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现代沟通学
15296900000028

第28章 健康观念的转变是根本性的转变

生命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决定了健康的生理环境在沟通人生中的地位。一个人事业的成功,能给你带来快乐,但是,如果以健康为代价,最终还是不能获得快乐。

忽视的问题往往可能是最重要的问题。当我们的身体发生疾病的时候,才想到去医治,却没有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维: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为疾病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营造健康的生理环境,主要靠自我沟通来完成,通过头脑中传统健康思维和新型健康思维的沟通,确立新的健康观,建立以科学保健为主体的新型思维方式,你才能自觉自愿地把保健和自己的工作、生活融为一体,才能为自己真正营造出健康的生理环境。

第一节 健康观念的转变

随着经济的腾飞,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社会心理在不断发生变化,健康的身体对于人生追求的意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健康的真正含义及新的健康观念已经逐步深入到人们的意识之中。

卫生部曾经公布了中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中国高血压病人1.6亿,高血脂患者1.6亿,超重者2亿,肥胖者8000万,糖尿病人2000万。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膳食有两大误区:第一是儿童偏食,造成缺钙、缺铁、缺碘;第二是成年人多食或贪食,造成肥胖、高血脂、脂肪肝、冠心病、糖尿病。

一、晴天霹雳感悟“沟通人生”

笔者曾经在网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总结了自己对健康的体验和感悟:

“案例”早九时许,正是医生查病房的时间。

这个病人为什么好得快?在市医院心血管监控室里,心血管专家、心血管科室陈主任,带着一伙实习生走到三号病床,指着一位恢复状态良好的心肌梗塞病人说:“这是一位严重的大面积心肌梗塞病人,但是他却比监控病房的其他病人都恢复得好(监控病房共四张床位),大家知道为什么吗?”这些实习生七嘴八舌就说开了,有的说:“治疗及时”,有的说:“身体素质好”,还有的说:“和医生配合得好……”

“你们都说得对,但是你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病人有着无比宽广的心胸,有着非常好的心理素质……”接着陈主任对实习生讲了前些日子发生的一件事情……

一天夜里,大约21时许,一号病床的心肌梗塞病人病情恶化,科室组织医护人员全力进行抢救,人们紧张地屏住呼吸,只听到主治大夫和陈主任指挥的声音以及护士的脚步声。

就在这时,忽然一种异样的声音敲击着陈主任的耳膜……“这是什么声音?”陈主任对着护士如是说。“这是三号病床的病人在打呼噜。”一位护士指着三床病人说。

“这个人真特别,生死关头,其他两个病人担惊受怕,不能自主,他竟然能在这种场合下睡得着,还睡得那么香,不可思议。”陈主任喃喃地说。

“心理素质的好坏对于心肌梗塞病人恢复得快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这个监控病房其他的病人一个个走了,但是他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陈主任对着实习生说。

这个患了严重的心肌梗塞,在死亡边缘上走了一圈又活过来的那个病人不是别人,就是我。

那天晚上12时许我醒了。睁眼看到对面一号病床空空如也,就问:“那个人呢?”女儿说:“转院啦!”因为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也没有多想。两天以后才知道一床病人没有抢救过来走了……

生命在于坚持 自患病之日起,我就不相信这个病能够夺取自己的生命,虽然年过半百但自感生命力依然旺盛,从来也没有惧怕过。由于这个信念的支持,当然也就能睡得着了,抢救病人的声音正好成了我的催眠曲。

我懂点医学,这得益于大学时生物专业课程改革,生理卫生课程中加了半年的“常见病防治学”,因此,对医生要求病人做到的医嘱,我都会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地做到。

当时关于心肌梗塞病人的治疗方案中,要求病人必须在病床上静躺7天,接受监控,在这7天中不能动,甚至不能翻身、不能侧身,以减少对心脏的压力。

我清楚地知道这个问题的分量,在监控的7个昼夜里,我坚持一动不动地仰面躺着。第三天开始,躺着比针扎都难受,但是仍然咬牙坚持挺了下来,因为我清楚地知道,这是生命的斗争,是真真切切的“生命在于坚持”!

