疾病:

1.分泌性中耳炎;

2.分泌性中耳炎;

3.耵聍栓塞、外耳道异物;

4.梅尼尔综合征;

5.药物性耳鸣或听力下降;

6.职业性耳聋;

7.耳硬化症;

8.外耳道异物。

(二)耳鸣与疾病自疗

信号一: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一般来说有这么几个原因:咽鼓管阻塞;上呼吸道感染;气压损伤(飞机或潜水上升、下降过快,中耳内气压不能及时平衡所致);放射线治疗后;免疫反应;中耳某些类型的细菌及病毒感染。

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耳聋:可于感冒后、乘飞机下降或潜水时,突然出现听力下降,压迫耳屏或头位改变时,听力可有所改善。

2.耳痛及耳内闷胀。

3.耳鸣:多为低音调“轰轰”样耳鸣,打呵欠或擤鼻时可闻及气过水声。

4.儿童会表现为反应迟钝、误听或注意力不集中。

如果患有分泌性中耳炎,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家人要有耐心

如果家里有人患有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最需要的就是家人的关心与耐心。要知道,中耳炎病人多多少少都会有听力的障碍,如果患者是孩子的话,长期性的听力不佳就会影响到他的学习;如果是成人则会影响到他的社交生活。因此,对于中耳炎患者,作为他的家人应当耐心地和他们相处。

2.均衡饮食与生活习惯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应当减少使用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可能传染感冒的场合,保持鼻、咽及耳咽管的健康,进而防止中耳炎的恶化。

3.运动不可过度

当然,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鼻道耳咽管的畅通,可以维持中耳的排泄与通气功能,但是患者不可过度运动。这里所说的运动是指某些小动作,比如:擤鼻涕的时候不可过猛,尽量用鼻子呼吸,睡觉侧躺时要将病耳慢慢朝下。另外,对于笛子、气球等物品一定要敬而远之。

4.养成正确的医疗习惯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一定要遵照耳鼻喉科专科医师的指导,绝不可自作主张,认为症状减除而自行停药,中止治疗,以致病情转为慢性或产生副作用。

除此之外,患者也可以服用一些食疗药膳。

1.二地二冬猪脊汤

原料:猪脊髓200克,熟地15克,生地15克,麦冬20克,天冬20克。

做法:将全部用料洗净后放入炖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炖3小时调味食用。

2.枣肉圆肉枸杞粥

原料:枣肉15克,圆肉20克,枸杞2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全部材料放在一起煮粥,粥煮好后加适量的白糖调味。每日2次服用。

3.熟地海参汤

熟地30克,海参60克。

将熟地与海参一同放入炖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炖2小时调味食用。

信号二:耵聍栓塞

耵聍是由于耳分泌过盛或排出障碍,堆积成团,阻塞外耳道形成栓塞。

造成耵聍栓塞的原因通常有两方面,其一为患有外耳道炎、化脓性中耳炎、经常挖耳或在粉尘较多的环境中工作,使外耳道皮肤常受刺激,致耵聍分泌过多;其二为外耳道狭窄、骨疣、异物存留等,使耵聍排出受阻所致。

耵聍栓塞的临床表现为:不完全阻塞者没有什么症状;完全阻塞者则有闭塞感、听力减退、耳鸣、反射性咳嗽、耳痛、皮肤肿胀、糜烂等症状;如果长时间阻塞,耵聍或质硬如石或质软如泥。

针对耵聍栓塞的具体情况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1.如果是较小的耵聍,可以直接用镊子、耵聍钩取出。

2.如果是大并且坚硬的耵聍,则可以先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或植物油滴入耳内,每日5~6次,待耵聍软化之后再行取出。

3.合并外耳道炎的患者,应先抗感染治疗,可滴入3%的硼酸甘油或4%的酚甘油,每日数次,必要的时候可以内服抗生素,3~4日后再取出耵聍。

医生忠告

掏耳不应过于频繁,如果太过频繁,就会对耳朵造成损伤,耵聍的分泌也会变的更多。另外,长期的硬物刺激会使外耳道皮肤产生慢性炎症,人会觉得耳内发痒难忍,愈发想掏。

掏耳不应过于干净,要知道,耵聍是外耳道内的耵聍腺分泌的,遇空气后干燥成片状,它有保护娇嫩的外耳道皮肤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改正掏干净的错误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