一些病友由于不能坚持渡过7天静躺期,病情恶化……

7天过后我脱离了危险期,解除了监控,胜利地从死亡的道路上回到了人间,心里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开心,由于治疗期间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定的信念,在治疗上和医生配合默契,对战胜死亡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此甚感欣慰。

医生说:你再迟来20分钟就没救了……

晴天霹雳 这次大病对我一生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好像一次“彻悟”……使我对人生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我生性刚烈,脾气上来无所顾忌,什么事情都敢做,什么话都敢说……前些日子在沟通论坛上,看到一篇关于脾气的文章,我在跟帖中写道:“坏脾气的人,一旦脾气发作,情绪不能自制,就像脱缰的野马、授权的刽子手,其行为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造成终身的遗憾……”

在酒场上,逞英雄比豪爽,斗酒量比能耐,舍命陪君子,拿自己的生命做赌注。

饮食上随心所欲,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喜欢吃的就多吃,一派动物属性。

这一切的一切,违反了生命的基本规律,违反了生活的基本规律,违反了工作的基本规律,违反了人际关系的基本规律。

你逆规律而行事,能不病吗?这也是对自己身心的惩罚,活该!

沟通人生的真谛 病后大悟,逐步领略沟通人生的真谛:无论你的官位有多高,无论你多么富有,每天生活得不快乐,一切的一切都等于零。

天下没有绝对公平的事情,你心里有一杆公平的秤,天下就公平了,何必为此自寻烦恼?

与其埋怨这个,埋怨那个,不如寻求机会发展自己,追求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计较”是快乐的大敌,你满脑子计较,这个不好,那个不行,怎么会快乐呢?

自己能力再大,在大千世界里也是微不足道,与其试图改变世界,不如实实在在地改变自己。

朋友交往靠的是真诚,酒场上的海量、豪爽只是拿自己的生命做赌注,并不能赢得真正的朋友。

你对他人怎么样,他人就会对你怎么样,要求别人怎么样,不如要求自己怎么样。

沟通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快乐地过好每一天”。研究沟通人生,追求的就是这种境界。

我过去研究沟通是从“理论”到“理论”,现在研究沟通从“有心”到“体验”。用自己的体验,自己的研究成果,唤醒更多的人,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少走弯路,共同走向沟通人生快乐的彼岸。

现在的我 进入花甲之年,心情愉快,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集于一身,仍坚持不懈地做着下面的事情:

———不去想不开心的事情,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工作之余养鱼种花,电脑桌旁就有一个小鱼缸,忙里偷闲,看着那些自由自在的“彩旗”、“美人鱼”漂亮的泳姿,十分开心。病后养了五年的龟,小龟当初只有口杯大小现在已经长成足有5斤多重的大龟了,君子兰也绽开了绚丽的花朵……

有人说要忘记自己的年龄,能忘记吗?我说要时时记住自己的年龄,高质量地、快乐过好有生之年的每一天。

———做自己喜欢的运动,每天打乒乓球一到两个小时。

———营养平衡,饮食合理搭配,少食多餐,吃得舒服、吃得科学。

———自己信奉这一点:有生之年,多做一些对社会、对他人有益的事,就是珍惜生命。

本人目前的身体状况:一次,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给在北京我居住的社区老年朋友做身体检查,我的血糖、血脂等15项检查全部都在健康的指标范围之内。医生竖起大拇指夸我说:“我检查了这么多老年朋友,你是惟一的指标全部正常的人。”

听了医生的话我很开心!因为我战胜了自己人性的弱点,换回了健康的身体。现在的我精神饱满,做事风风火火,别人说我心理年龄只有30岁,是个不知道疲倦的人,我笑了笑说:“差不多!”

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所获得的一切实际等于零。

“案例分析”作者大病后真正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把这次大病称为“晴天霹雳”,是有道理的。因为,好多人也知道怎么去做,但是,没有深刻的体验,任何资料、任何说教都不可能轻易打动一个人的心,不容易改变一个人的观念。最能够使人建立新的认识、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方式的时候,往往是自己真正用生命历程体验到的时候。

二、人究竟能活多少岁

(一)人类最长生命应该是110~120 岁,人的死亡多数是病死的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第一部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明确指出人类的自然寿命应该是超过百岁。而现代医学对人类寿命的认识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动物和人的寿命与其生长期有关,寿命应为100~175岁。第二种观点认为动物与人的寿命与性成熟期有关,寿命应为110~150岁。第三种观点是美国学者海尔弗利于1961提出来的,是以胚胎细胞传代的次数来推算寿命,应为100~120岁。目前绝大多数老年医学学者都认为人类的最长寿命应该是110~120岁。

从目前来看,据有关资料显示,我们国家平均寿命20世纪60年代是57岁,现在是67.88岁。北京一家医院进行“知识分子健康调查”发现:现在50岁左右的中年人死亡率上升最快。中青年人猝死或过劳死亡时有发生,就是由于他们中很多人因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自己的健康,在创造财富的同时自己的健康和生命也在不断地透支。现在的死亡,绝大多数是病死的,只有少数是老死的,正常情况下,应该绝大多数是老死而少数是病死。

(二)影响健康与长寿的个人因素占到六成

健康与长寿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人类健康与长寿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后宣布:每个人的健康与长寿,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环境的影响。WHO的分析结果已经说明,影响人类健康与长寿最主要的因素是个人因素,换句话说每个人的心理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都是影响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

人都有一死,就像花开花谢。不过死的方式不一样:一种死亡叫自然凋亡,即无病无痛,无疾而终,平安百岁,快乐轻松。就像宋美龄女士那样,106岁时在睡眠中安详故去,自己不痛苦,别人不悲伤。但有更多的人却是另一种死亡,即病理死亡。

有关资料显示,某单位曾对中关村从事高科技工作的硕士、博士进行了一个死亡岁数统计,发现平均不到53岁。一个人再有能力,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都是一个莫大的损失。由此可以看出,创建和谐社会,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从维护自己的健康做起。

忽视健康,伤害的不止是自己,还要殃及后代。有关资料显示,父母高血压,子女有45%的几率得高血压;父母双方一个高血压,子女有28%的几率得高血压;父母双方血压正常,子女得高血压的几率只有3.5%。

“思维导言”“死于无知”是人类最为悲哀的事情,人类具有动物没有的功能,为什么不去充分应用人类固有的功能为自己的健康服务呢?人的寿命和科学保健息息相关,只有更好地应用人类特有的功能去寻求、挖掘保护自我健康的科学规律,并很好地运用到人生发展的过程,我们的行为给我们的回报将是:健康和快乐。

三、健康与疾病观

(一)“没有病即健康”的观点对吗

长期以来,“没有病即健康”已成为很多人的习惯认识,这种认识基本上局限于生物性范畴。世界卫生组织于1948年提出了新的健康观念:“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这一新观念突破了生物模式的局限,强调了社会、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对全面理解健康的涵义,并指导人类为实现自身全面的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二)整体健康观念

社会医学发展提供的大量资料表明,人的健康取决于4种要素。即生活方式、环境因素、人类生物学因素和医疗保健。

生活方式:消费类型、职业危害、有害健康的生活习惯。

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心理环境、身体环境。

人类生物学因素:成熟老化、复合内因、遗传基因。

医疗保健:治疗、预防、康复服务。

这4种12项健康因素模式是当今医学界较为公认的健康模式之一。它告诫人们要特别关注社会环境与生活方式对健康的重要影响。

(三)第三状态观念

无病不等于健康,健康亦非仅仅无病。在健康与疾病状态之间存在着第三状态。如某些疾病的前期或潜伏期;某些遗传病的疾病倾向等。这些都可视为第三状态。第三状态的意义在于认识疾病是一个过程,健康与疾病无截然分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必须增强预防保健观念。第三状态观念在我国也称其为亚健康。

(四)自我保健观念的确立

自我保健观念的确立,突破了传统医疗观念过于依赖医师与医疗机构,而忽视自我保健作用的片面性。传统医学观念对疾病以外的领域———生活方式、预防保健极为忽视,大多数医师对预防保健缺乏兴趣。现代医学观要求人们把健康的注意力由偏重于治疗转向积极的预防,既要依赖医师又要自己把握健康的命运。这是医学科学文化水平提高、医疗技术、医学知识普及和社会化的反映,对人民群众保健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保健”就是保护身体健康

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保健”。这预示着21世纪将出现以预防疾病和保健为主的保健热,医疗的目标将不仅是疾病的治疗还包括疾病的预防以及对人身心健康的维护。这也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过去我国的保健措施是以依赖医生为主,是比较消极的。如今保健观念应该改变,要从自我保健做起。要以提高身体健康素质为主,应该是预防疾病的发生而不是相反。

四、健康的生理环境标准

第一,自我保健观念的确立,保健意识的形成,摆正了保健与治病的关系;

第二,天天保持一个快乐的心情;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和科学的饮食习惯;把运动作为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持之以恒;适度的营养补充,使营养配置更趋合理,有强壮的体质和免疫力,精神上、心理上和身体状况在任何环境中都能保持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通过对自我全方位的健康状况分析,树立科学的健康观,用主动的保健意识指导自己的健康行为。

“思维导言”健康是由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完好的状态三因素组成,无病即健康的传统观念应该摒弃,新型的健康观念要树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调查,全球完全有和完全没有心理疾病的人只占人类总人口的6%和9.5%,而84.5%的绝大多数的人居于“第三种状态”,即“亚健康状态”。只有通过树立新型的健康观念,建立新型的思维方式,去指导我们的行为,行为给我们所带来的回报是:不断营造健康。

思考题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为什么说“忽视的往往可能是最重要的”?

第二节 健康的平衡理论

现代医学所说的“平衡”,是指人体各生理系统功能处于稳定协调的生命活动状态。即中医提出的阴阳平衡和西方医学提出的人体内酸碱物质的平衡。它是一种复杂的动态平衡,一方面,人体各生理系统功能受外部环境影响,如废气、废水、化学物质、重金属等的持续侵害,会打破平衡;另一方面,人体又通过各种调节机制自动进行调节,使其不断恢复平衡。人体各生理系统功能保持长期稳定状态,即平衡状态,生命活动方能有规律地进行,人体才能处在最健康的状态。

有关资料调查表明:92.5%的都市人身体机能都处在不平衡状态。人体机能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受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一、外部污染打破人体系统平衡状态

我们每天都要吃进很多被农药、饲料、化肥、激素等有机物质污染过的果蔬、鱼肉,吸进大量汽车尾气、工业废气,我们的机体各生理系统功能都在不同程度地受着伤害。

二、内部压力影响人体系统平衡状态

内部压力影响人体系统平衡状态。高效率、快节奏的都市人,备感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巨大,长期处在精神紧张、心情抑郁的状态,极易造成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进而导致其他系统功能平衡失调。

三、人体系统不平衡状态影响健康

人体系统不平衡状态会影响人体消化系统功能平衡失调,出现胃痛、胃酸、胃胀、便秘、腹泻等慢性肠胃不适病症,内分泌系统功能平衡失调,女性会出现色斑、暗疮、面部色素沉着、黑眼圈、口臭、痛经、月经不调、乳房胀痛、子宫及卵巢功能衰退等症状;男性则会出现皮脂腺分泌过旺、前列腺肿胀、易疲劳等症状。血液循环系统功能平衡失调,会出现心脑血管疾病、“三高”症状(血脂高、血粘度高、胆固醇高)等。神经系统功能平衡失调,会出现失眠、头晕、烦躁、记忆力减退、抑郁等症状;免疫系统功能平衡失调:咽喉肿痛、口腔溃疡,体质差,容易感冒,感染肝炎、性病等多种传染性疾病。新陈代谢系统功能平衡失调:会导致皮肤粗糙、多皱、将军肚、体形肥胖或消瘦,出现头发脱落、早白等症状。

“思维导言”平衡理论是一切事物的基本理论,如营养平衡可以使人体机能平衡,其结果是健康、快乐,自我认识的失衡,会产生不良的行为,导致身体、交往和个体发展的不平衡,其行为的结果就是疾病缠身、人际关系恶化,人生发展时常处于悲哀的地步。树立“平衡意识”,沟通自我,建立新型思维方式,改变旧行为模式,我们就能在改变中享受健康和快乐。

思考题

1.如何理解身体的平衡状态对于生理健康的意义。

2.谈谈身体平衡状态的失衡和平衡的辩证关系。

第三节 观念的更新———自我保健观念的确立

自我沟通,解决保健观念的自我更新问题。自我保健观念的确立,伴随着对于传统习惯的冲击,不是等到有病了再去找最好的医院,挑最好的医生去治疗,而是通过自我保健,让自己不得病或少得病。

一、媒体宣传先进人物注重工作态度,忽视健康因素

我们的新闻媒体在宣传先进人物的时候,往往过分强调他们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态度,很少宣传和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人民大众有一定的误导作用。

“观念更新”一个人的英雄事迹如果建立在透支身体上,是不可取的。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是健康的精英,是身心健康的人才。只有在健康的前提下,精英们才能把自己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贡献给社会。

二、山珍海味、大鱼大肉,不一定就是吃得好

现代社会已经不是过去吃不饱的时期,“你吃饱了吗?”已经转而问“你吃好了吗?”一般人认为这个“好”就是每天有山珍海味、大鱼大肉,想吃什么就有什么。这样很容易造成人体摄入过多的脂肪、糖类、蛋白质,导致营养过剩,身体肥胖,这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过去的观念“病从口入”是指病菌通过食物进入人的身体,影响健康。实际上现代人的病从口入,已经不是过去的意义了,如果你吃得不科学一样会引起这样和那样的疾病。当有人问到你吃饱了吗?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吃好了”,当问你“你吃好了吗?”你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吃好了。”当问你“你吃得科学吗?”你就会觉得难以回答。

有的人知道了脂肪、胆固醇主要是存在于肉食中,所以见了肥肉就发怵,一点都不敢享用。这是不对的,脂肪、胆固醇对于人的生理是有利的,关键是摄入多了对身体有害,植物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肉食中含有饱和脂肪酸,对身体都是有利的营养元素,适量的吃点动物肥肉,是对身体有利的。

“观念更新”现代社会,是从“你吃好了么?”转到“你吃科学了吗?”人体需要多种营养素,营养好的关键在于营养平衡,满足机体对多种营养的需要。因此,膳食要精粗搭配,荤素结合,摄入各种营养素的比例要适当。这个转折应该是人们健康观念的划时代的转折,它标志着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人类的进步,人们真正开始进入健康的时代。

三、静躺和运动都是一种休息

人们说起休息,可能马上就联想到是躺在床上静静地休息。即认为静躺就是休息。

“观念更新”休息应是人体各系统的放松,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对于整天伏案的脑力劳动者,最好的休息是散步、爬山、打球等。而对于体力劳动者,劳作后坐下来歇口气、喝杯茶、静躺一会儿就是休息。

四、即使是体力劳动者也需要体育锻炼

多数人认为,我是体力劳动者,每天都要出汗,这和锻炼是一样的,所以根本不需要锻炼。

“观念更新”体力劳动不需要锻炼的观念是不对的。虽然体力劳动者需要肌群运动,会流汗水,但不能和体育锻炼等同。这是因为体力劳动者多是局部运动,身体得不到全面的锻炼,而体育锻炼则是全身性均衡协调的运动,同时,体力劳动者可能是在嘈杂,污浊、高低温等不利于健康的环境中进行,而体育锻炼则可选择清新宁静有利于健康的环境进行,所以说两者是不能等同的。

五、养生保健是中老年人的事,更是青少年的事

许多人会说,青少年正是生长发育时期,生龙活虎的还需要什么养生保健。锻炼应该是老年人的事情,一些年轻人看到操场上年纪大的人在锻炼,还讥讽地说:“他们在‘垂死挣扎’!”

“观念更新”其实,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中老年时期健康与否和青少年时期的养生保健做得如何,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城市6 岁以下儿童营养健康状况总体水平趋好。但是营养状况存在差异,营养不良患病率为10.6%,严重营养不良患病率为5.36%,儿童生长迟缓患病率为3.83%。与此同时,营养过剩问题同样存在,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有 5.95%的儿童超重,3.83%的儿童肥胖。从年龄构成分析,3~4 岁儿童最容易发生营养健康问题。3~4岁儿童的生长迟缓患病率为11.74%~13.22%,3 岁儿童营养不良率为20.19%~26.44%。养生保健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关注少年儿童未来健康,对于构建整个人生健康的生理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六、老年人不一定是越瘦越好

不少人常说:“千金难买老来瘦”,认为年龄大了“瘦”是健康的象征,所以许多老年朋友不考虑营养摄入问题,造成老年“营养缺乏症”,抵抗力、免疫力下降,一旦患病就无法抵抗。

“观念更新”医学界的一些专家认为,适当胖一些要比瘦一些为好。因为身体过瘦的老年人,血液中的蛋白质含量低,血色素与高密度胆固醇值也较低,一旦患病则经不起疾病的消耗,会使病情加重,甚至加速死亡。尤其是对肿瘤、肝炎、肺结核等慢性疾病的折磨,胖一些的老人比瘦一些的老人,更易渡过生命的难关。

健康的体重是:身高减105.比如一个人身高170厘米,体重等于65公斤,这样就是健康的。

健康的腰围:男士2尺7寸,女士2尺4寸,这是健康的标准。超得越多,腹部脂肪越多,动脉硬化概率越高。心跳次数在安静的时候应该在60次/分~70次/分之间。有研究表明,心跳66次/分钟的人寿命最长———如果超过这个标准,那么动脉硬化就会加快。

七、过分增加运动量不利于健康

有的人片面理解“生命在于运动”,不断增加锻炼的时间和运动的力度,认为这样才能达到锻炼、健康的目的。

“观念更新”实践证明,片面、过分强调运动量,反而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创伤的危险。其实,从锻炼身体的意义上讲,要达到使身体各部分获得最大供氧量,每天只要通过20~40 分钟的室外运动就可以,过量的运动对健康不会有好效果,有时还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运动的量和时间,也要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来决定,有的人患有心血管病、脑血管病、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运动可能会使病情加重,对于这类型的人“生命在于静养”也是不错的。

八、保健品不是药品

有人认为,吃保健品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于是服用名目繁多的保健品;还有好多人服用名贵药材,如人参、鹿茸等。

“观念更新”保健品是不能乱吃的,“药补不如食补”已经被多数人接受。在生活中注意营养的平衡,一般就能满足身体的营养需要,在人体基本正常的情况下,根本不需服用保健品,只要做好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养生保健就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当然,在自己的生活不规律,身体虚弱的情况下,根据自己体质的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滋补也是必要的。

思考题

1.你以前对保健问题是怎么认识的?学习了新的保健观念,对你有什么启发?

2.你如何用新型的保健观念去说服你自己,说服你父母以及你的亲人和朋友?